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素质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法学教学方法

2020-03-14李丽 黎杨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

李丽 黎杨

摘 要:在我国大学的教学体系中,更多地是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探讨,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大学法学的授课特征,也没有办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学人才。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革,让学生可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适当的实践教学,富有人情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的基础法学知识以及社会常识,都能得到快速提升,进而成长成为法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法律素质培养;大学法学教学;方法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的快速进步,对于各种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现实状况下,评判人才依然需要用到学历,而我国司法部门对于相应人才的要求会更加严格。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大学法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地创新,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法律素养,帮助学生得到长远的进步,使学生可以有持续的发展。素质教育属于目前教育的热门方向,教师一定要拿出可行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法律素质的含义

法律素质指的是,每一个个体通过法律环境的约束影响,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遵守法律。目前每一个国家的完美运作都离不开法律,每个个体都必须具备相应地法律素养知识,对于一些法律从业者而言,要求他们具备更加优质的法律素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具备相应地职业道德,其中最為重要的属于公平,公正;其次,要具备严格地职业技能,对于法律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熟练运用;最后,要具有相应地学识,对于处理法律问题中所涉及的一些社会常识,他们要做到有所理解,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法律素质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法学教学方法

1.开展理论教学,打造坚实基础

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就必须要求学生具备相应地基础知识,所以对于大学法学的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是必要的,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我国属于法治国家,法律条文的数量十分惊人,而且每年都会进行修改与变化,如果将所有的法律知识,都强行灌输给学生,不仅不会取得很好地学习效果,而且也属于不可能会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法律教育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而不仅仅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冰冷的文字。对于大学法学的教学,教师主要是让学生要学会一些基础的法律原理,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快速寻找法律依据,并且能够运用到实践当中,理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学会持续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背诵条例。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大学法学的教师在他们学生时代所学习的法律条款,步入社会之后又有多少能够真正用得上呢?如果教师强行让学生记忆法律条例,但是当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不会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教会学生将法律知识融会贯通才是主要的。

2.适当开展实践教学,强化理论知识

为了全面提升大学法学的教学质量,当教师在为学生授予理论知识之后,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于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盲点纠正,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运用知识,处理社会纠纷以及矛盾,而且这对于学生毕业之后快速上岗有很大的帮助,即使不会成长到独当一面,也不至于无从下手。每个国家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都有不同的方式,但是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法律条文进行判断,另一种就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依据前者的国家会很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依据后者的国家会注重实践。这两种方式都有相应地优点与缺点。前者会让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做到熟练于心,但是会让学生无法灵活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学生缺乏实践水平;后者会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相应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目前我国大学法学的教学就是前者。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倡导,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但是在现实状况中,依然没有很好地方式,可以完全融入二者,所以,大学法学教师一定要多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尽量避免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让学生的法律素养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到提升。

3.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社会元素

我国是法制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法律,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国完全封闭的法院体系充分验证了法院的公平性,并且法律职业具有终身性,很多法律人员都用毕生的精力捍卫着法律的尊严,他们一心致力于法律工作,并且法律工作人员在我国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但是他们的生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脱离大众生活的层面。所以教师要将全国各地的不同人情世故融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社会性。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文化差异较大,而且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不同的风俗文化,可以加深学生的法学意识与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民主司法的含义,加强法律素质。

小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极高的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全面加强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需要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将我国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人情世故融入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地域特色,使教学过程尽量做到完美,致力于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帮助法学专业取得持续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贡献更多优异的人才,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涛.论律师会馆与大学在法学教学方法中的共通性——以Lectio和Disputatio为线索[J].法律方法,2020,31(02):207-221.

[2]新法学、新教法:新时代创新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研讨会[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01):35-75.

作者简介:李丽(1986—),女,汉族,四川盐亭,本科,助理研究员,法学。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
基于绿色理念下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
对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期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方法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方程教学
浅析体育教学新方法的落实及探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