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丑角之美的演绎分析
2019-08-01高飞
高飞
【摘 要】丑角是戏剧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对于丑角的认知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丑角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在对丑角地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演绎丑角之美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丑角;地位;丑角之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40-01
丑角艺术是逗人发笑的艺术,扮演丑角的人物通常都是引人发笑的人物,他们也大多是小人物。在我国的戏剧表演中,丑角从外形上看通常不会俊俏。丑角人物较丑,但人格比较美,大多都是一些好人。用这一行当来演好人,就是对好人的一种侮辱。因此,有人提议对丑角进行适当改正。
一、丑角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戏剧的行当。如此一来,也许会有人觉得丑角排在最末位,地位肯定没有其他的行当重要。但审视我国戏曲的现实情况并不如此,查看我国戏剧发展史,发现丑角不是最不重要的,其地位反而是最高的。俗话说,“无丑不成戏”,正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丑角在戏中通常是一些不畏强权、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时事进行讽刺,替老百姓伸张正义的人,反而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在戏剧表演中,大多数丑角都是喜剧性人物。西方有句俗语“一个小丑进了城,胜过三车药物。”而在我国戏曲表演中,丑角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很多的剧目中都有丑角的人物形象,形成了很多典型的丑角人物。他们以绚丽多姿的形象、精湛的造诣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比如《十五贯》里的娄阿鼠;《下山》里的小和尚;《秋江》里的老硝公;《女起解》里的崇公道;《拾玉镯》里的刘妈妈……这些都是世人熟知的丑角形象。在建国以前,我国民间的很多地方戏曲中,都有丑角出现。剧中人物,有的是王权富贵,有的是酒保小厮,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善有恶,这些均属于丑角的行当。从这个角度来看,丑角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二、演繹好丑角的条件
(一)正确认知丑角。在戏曲中,丑角又被称作“小花脸”。从其艺术层面分析,其插科打诨、亦庄亦谐、幽默滑稽、自然成趣,可以说是戏曲表演艺术中不能缺少的“调味剂”。提到丑角,很多人都会将它和扮丑或者社会上的反面人物关联在一起,好像这个行当就应该是真善美的相对面,丑角好像就只能衬托一些正面人物。而这样的观点对于丑角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或者说是对之比较直接的认识。丑角这一行当属于戏剧表演的一部分,或者是仅将之对应到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所以,要演好丑角必须要先对丑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掌握丑中见美的原则。
(二)仔细揣摩人物形象。由于丑角也是人物,也有不同的性格。所以,他们也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需要适应的环境。丑角还有自己特殊的表演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下来,丑角通常又分为大丑、小丑、文丑、武丑、官戴丑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而要将这些特征都表演出来,就不能千篇一律使用耍丑或丑化的方式来进行表演,需要掌握丑角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观众通过他们的表演掌握其内心活动,体验其酸甜苦辣,让观众自行对其美丑给出自己的评判。即便所研究的形象是丑角,也要从丑中发现美,彰显出角色善良的一面,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人物演得像真的一样,才能够得到观众的信服。
对于戏曲表演来说,无论是古典戏,还是现代戏,不管是大本戏还是小戏曲,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只要是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都要对人物形象进行仔细分析,明确他们的具体环境、文化素养、道德观念,掌握他们的人生经历,尽量在戏剧演出中将其美、善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此才能彰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比如,《金钱梦》中的马化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他原本是一个赌徒,在将钱输光了之后,就将其女儿卖掉,这是他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是让人非常憎恨的一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也有自己善良的一面,在女儿被卖给县令之后,县令教育了他,让他改过自新,人性善的一面得以张扬。丑角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其内心的变化,将其弃恶扬善的心路历程揭示出来。让丑角不单是丑,而是要带有善的一面。如此,此人物就变得鲜活起来,用美化解丑。
(三)要将丑角演绎好,就要将人物的心路历程表现到位,只有做到这一点,戏曲才能够深得观众喜爱。对丑角进行演绎,不单纯是丑化或耍丑,而是充分发挥戏曲的唱、念、做、舞,以幽默、机巧、干练见长,这样才可以让戏剧丑角表演盛演不衰。所以,丑角表演不是在耍丑,而是把生活中的人和事舞台化,通过戏曲特有的夸张和虚拟的手段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丑角名家很多,他们对如何演绎丑角之美进行了很多尝试。本文是笔者对于丑角之美的一些简单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梁虹.高甲戏丑角表演艺术特征阐微[J].中国戏剧,2017,(08):64-66.
[2]张媛.高甲戏丑角舞蹈形态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1):43-47.
[3]马琦.分析“丑角”与民间大秧歌的融合形式[J].北方音乐,2018,38(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