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2020-06-13周慧慧
周慧慧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如果将化合物的宏观状态与微观化学反应相结合,利用化学实验、模型构建、反应机理等揭开元素化合物的神秘面纱,对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宏观模型,微观渗透
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从宏观角度讲,主要是指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或者亚铁盐的特征,从微观角度讲,主要是指从原子、分子等粒子结构层面来分析和解读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导入,问题创设
高中化学实验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反应现象,为探求深奥的化学原理奠定实践基础.为了保证课堂实验效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以“钠的化合物”为例,教师可以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需要的器具与材料包括:铁架台、瓷坩埚、金属钠、酚酞溶液、火柴、木条、镊子等.具体的实验步骤是用小刀将金属钠切开,然后吸干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瓷坩埚中加热,当金属钠开始燃烧时停止加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设置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请大家根据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出现大量的白烟,并产生黄色火焰等现象,说明生成物中含有哪种物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接收到教师的问题,会立即进入讨论状态,并能够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负责解答该问题.通过这种从实验中获取证据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依靠科学探究思维去解决一些复杂的元素化合物问题,大幅提高了学习效率.
3 联系生活,解开谜团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讲述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步解开学生心里的谜团.借助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有些驾驶人员却视法律威严于不顾,频频出现酒驾事件,对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教师可以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如何检测酒驾关联到一起.比如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强氧化剂,交通警察可以利用K2Cr2O7的相关性质快速检测出驾驶员是否存在饮酒驾车行为.检测原理主要是利用酒精检测仪中装有的K2Cr2O7的强氧化性,能够将酒精氧化,反应方程式为K2Cr2O7+3C2H5OH+4H2SO4→3CH3CHO+K2SO4+Cr2(SO4)3+7H2O,生成的硫酸铬呈绿色.驾驶员对着检测仪吹气,通过观察检测仪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出驾驶员是否属于酒驾.
再如,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Na2O2,过氧化钠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这主要是由于Na2O2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进而确保使用者在缺氧的环境下能够正常呼吸.通过这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大有裨益.
元素化合物知识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内容,若想熟练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依托于化学核心素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将化学知识学扎实、学精细、学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