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策略探究
2020-03-15张正飞
张正飞
1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在教学过程中,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每组设置正副组长、科代表、记录员、纪检员等各一名.每周固定时间召开小组会,由正副组长轮流主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不定期参加,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周一班会课由班长进行总结,公示小组积分,教师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鼓励优秀小组代表交流经验.
2 教师主导,训练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
1)指导学生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这个前提,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指导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确保任务能顺利完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忙于找答案,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通过让部分学生复述其他学生所讲内容的形式进行引导,当一个学生回答时让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进行找错,能补充完善答案的组可以加倍得分.
3)引导学生分享合作学习成果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3 问题探究,精心设计
1)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将问题设置为几个指向性非常明确的小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知道自己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例如,探究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请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和氢元素. (2)通过以上实验能否说明甲烷中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3)已知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含碳质量分数为75%,通过以上数据能否确定甲烷中没有氧元素?(4)利用以上数据,求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C、H原子的个数.以上问题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前3个问题解决了甲烷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问题,同时也为第4个问题的解决作了很好的铺垫.
2)问题设计要注重原理探索
例如,在讲“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中Al2O3进行提纯并设计生产流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得出2种答案:一种是先加酸,再加碱,然后通入CO2;另一种是先加碱,再通入CO2.通过讨论可知两种方案都可行,但第2种方案更好.再由第2种方案原理设计出生产流程.通过此探究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高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巩固了铝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原理.
3)问题设计要体现学生需求的层次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包括多种,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强项,如果我们能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其强项的机会,这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
例如,探究葡萄糖的结构时,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1:结合葡萄糖分子式,猜测葡萄糖中可能含有哪些官能团?
活动2:设计实验检验葡萄糖中是否含有醛基?
活动3:通过实验探究葡萄糖中是否含有多羟基?
活动4:探究葡萄糖中含有的羟基数目.
这4个分组活动包含了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4 科学评价,以生为本
课堂提问要适度,加分要适中,要把机会给每一个组,既要注重小组间的比较,也要考虑小组内的比较.可以在小组内形成竞争机制,激励组员全员动脑.例如,让记录员记录每位学生对小组的贡献度.日积分、周汇总,要丰富小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力避形式主义的小组活动的开展,要有学科特色.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教”与“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