APP下载

品茗小茶馆,体验大时代

2020-03-15张丽

关键词:组员茶馆话剧

张丽

摘要:《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极具艺术性、文化性的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茶馆》能更直观地感受特定时代小人物的跌宕命运,更深刻地理解时代与个人的紧密关系。《茶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从熟读文本、赏析艺术特色、品读语言、探讨主题四个角度,分四个阶段设计相关的读写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茶馆》。

关键词:《茶馆》整本书阅读小茶馆大时代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以“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主线,写尽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解放战争三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们的悲欢离合。现代作家王蒙认为,《茶馆》是1949年以来最好的作品,作品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茶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从熟读文本、赏析艺术特色、品读语言、探讨主题四个角度,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通过设置任务及具体活动推动学生阅读《茶馆》剧本、表演《茶馆》的部分篇章,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体会老舍的平民情怀,品味《茶馆》中呈现的京味文化,感受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

四个阶段及具体的读写任务如下:

一、第一阶段:一进《茶馆》看热闹

读写任务是:熟悉话剧《茶馆》创作的相关背景及文本内容。

教师先印发资料,内容涉及:(1)旗人的悲苦;(2)《茶馆》创作的缘起(老舍生平);(3)经典的背后——再读《茶馆》;(4)话剧《茶馆》演出的风风雨雨。随后,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1)新中国话剧发展历程;(2)戊戌变法、军阀混战、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活动如下——

1.阅读印发的资料,梳理话剧《茶馆》创作、演出的历史发展过程;自行上网搜索话剧基本知识,在“3分钟话剧知识小课堂”中上台展示成果。

2.阅读剧本《茶馆》,梳理三幕剧中的事件以及出现的人物的职业及人物间的关系。

3.观看焦菊隐导演的话剧《茶馆》,对比话剧演出与剧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条梳理。

活动1,教师印发资料和举行相关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梳理《茶馆》的创作背景和话剧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把《茶馆》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文体中进行阅读。活动2,熟悉《茶馆》文本内容,了解剧情,熟悉人物关系是鉴赏文本的基础。活动3,话剧表演的视听效果迅速将学生带入三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消除时空鸿沟带来的阅读和鉴赏障碍。

二、第二阶段:二进《茶馆》看门道

读写任务是:了解、分析、体味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如数来宝、人物展览式结构、以人物带故事的叙事性话剧、民间视角等。

教师先印发资料:《〈茶馆〉的艺术性初探》《试论〈茶馆〉的结构特色》《〈茶馆〉的“草珠项链”——试论〈茶馆〉幕前大傻杨的“数来宝”》。活动如下——

1.阅读资料后,梳理《茶馆》的艺术特色,并分条整理自己感触最深的艺术特色。

2.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位组员表演大傻杨“数来宝”。

3.学习小组根据第一阶段梳理《茶馆》三幕剧事件的活动,讨论如下问题:(1)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共同点;(2)民间视角的运用;(3)人物语言与事件发展的关系。

活动1,教师通过印发资料,为学生理解《茶馆》的艺术特色搭建支架。活动2,大傻杨“数来宝”是《茶馆》中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老舍将中国戏剧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学生参与表演更能切身体会“数来宝”语言的俏、俗,感知“数来宝”与三幕剧时代背景的映衬作用、与剧本语言风格的呼应以及在“串联”三幕话剧时起的效果。活动3,分析三幕话剧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点,在分析概括中,明确《茶馆》剧本独特的结构——人物展览式;从民间视角出发,明确《茶馆》剧情的平民性;分析人物语言对事件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下一阶段的剧本语言品鉴做准备。

三、第三阶段:三进《茶馆》品语言

读写任务是:鉴赏、品味话剧《茶馆》的舞台场景说明、人物语言。活动如下——

1.对比三幕剧开始前的舞台场景说明,总结归纳裕泰茶馆内部陈设的变化,填写表1。

表1

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2.学生分小组品味《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并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赏析人物语言,各小组分别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个人物,以及此人物在剧情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填写表2。

表2

人物姓名语言(页码+句子)表达效果人物性格各小组选择《茶馆》中最喜欢的,或者印象最深的,或者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组员各写一条理由,在表3中汇总。

表3选择人物:理由组员1:组员2:组员3:组员4:3.讨论:某些被大家忽略的人物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4.教师指导学生体味话剧《茶馆》整本书阅读之人物语言。

活动1,舞台场景说明是话剧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格式的汇总、比较,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舞台场景说明在渲染环境和突出时代背景方面的作用。活动2,完成表2,学生分析对话剧人物语言;完成表3,促进学习小组对某一人物进行交流和探讨。活动3,学生通过对自己未关注到的剧中人物角色设置的思考,认识话剧中不同人物构成的必要性及作用。活动4,教师有方向性的导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话剧舞台语言的能力,形成对《茶馆》及话剧这一文学样式个性化表达的理解。

四、第四阶段:走出《茶馆》看时代

读写任务:分析话剧《茶馆》人物的命运,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系。活动如下——

1.教师印发《茶馆》主题多义性阐释的资料,学生阅读并梳理其中出现的《茶馆》主题,得出个性化的主题解读。

2.完成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命运一览表(见表4),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的关系。

时期次要人物老林、老陈明师傅邹福远卫福喜3.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就如滚滚长江中的一滴水,《茶馆》中的每个人都在时代里努力地生存着,可是他们终究无法跳脱时代的洪流。在今天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里,你对自己的命运有何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与同学进行分享。1000字左右。

活动1,提供资料,希望能激发学生对《茶馆》主题全面的思考;活动2,以表格的方式梳理文本中人物在特定时代下的命运,为学生思考“時代与个人”的命题提供佐证;活动3,经典的意义在于它的超越时空性,将《茶馆》的阅读经验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经典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光芒,阅读经典促进学生审美思维、批判性思维形成的目标才能实现。

《茶馆》作为话剧剧本,与小说、散文、诗歌等相比,有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茶馆》读写任务的设计,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借助阅读、讲座、梳理、表演、分类、探究等学习支架,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历史背景知识及话剧文体知识,尝试接触“数来宝”等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叙事视角;并以新的知识作为阅读和理解剧本《茶馆》的工具,带领学生进入独具时代风貌和个性的“裕泰茶馆”,听茶客言,品言外之意,观茶客行,见人物命运,感时代波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阅读感受就《茶馆》独具特色的结构特色(如人物展览式结构)、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数来宝”的运用)、老舍“幽默”语言风格戏剧化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梳理和更具个性化的探究。

猜你喜欢

组员茶馆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杯水车薪
话剧《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