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议题促思辨

2020-03-15陈兴才

关键词:丑角母题功名

陈兴才

摘要:《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批判性作品,在閱读中特别需要引导学生思辨。议题选择是设计思辨阅读活动的前提,议题构成思辨的框架,还需母题提供思辨的纲要。思辨性读写任务为议题的讨论提供路径和支架,以求深入作品内部,体会与理解作者的洞见与无奈,也在阅读中观照历史、思考现实。

关键词:《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母题议题

一、读《儒林外史》特别需要强调思辨

读《儒林外史》为什么特别需要强调思辨?出发点有二。

第一点,阅读的价值。

阅读是一个由文本、作者、我、世界组成的四维结构。过去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单篇选文,还是所谓读名著、读整本书,往往都是解决文本里有什么和作者如何写的问题。习惯上,“我”和“世界”很少介入。用今天的课程理念来说,就是只满足于知识性、信息性获取,而不是着眼于素养提升,其实是把知识内容的获得等同于语文学科素养。我们阅读,不应该也没有义务为一本书、一篇文或一个作者背书、站台,阅读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读写素养和人文品质的提升,只不过那篇文、那本书正好可以成为成长与提升的抓手。这里面包含的一组关系是:书或文为人服务或是人为书或文服务。尽管在实际操作层面,一段很短的时间内,一次学习行为中,这两种关系不一定分得很清;但长远来说,应该是书或文为人服务,而不是相反。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作品本身值得重视和传承的价值。

于是,我们读整本书,依据文本、作者、我、世界的四维结构,其实就有了两个价值所在,一是作品本身的存在价值,二是“我”经由作品又融入世界(生活)而实现的素养提升。

具体到《儒林外史》,之于学生,之于教学,固然要读出、弄清它写的是儒生们的命运和生活,反映了科举时代的社会状况,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态度;也需要以“我”这个读者的身份去介入当时的现实,分析这些儒生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行为值还是不值;更重要的是,客观看待这些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思考他们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再以古鉴今,从理解古代走向观照现实。能迁移比照,会思考辨析,这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第二点,思辨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最怕的是被弄成“讲书”——这是一个严重的现象。一些教师要么“粗暴”地说,“去读”“一天几回”“读完考试”,要么就是找来资料,从情节到思想到艺术,一股脑灌给学生,然后做题。学生收获的是知识信息和原生内容。而思辨,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辨析、质疑、评价。这样才能实现“我”“世界”对作品的介入和析出,才是素养提升。否则,为何要读呢?即便这部作品再伟大。况且,伟大的作品很多,为什么是这一部?

新课标里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两个学习任务群,有这样一些要求:反复阅读品味……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儒林外史》是一部地位崇高的作品——在写人叙事方面的成就不弱于《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但它属于虚构性小说,似乎没有民间底本可临摹,显得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作品的“三观”或者说作者的洞见,非常了不得。如果说儒生是鱼,科举就是水,吴敬梓作为一条鱼,能反观水的污染与毒害。这与曹雪芹类似,千年以来,并无几人能及。在民间和文学史中,因其反科举的小众化(就其所处的时代而言),它的传播不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那样广泛,就如同今天的纯文学作品较之通俗故事的命运一样。所以,在今天,“伟大也需要人懂”就成了学生阅读的价值基础。这种以“懂”为价值基础的阅读中,“思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两个价值点,攸关学习内容和目标,也提示了阅读策略。

二、用结构化议题使思辨充分

议题选择是设计思辨阅读活动的前提,有两个重要标准。一是使议题结构化,不零碎,能够有机地形成对母题的全面支撑,也就是说这些议题讨论后,能够较全面地呈现作品阅读的核心价值。二是让议题充满思辨性,有丰富的思考与言说空间,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实施中应看重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过程,而不是追求答案,而且教师也不应该提供标准答案。

议题构成思辨的框架,还需依托母题提供思辨的纲要。读整本书要有母题意识。

从自由阅读的角度来说,读什么和怎么读都由读者自己说了算,兴趣在哪,就读什么。而整本书阅读是课程行为,它有面向中学生的特定内容、目标,即便不排除有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阅读,但作为面向整体的整本书阅读,应该有一个价值边界。如读《红楼梦》,沈从文可以专攻服饰,或者,民俗研究者关注风俗,建筑爱好者关注园林;又如《三国演义》中的奇谋秘计,《水浒》中的战力排行。但这些内容都不是我们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内容。

一部作品可梳理、分析、探究的内容、角度、旨意也很多,怎么确定一部作品的阅读母题呢?由两者决定,一是这部作品本身蕴含的最有价值的旨意;二是从读者——学生的角度来说,其人文成长的需求。也就是说,某部作品的阅读母题是作品原生意旨与学生成长需求重合的部分。

具体到《儒林外史》,我们如何确定母题?基于两点思考:首先,它是一部批判性作品,批判的是科举制度,以及科举制下儒生、官场也包括与之相勾连的其他人的生存状态。其次,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明白什么,才能对其人文成长有价值。据此,我们可以把阅读母题定为“一世功名沉与浮,千年困局进与退”。这两个短语分别指向旧时代儒生们被科举绑架的人生、停滞不前失去创造力的社会体系。

世人以积极入世之态追求道德学问,本无可厚非。但小说中的人物更多地在追求功名富贵,多半在功名中浮沉,极为潦草地度过一生。真正通过科举进仕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一些求而不得又不安分守己的人来讲,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名士之路。从某种意义而言,在“官本位”的社会里,对于做官无望的人,“名士之路”未尝不是消解痛楚的法门。但斗方名士们攀附权贵、爱慕虚荣、斤斤计较,毫无真正的名士气度。有才学而追求名士之路尚不被认可,更不用说无才无德的假名士。做名士,还是不脱“功名利禄”的一种形态。

“功名中的浮沉”是就小说中的群体形象而言的,“困局中的进退”则出于作者创作意图和内心块垒——他在思考世俗的出路。在吴敬梓看来,以科举博功名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出路——个人是悲剧的,社会是颓败的——这是他的极深刻之处,超出了那个时代。“进”与“退”不仅关乎个人的选择,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绵延千年的一大难题。小说不遗余力地塑造了一批鄙弃功名或者拒与功名合作的人物。孔子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成为文人选择进仕与退隐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吴敬梓只是发现了、体验了坚固的困局,还未能把脉问诊。

总之,在“功名与困局”这个母题下展开思辨,切准原著的核心价值,而其话题又具有广阔而深邃的言说空间。

从母题到议题是一个分解图式的过程,如果说母题的确定体现的是教师对作品阅读核心价值的把握,议题结构化的形成则可体现教师的创意:可以按人文主题来分,也可以按人物类型来分,或者还有别的建构图式,不必固定,依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着重呈现的是儒林(并延伸到非儒林世界)中的各色人等和不同命运,所以,按人物来架构议题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三、《儒林外史》读写任务设计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结构化议题及其思辨性读写任务具体如下:

(一)“一批丑角”的读写任务

《儒林外史》的艺术魅力也许并不在于对理想人物的塑造、对理想境界的想象。相反,全书塑造了大批功名场上的丑角形象,诸如范进、胡屠户、严贡生、权勿用等。这些丑角形象丰富了小说内容,也使小说摇曳生姿、妙趣横生,是正面人物必不可少的陪衬,也是《儒林外史》的精华所在。读写任务如下:

【任务1】 儒林丑角风云榜

《儒林外史》塑造了一批丑角人物形象。在这些丑角人物形象中,既有马二先生这样的具有丑态行为的正面人物,又有一些纯粹丑角意义的反面人物,比如严贡生、牛浦、万中书等。丑角往往具有行为滑稽可笑、言语自相矛盾、处世不合时宜等共性。请你就小说人物的丑态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丑角排行榜,全班讨论确定丑角的次序。

【任务2】 群丑荟萃齐颁奖

作者對不同的丑角人物寄寓的褒贬不一。请你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丑角的相关事迹,推测丑角性格可能的成因,为丑角榜的前五位写颁奖词。

【任务3】 戚而能谐悲莫辨

某出版社为了推广经典名著的阅读,准备围绕“悲剧系列”和“喜剧系列”出版一套丛书。但对于《儒林外史》归于哪个系列,编辑部产生了分歧。关于《儒林外史》是悲剧还是喜剧,目前依然众说纷纭。你认为,《儒林外史》应该归入“悲剧系列”还是“喜剧系列”?请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二)“八股时文选家和吟诗弄月者”的读写任务

《儒林外史》描绘了知识分子向功名和仕途攀爬的各种努力。落第文人及暂未考中的文人得不到功名富贵,还想求名求利,促生了两类“职业”——推崇八股的时文选家和吟诗弄月的斗方诗人。读写任务如下:

【任务1】 谁的选本好

八股时文选家,其身份相当于今天的“高考作文押题人”,选文相当于今天的“高考作文范文”。《儒林外史》中有代表性的选家有马纯上、蘧公孙、匡超人、诸葛天申等。假如你即将参加科举乡试,要挑选一本时文做备考冲刺的考试用书,你会从这几个人中挑选谁的选本?请说出选择理由。结合你作为学生的体验,你觉得这种选文对考试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任务2】 是诗意还是苟且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知识分子云集的《儒林外史》中喜好吟诗弄月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小团体非“西湖诗人群”莫属了,其核心成员有哪些?联系西湖诗会的情形,说说诗让他们摆脱“苟且”还是更“苟且”呢?

【任务3】 没有了八股文的“儒林”

科举取士“代圣人立言”的理念、不问出身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以儒家为主导的价值观取向,对公正选拔人才、维护社会稳定依然有一定的正面意义。思考讨论:它的哪些弊端使它把社会带入了困境,自己也最终消亡?假设《儒林外史》中的科举考试不是凭借八股文取士,而是以诗文歌赋取士,哪些人物的命运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否是幸事?书中马二先生单从为人看,是个仗义疏财、以德报怨、忠厚诚笃、乐于助人的“侠义”形象,但如果从改革考试制度的角度看,他的存在是助力还是阻力?

(三)“不同的人生追求”的读写任务

进与退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千百年来在人生选择中面对的核心问题。《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按“仕进”态度大约可分成四种:醉心官场,或得意或失意;泛舟江湖,或游历或歌咏;先进后退,终究回归日常;以退为进,不过以此为终南捷径。读写任务如下:

【任务1】 理一理——各类态度中都有哪些代表人物

“醉心官场”“泛舟江湖”“先进后退”“以退为进”这四种“仕进”态度,书中有哪些代表人物?

【任务2】 说一说——杜少卿,我有话对你说

书中有这么一段杜少卿夫妇间的对话:“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甚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对于杜少卿装病辞官的举动,他身边的朋友观点不一。有人认为他故作清高,只是为了获得名声,辞官之举为一时冲动。也有人认为他确实不适合为官,有自知之明,还有人认为这是坚守志向、有操守的表现。假如你是杜少卿的朋友,在他辞官之后与他促膝谈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任务3】 辩一辩——日常幸福与功名成就

小说第十七回,赵雪斋和来客黄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人,然而两人的人生命运和状态截然不同:日常的幸福和功名的成就。你愿做赵雪斋还是黄公?愿过哪种生活?在班级里举办一次讨论会,畅谈各自的看法。

(四)“拿腔作势和名士风流”的读写任务

《儒林外史》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真名士和伪名士。在现实中,真名士不愿被束缚在铁屋之中,表现出努力走出困局的勇气,但社会境遇方面抵不上伪名士,不如后者如鱼得水;伪名士,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到底也只是拿腔作势,徒有虚名,对自己、对社会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贡献,伪名士因坠入功名的套子,最终难免步入困局。读写任务如下:

【任务1】 “火眼金睛”辨真伪

女儿寻死觅活要殉葬,父亲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现在看来,这一场景极为荒唐,但这种价值观倾向在纲常伦理为主导的社会中极为正常。有人高度赞扬:“观此人,知其临大节而不可夺。人之能于五伦中慷慨决断,做出一番事业者,必非天下之乖人也。”有人激烈反驳:“天下事有意‘做出,便非至情至性。王玉辉有心博节义之名而令女儿去‘做,此岂于至情至性耶?”王玉辉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说说你的理由,并思考他对女儿说这番话的原因。

【任务2】 “儒林名士风采大赛”——名士现形记

为了广纳遗贤,朝廷下辖某机构在全國范围内举办“儒林名士风采大赛”。来自南京名士集团的杜慎卿、杭州名士集团的景兰江、湖州名士集团的娄家公子位列三甲。结果公布后,引来了阵阵非议。请你以一名观众的身份,给“儒林名士风采大赛”主办方写一封信,来陈述评选的不合理之处。

(五)“人生困厄和自我超脱”的读写任务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有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儒林外史》中的功名富贵正是这样的枷锁,小说人物无往不在功名场上,又无处不生出功名之心。人生困厄也随之而来。面对困局,有些人寄希望于外界力量。也有一些人选择了自我超脱,诸如书中的第一奇女子沈琼枝、侠客凤鸣岐。读写任务如下:

【任务1】 官太太的美梦——寻找悲剧的幕后推手

“才子佳人”是很多古典小说的套路。《儒林外史》在全书快要收尾时,也叙写了一对才子佳人——陈木南和聘娘,然而陈木南和聘娘的“爱情”最终却受到了现实的无情嘲弄。聘娘做官太太的美梦破灭,“被尼姑揪去做徒弟”却不幸成为现实。思考:为何聘娘做官太太的美梦最终破灭?是谁将聘娘推向了她的宿命的结局?

【任务2】 不走寻常路——奇女子对伦常的挑战

《儒林外史》塑造了一位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沈琼枝,这样的女性形象在古典文学史上都是少有的。沈琼枝在个人的层面克服了时代对她的影响,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回顾书中的相关文字,思考:一般的女子处于沈琼枝的境地会如何选择?她的哪些行为是离经叛道的?

【任务3】 有争议的侠客——评价凤鸣岐的侠义行为是否有意义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凤四老爹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救人于危难的侠客。然而,冯至在《论〈儒林外史〉》中说:“凤四老爹的性格也不鲜明。作者的本意,是要把他写成一个正面人物,但他凭着他的体力和智谋所帮助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呢?一个招摇撞骗的万中书,一个没有出息的小丝商客人,一个放高利贷的陈正公,他做这些事都是‘一时偶然高兴,没有思想,没有原则。”你认为凤四老爹挑战各种社会制度的侠义行为是否有意义?

猜你喜欢

丑角母题功名
明在“知不足”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丑角
对丑角之美的演绎分析
丑角
剪纸大师齐秀芳
跨年,爱的母题
唐玄宗演戏丑角沾了光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