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结合

2020-03-14陈惠娇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模式德育创新

陈惠娇

摘 要:社会在发展,人类也在进步,教育而言也是如此,一直都在向前发展。尤其是很多高等院校,非常注重心理健康和德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因此毕业的学生逐渐走向社会。本人通过总结学校在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以便于改变现在教育方面不足之处,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探究心理与德育融合的创新模式存在的意义,以及阐述这个模式的缺点等问题,然后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与德育融合教育;德育;模式;创新

一、德育及心理教育双向结合内涵

1.德育与心理教育

想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与心理教育,也要根据此前学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过开展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时间以及方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教育而言,也要依靠教育主体和学校来进行,同时还要严格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至于教育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言传身教以及其他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通过掌握思想道德的内外化这个规律,以此来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教学,促使让他们树立正确地德育思想框架,在这个前提下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指导。

2.德育及心理的双向结合教育

站在德育的核心价值上,根据主体需求的不同,想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要严格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情况出发,然后以德育及心理为核心,让他们都能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教育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脱离实践和相关环境因素来进行,把心理与德育融合,也要注重实践过程。尤其是很多学生即将走进社会,在脱离学校教育这个前提下,要解决更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才能有所发展,从而逐渐实现自身价值。

二、心理与德育双向结合的新问题

1.环境多元化

近年來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职业教育不断向前推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对比从前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想要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就要依靠自身的能力融入进社交中,才能有进一步地发展。此外很多毕业生在寻求岗位的同时,由于自身实力的关系,达不到预期的选择,很多都是直接上岗的方式。随之而产生的很多问题,大部分都和素质教育和德育以及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企业的认可,寻求更多地就业机会,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只有遵循着基本的道德原则,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寻求到更多地就业机会和可能性,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就业出路。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同时也很丰富,学生有更多地选择,当然是学生的德育水平非常高,才能进一步获得企业的认可。多元化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带给人很大的机遇,多了很多选择条件,也给心理与德育融合教育,德育机制带来挑战。

2.教育场景片段化

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会受到环境和其他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注重德育水平和素养高的人才,学生想要发挥出色的水平,得到社会的赏识就要以此为准则,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作为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采取教育场景片段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地提高,这样他们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最出色的效果。

3.双向结合机制深入度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现在中国的德育教育机制还不成熟,尤其是心理与德育相融合机制更不完善,至今都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由于学生这方面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最后都会参与到生产实践中,而由于企业的利润较高,就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差作用,学生也发挥不出自身的真才实学,时间全部浪费在企业实践中。同时这个过程中很多就业的学生,不想继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德育水平,达不到人生的最大化水平。

三、心理与德育融合教育双向结合创新对策

1.融合心理与德育融合教育机制

德育教育作为很多学校的主要前提条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重中之重,基本上这些注重德育和价值观的学校,都有着先进的教学思想,懂得德育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进行,把德育和心理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心理和德育相辅相成的教育体系,通过适当的时机让班主任以及其他的辅导教师成功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加以强化联动;此外,也可以联合学校的德育部门进行联动的方式,所谓的德育部门自然包括教务处,德育处,学生处等。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德育培养,实现整体的联动和促进。

2.提升德育融入心理的效能

学生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一部分,校领导包括教师在内,都要严格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相对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学习情况,来制定相应地计划,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有不好行为的学生,推动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作为用人单位在选择职员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方面要着重考虑。对于素养极高的学生,采取优先录取的原则,毕竟素养和德育水平不错,意味着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不会差。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作为主体还要积极联合社会,根据社会的反映情况,加强沟通合作,尤其是形成学校和学生以及家庭联动的合作意识,这样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反馈给其中一方,然后寻求方式尽快解决。

3.拓展双向结合的教育效果渗透

在心理与德育融合教育前提下,只有积极发挥学校在德育方面的优势,把好人好事的情况加以宣传,并且把德育双相结合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懂得思想品德重要性,从而实现提高对所有学生在心理与德育融合教育德育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秀纯.“90后”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03).

[2]朱川,徐军.独立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猜你喜欢

模式德育创新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