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欠发达地区文化如何与旅游相结合

2020-03-15徐振宇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淮海淮剧精品

徐振宇

摘   要:文化精品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方先进文化的标志,打造“涟水特色”文化精品是涟水县建设文化强县的必然要求。文化与旅游,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探讨之。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创新与发展

涟水县文化馆近年来大力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和旅游,创造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开展了“快乐生活,幸福涟水”2019文化惠民活动年“十百千”工程,今年上半年各类综艺演出十五场;参与策划了涟水县第二届网络文化节、涟水好人发布会、最美警察颁奖典礼、最美水利人颁奖晚会、创作了“向人民代表致敬”情景快板、“八一”建军节又创作了拥军题材的情景剧《五十年的坚守》,反映了“新时期的双拥模范”——孙茂顺的感人事迹,演出后反响很好。又举办“美好涟水、美丽乡村”涟水籍书画家精品收藏展,扩大了涟水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用文化的观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特色文化抓在手,文化旅游两相宜。用文化产品发挥作用,以文化旅,以文促旅,营造良好得人文坏境与旅游消费氛围,推进涟水旅游优质发展。

一、利用好阵地,有声有色地开展好文化旅游

我们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域、全国诗词之多、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博物馆、非文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涟水保卫战紀念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推动大剧院、金鸡坨、百花园、云锦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逐步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实现“看得见景,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讲好涟水故事,运用戏曲、琴书、锣鼓、歌伴舞等一切形式,传播涟水文化与旅游好声音,通过节目展示涟水文化特质内涵,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认知涟水、喜欢涟水、热爱涟水、恣意到涟水    到涟水体验、到涟水为心灵放假。

二、立足自身职能,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推动文艺演出与旅游的相互融合,每年一度开展“唱响涟水”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每年一度推出全民广场舞展演、百姓舞台秀、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等一系列群文演出活动。从苏轼“自有涟漪佳绝地”这首词中讲述涟水神奇特色,使人产生共鸣与遐想,也道出了涟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与真谛。“自有涟漪佳绝地”映衬了涟水最有特色、最有吸引力的地域文化与旅游特色;推动涟水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让每一位来涟水旅游的游客都能从自己的视角讲述“涟水故事”,让游客从观看涟水的演出节目中,有所启发与感想。要与淮安区、淮安市联手。共同拓展涟水文化旅游市场,做大做强做好。二是促进非遗项目与旅游相融合;对全县非遗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深入梳理,做好加工转化。将淮海琴书、工鼓锣、淮剧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把非遗元素融入到旅游中,弘扬、保护、宣传涟水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复合型人才建设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提供人才支撑。依托该馆“群星璀璨”人才提升工程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加大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方面知识、认识、创意方法的培训。重点抓好淮海琴书、工鼓锣、小淮戏等非遗项目优秀传承人及创意人才的培养,今年上半年已经创作完成淮海琴书、淮海锣鼓、小淮戏剧本六个,正在进一步修改打磨中。近期又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涟水歌谣》近十万字,即将公开出版面市。

三、抓精品力作,出笼头及拳头产品

繁荣群众文化,就是要发场群众文化优秀传统,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生活,创作出一批接地气、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讲述百姓身边故事,及时体现百姓喜怒哀乐,创作出更多深刻表现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讴歌的精品力作,用这些精品力作,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文化事业,加快精品景区提升,开展精品演艺创作、引进精品项目投资、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多种方式的努力,共同将全县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形成推动一体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繁荣群众文化,更要激发人民创作活力,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引导人民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幸福感,美好的人文坏境也必定带动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搭建群众文艺交流展示平台,狠抓精品力作,做到"春种秋收",唱响"四季歌",对精品力作倾心挟持、资金倾斜。今年一季度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之线,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群星奖”为笼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后创作淮剧剧本一部,歌曲六首,编排琴书、小戏、小品、舞蹈等特色文艺节目二十八个;2019年6月14日晚,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在涟水大剧院开演。曲折的情节、优美的唱腔、感人的故事、精湛的演技和平实的语言,赢得现场一千多名戏迷的一致好评,这也是涟水县以淮剧形式聚焦脱贫攻坚的成功尝试,也尝试非遗淮剧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二)法制宣传创新创优。

配合依法治国、全民善法的新形势,加强了法制宣传力度,以优秀作品引路,创作出表演唱《七五善法进万家》、摇滚快板《十九大唱响中国梦》、歌曲《法律援助墙暖人间》、小品《一婆二媳》等百姓听得懂、做得到的文艺作品,以文明的环境吸引八方游客。还通过惠民演出、法治专场等活动,寓教于乐、易学易懂,外地来涟的游客李某观看演出后说:内容浅显、意义深远、和谐社会、法律先行。通过法律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并演出,让本地百姓外地游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与监督下,幸福快乐和谐地生活。“红日广场”“五岛湖旅游区广场”“金鸡坨景点”“今世缘”这些场所都是外地游客经常光临的地方,我们经常送戏到这里,不少游客观看我们节目后兴奋地说:我们不但玩的开心,吃的舒心,而且从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演出的节目非常直观,有现实教育意义,真的不虚此行!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演出队伍百花齐放,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创作和演出,推动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力求把涟水打造成曲艺之乡,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俗民宿,欣赏淮海琴书,品尝今世缘、涟水鸡糕、高沟捆蹄,吃、住、玩、观赏一条龙,使外地游客不仅欣赏“五岛湖”“废黄河风光带”“宝摊百花园”“金鸡坨民俗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等旖旎风光,还欣赏到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淮海琴书、工鼓锣、淮剧等样式,我们都有一整套的创作与演出队伍,每年均有不少作品与观众见面。文化馆牵头还打造了一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文艺轻骑兵”,举社会之力办好群众文化,让游客感受到处处是文化,景点与文艺演出尽情享受。我们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百姓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吸引四面八方游客,让游客有美的享受,请到涟水来,不仅能观光,还能享受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来了不想走。在这里我们在众多的文艺团队中评选出了“十大优秀文艺团队”,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使他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拉得出、演得好,代表涟水地方文化的一个品牌。以下团队只是涟水群文队伍的一个缩影:

1.春之韵艺术团:一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力的团队,队员平均年龄65岁,他们自购服装、道具,精心编排淮海琴书、淮海锣鼓、小淮剧、小品等特色文艺节目,积极参加惠民公益性演出,有的节目还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2.涟水县芳鸣艺术团:聚集了众多淮剧票友与爱好者,他们坚守传统地方戏的传承与传播,创新与移植多个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积极参与公益性文艺演出,积极为文化与旅游服务。同时开展戏曲進校园活动,为市县特色办校作出贡献。

3.高沟许庄艺术团:由舞龙、腰鼓、广场舞、书画、文艺演出队组成,常年坚持为百姓服务,自编自演歌舞、小品、琴书、淮海戏等文艺节目,每逢重大节日定期为敬老院与地方百姓义演,同时受邀为国家四A级今世缘旅游景区长期展演,亦是我县培育的文旅结合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文化与旅游品牌影响,2019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五十万人次。

四、利用好现有文化设施,为文化与旅游服务

(一)文化设施基本齐全。目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活动阵地齐全,目前正在建设美术馆。涟水还有三里墩文化遗址,发掘出大量文物。千年古塔月塔,更是国家级文物;红色文化,比比皆是,都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载体。

(二)康养的福地。涟水有着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蓝天、碧水,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应有尽有,四通八达;特别是涟水土壤污染少,废黄河、六塘河、盐河、唐响河水浇灌产生了当地特色的农特产品,如大米、生猪、草鸡蛋。涟水还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品产地,非常适合作为康养福地,文化旅游观光胜地。

(三)心灵的港湾。要放松身心与享受生活,来涟水这块红色热土观光旅游是很好的选择:坐在废黄河风光带上遐想,登“洗墨池”畅想执政为民、情牵人民的美好明天;坐在大剧院、“主题广场”,欣赏淮剧、淮海琴书原汁原味、撼人心灵的唱腔;跟着“淮剧”“淮海琴书”“工鼓锣”的鼓点,观赏五岛湖、妙通塔、金鸡坨、宝摊百花园、六塘河畔的美丽风光……给精神加满油,给心灵放个假,涟水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张开双臂欢迎海内外游客莅临,您的光临与到来,必将使古老的县城更加美丽动人!

让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投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文化发展品牌,打造精品力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树立创新理念,提高创新积极性,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促旅游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淮海淮剧精品
试论淮剧表演程式的传承和创新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四牌楼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精品画廊
馥绿德雅上海淮海百盛专柜盛大开幕
釉光青精品欣赏
淮海决战定乾坤 淮塔园林慰英灵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