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跨界教学初探
2020-03-15于海祥
于海祥
摘要:跨界教学就是跨越班级之界、学科之界、学校之界开展教学。跨班级之界教学,即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打破传统行政班级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跨学科之界教学,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门学科,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注入活力。跨学校之界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跨越学校的界限,打通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创造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跨界教学班级学科学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显然,这一建议更加注重语文学习的融通性。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中也提倡学校要向家长、向社区开放,建立学习共同体来推动学校教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应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大胆采用跨界教学的方式,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
一、跨界教学的基本内涵
截至目前,学界尚未对“跨界教学”这一概念做出权威阐释。其实,对“跨界教学”的理解主要取决于对概念中“界”的理解。笔者以为,在普通高中阶段,“跨界教学”的“界”主要包含班级之界、学科之界和学校之界三个层面。所谓班级之界,是就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现行的行政班级形式而言的,是指行政班级之间空间分隔,教学独立。所谓学科之界,即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通常情况下,语文学科只教学语文课程,数学学科只教学数学课程,其他学科也是一样,各学科之间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彼此独立,互不干涉。所谓学校之界,是指学校作为独立的办学机构,教育教学往往在其内部完成,与学校之外的教育资源难以共享。由此而生的所谓跨界教学,就是跨越班级之界、学科之界、学校之界开展教学。
二、高中语文跨界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跨班级之界教学
跨班级之界教学,即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打破传统行政班级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传统行政班级教学对于批量培养同质化的应试人才颇为有效,但不利于培养具有创造力、个性化发展的人才。打破班级之界实施高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在整合教师教学智慧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
例如,在讲评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我们采用了跨班级之界教学的方式。课前,我们先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写作,题目如下: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2019年新聘教师名单。35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开展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写作完成后,备课组教师集中批阅。在批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缺乏写辩论词的基本知识,不符合文体要求;二是符合文体基本要求,但内容单薄;三是内容相对丰富,但说理不深刻。我们以此为依据,将师生重新划分为临时班级,开展跨班级教学。
一班教师围绕辩论词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辩辩词的要素开展教学,让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会辩论词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写出符合文体规范的辩词。二班教师侧重围绕观点组织和科学应用素材等开展教学,引导具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写出更加合材料立意、内容更加充实的作文。第三班则重点开展辩论词说理和语言升格训练,引导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写出思维辩证、逻辑严密、语言生动的佳作。三个班级的教学各有侧重,分别聚焦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跨班级之界实施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能力层级不同的学生获得适合的指导。
(二)跨学科之界教学
跨学科之界教学,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门学科,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注入活力。新课程标准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更加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如果仅依靠语文教师运用单一的学科知识单兵作战,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向其他学科借力。
例如,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围绕“探寻大观园的空间之美”这一主题,设计了如下任务:
【任务1】 以《红楼梦》中人物的口吻设计一份邀请函,邀请美术老师执教《大观园的空间之美》。
【任务2】 在上课之前摘录《红楼梦》中有关大观园的空间描写,整理成一段相对连贯的介绍性文字,供美术老师备课使用。
【任务3】 学校打算建造“乐学苑”,现向全校同学征集规划设计图。我们班拟从大观园的空间设计中汲取审美灵感,请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幅“乐学苑”设计图。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要求。“探寻大观园的空间之美”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大观园的空间美,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画设计图并非语文教师的强项,因此,我们让学生写邀请函邀请美术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跨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主要负责语言文字鉴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验美,感悟美;美术教师则引导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美、创造美。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阅读《红楼梦》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其实,有许多资源可以跨学科之界,为语文教学服务,比如历史学科的中国历史可以为古代文学提供必要的时代背景,政治学科的哲学思维可以为写作教学带来深刻立意的方法,科学家校友现身说法能让科技小品文阅读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作家亲自解读能让文学作品赏析跳出凭空想象……各种资源的融通,能在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路径。
(三)跨学校之界教学
跨学校之界教学,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跨越学校的界限。高中语文跨学校之界教学不是指形式大于内容的校际语文教学交流等活动,而是指服从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合理利用校外资源,打通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
例如,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任务:
【任务1】 一年一度的校际交流开放日即将到来,学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家乡人物志》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来交流的嘉宾,我们班的主要任务是为高二适先生写一篇人物志。为了让大家对高二适先生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将邀请文化馆高二适研究专家曹先生做客本周的阅读课。届时,我们将举行一场访谈活动,请你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为访谈曹先生做好准备。
【任务2】 利用周末实地参观、考察高二适纪念馆,从纪念馆陈列的资料、物件中了解高二适先生,做好参观笔录。
【任务3】 结合访谈、参观以及阅读积淀写一篇“我眼中的高二适先生”人物志,向文学社投稿。
教学中,我们邀请文化馆的研究人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访谈中了解家乡文化名人,了解别人眼中的高二适;学生到高二适纪念馆实地参观考察,了解世人眼中的高二适;结合访谈、参观以及自己的阅读积淀,经过整合写出自己眼中的高二适。这样跨学校之界的教学,打通了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语文学习不再囿于学校,而是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大语文教育观提倡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學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应努力拓宽语文教学的路径,大胆采用跨界教学的方式,让高中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彰显大语文教育观的魅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下的教学已经基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完全有条件实施跨界教学。我们要继续研究高中语文跨界教学的实施策略,不断拓宽高中语文跨界教学的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