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课,到底听什么

2020-03-15马黎

关键词:学情公开课教研

马黎

在随机的教学视导中,我欣喜地看到,不少教师将一些市级公开课中展示的教学方法或内容移植到了自己的课堂。但欣喜之余,我也有些许担忧,别人的教学方法或内容真的可以随意地拿来就用吗?听课,到底应该听什么呢?

听“是什么”。听课首先要听授课教师从课堂导入到作业布置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需要完成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原始观察和记录。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亮点可以着重标记,对课堂有待提升的环节也可以直接写下自己原始的思考。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听课记录的习惯,有的用电脑、纸笔记录,有的喜欢录音或者录像。我个人的听课习惯是用电脑记录,方便多次修改,也不容易遗失。不妨按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做一个课堂记录的模板,打破预先设定的条条框框,捕捉和如实记录课堂的每个细节。

听“为什么”。作为市级公开课,每一节课都是经过团队精心打磨的,每一节课的背后都凝结着授课教师个人、学校教研、区级教研乃至教研团队的智慧,尽管不能做到臻于完美,但一定会有独特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的每一个步骤,有时甚至是每一句话的背后,都可能有教学理论的支撑或独具个性的设计。因此,教师对公开课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自己认为好的方法,一定要思考背后的原因。要想了解设计背后的故事,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接找授课教师聊聊,也可以看看近两年学术期刊的相关话题文章。其实,公开课的新意大多来自授课教师对学科相关研究的学习和思考,阅读相关的课例文章是了解教學设计意图的最简便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对他人教学设计的学习与借鉴一定要基于对他人授课对象的学情、教学设计意图的了解。

听“怎么上”。在公开课中,授课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适切的教学设计,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所有班级。对于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思考,同样的方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怎么用,是完全移植还是根据实际有所调整。我发现,有的教师套用了公开课中出现的文本,却看不出任何使用目的,仅仅是为了增加阅读容量。这说明,同样的文本,换种方式呈现可能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对于听课中学到的好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深入研究其承载的意图,依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目标变式运用。有一句话说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理事会成员及学术支持单位(按音序排名)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

猜你喜欢

学情公开课教研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