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E种肠道病毒HY12-VP1蛋白的互作蛋白

2020-03-13郑博伟刘亚静张泽财王玮玉蔡梦露王浴光王新平吉林大学动物医学

中国兽医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诱饵文库菌液

郑博伟,刘亚静,张泽财,衣 帆,王玮玉,蔡梦露,王浴光,王新平,2∗ (.吉林大学 动物医学

学院,吉林 长春130062;2.教育部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130062)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利用酵母转录因子的相关功能特性,通过2个重组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因相互作用而靠近,进而引起下游报告基因的激活来捕获新蛋白的一种试验方法。1989 年,FIELD 和SONG等[14]首次提出酵母双杂交系统。真核生物转录因子GAL4包含2个结构上互相独立但功能上却息息相关的结构域:DNA 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ng domain,AD)。BD 可和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特异性结合,AD可以激活UAS下游的基因。但是单独的BD 或AD都不能发挥作用,只有BD 和AD 因相互作用而发生空间上的靠近才能激活下游的报告基因,进而通过缺陷型培养基和显色反应即可筛选到阳性菌落。

BEV 感染是近年来国内新发传染病,对其致病机理及如何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鲜有报道[7]。本试验以E种肠道病毒HY12毒株编码的VP1蛋白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MDBK 细胞的cDNA 文库进行筛选,初步发现与HY12-VP1相互作用的潜在蛋白,为后续研究VP1 蛋白在BEV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细胞及载体HY12病毒株为本实验室从长春某牛场暴发的1起疫病中首次分离到的1株E种肠道病毒,-80℃保存。牛肾细胞(MDBK)、E.coliTOP10 细胞由本实验室保存。酵母菌株AH109、Y187,质粒p GBKT7、p GADT7、p GBKT7-P53、pGBKT7-Lam 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寄生虫实验室惠赠。大肠杆菌E.coliTOP10感受态由本实验室制备,-80℃保存。

1.2 主要试剂DNA 胶回收试剂盒、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酵母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酵母转化试剂盒、YPDA、SD/-Leu、SD/-Trp、SD/-Leu/-Trp、SD/-His/-Leu/-Trp、SD/-Ade/-His/-Leu/-Trp、3AT 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限制性内切酶Bam HⅠ、EcoRⅠ、rTaq酶、T4DNA 连接酶等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EG3350、DMSO、X-αgal、鲑鱼精DNA、Li Ac、YNB 及各种氨基酸购自Sigma公司;异丙醇、无水乙醇、氯仿均为国产分析纯产品;DMEM 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胎牛血清购自上海克隆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Reverse Transcriptase M-MLV 试剂盒购自Ta KaRa公司。

1.3 方法

1.3.1 细胞与病毒的培养 使用含有5%胎牛血清(FBS)的DMEM 培养液培养MDBK 细胞。当细胞生长至70%~80%时,接种HY12病毒液并培养至50%~70%细胞出现病变。

1.3.2 RNA 提取与PCR 扩增VP1基因序列 以TRIzol试剂盒提取接毒细胞的总RNA,然后利用反转录试剂盒将提取到的RNA 反转录成c DNA。引物的设计参照HY12结构蛋白VP1的基因序列进行。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其次,在“绿色原则”作为物权人需承担环保义务的一般性条款在“物权编”总则中确立的情况下,“物权编”分则的制度构建及规范解释在强调物权之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对物权之生态环境功能进行重新考量和定位,并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尽力给出二者冲突时的解决规则和取舍标准。一方面,这需要将《物权法》中已蕴含“绿色原则”理念的私法规范进行规则整合,实现“‘绿色原则’规则化”,避免在个案中缺少基本规范而“向基本原则逃避”;另一方面,在承继《物权法》已蕴含“绿色原则”既有规范前提下,将更多蕴含此种理念的制度规范纳入《民法典》“物权编”中,使“绿色原则”转变为可操作的具体物权规范。

上游引物:5′-CGCGGATCCGCGTCTCTCATCGGTGG-3′;

下游引物:5′-CCGGAATTCCATCTGGTAGTTGGTCTCTAGTCA-3′,扩增的PCR 产物以1%琼脂糖进行鉴定。

1.3.3 酵母诱饵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将PCR扩增的产物以EcoRⅠ和Bam H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并将其连接到诱饵载体pGBKT7 的EcoRⅠ/Bam HⅠ酶切位点上。连接产物转化到Top10感受态细胞中,冰浴30 min,放入42℃水浴锅中热激70 s,冰浴4 min后,加入1 m L LB液体培养基,于37℃摇床振荡培养(200 r/min)1 h后,取100μL 菌液,均匀涂布在卡那霉素抗性的LB 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次日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培养,抽提质粒,然后利用EcoRⅠ和Bam H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鉴定。将鉴定后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 GBKT7-VP1。

1.3.4 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从YPDA琼脂平板上挑取新鲜的AH109单克隆菌落至2 m L YPDA 培养基中,于30℃以200 r/min 振荡培养17 h 后,吸取1 m L 菌液,置于50 m L YPDA 液体培养基中,于30℃摇床中200 r/min 摇至D600>1.5。取适量菌液加入到300 m L YPDA 培养基中,培养至D600=0.5;3 000 r/min 离心收菌,加 入40 m L dd H2O 或TE重新洗涤酵母沉淀细胞,重复洗2次。最后以1 m L 1×TE/LiAc溶液悬浮沉淀菌体,即为酵母感受态细胞。

1.3.5 诱饵重组质粒转化AH109酵母菌株 取1个1.5 m L的EP管,加入0.1μg pGBKT7-VP1 和10μg预处理过的鲑鱼精DNA,混合均匀,再加入100μL的酵母感受态细胞,吹吸混匀,继续加入600μL PEG/LiAc,剧烈振荡混匀,于30℃、200 r/min 摇床中培养30 min。取出摇床中的EP 管,加入50μL DMSO轻柔混匀,于42℃水浴锅中加热15 min,冰浴3 min。离心收菌后,用0.5 m L 的TE 重悬酵母细胞。吸取150μL 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SD/-Trp培养平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3 d,p GBKT7空质粒作为对照组。

1.3.6 诱饵重组质粒的自激活活性及毒性检测 取30μL无菌水悬浮pGBKT7-VP1单菌落,分别接种 于SD/-Trp/-Leu、SD/-Trp/-Leu/-His/-Ade 培养平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 d观察结果,pGBKT7空质粒作为对照组。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4 m L 的YPDA 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200 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菌液的D600值。

1.3.7 cDNA 文库滴度和丰度检测 吸取1 m L文库菌液依次做10的倍比稀释(101~105),分别取不同稀释倍数的菌液100μL,均匀涂布在SD/-Leu固体培养平皿上,封口后于30℃培养3~5 d,确定菌落数量,计算文库滴度。文库滴度按公式以N×稀释倍数/涂板菌液体积进行计算。从SD/-Leu固体培养平皿上随机挑选44 个菌落,分别溶于20μL dd H2O 中,反复冻融后以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其上清液作为模板,并以文库通用引物进行PCR。

1.3.8 文库菌与诱饵菌的杂交 挑取单个新鲜培养的诱饵菌接种到50 m L SD/-Trp液体培养基中。于30℃、200 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6 h至D600=0.8。离心收菌,弃掉上清,用4~5 m L SD/-Trp液体培养基重悬酵母细胞沉淀。将1 m L 文库菌和4~5 m L诱饵菌在无菌锥形瓶中混合。在锥形瓶中加入45 m L 2×YPDA 液体培养基混合均匀。用1 m L 2×YPDA 液体培养基冲洗文库管2次,冲洗液加入到2 L锥形瓶中。于30℃、30~50 r/min摇床中缓慢振荡培养20~24 h,直至出现三叶草结构状的结合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结合子出现时终止培养,离心收菌。用0.5×YPDA 液体培养基冲洗锥形瓶,重悬离心后收集到的细胞,弃上清。重复冲洗、离心的步骤2次,最后用10 m L 0.5×YPDA 液体培养基重悬细胞,将10 m L细胞悬液全部涂布于150 mm DDO 平板,每个平板均匀涂布200μL,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3~7 d。将DDO平板上长出的菌落点涂到QDO 平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3 d。再将QDO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点涂至QDO/X/A 平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3 d。

1.3.9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鉴定 用酵母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抽提所有在QDO/X/A 平板上变蓝的克隆。将抽提的酵母混合质粒转化至E.coliTOP10感受态细胞中,均匀涂布在氨苄抗性的LB琼脂板上,挑取单克隆,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抽提质粒,以质粒为模板进行PCR,阳性样品送公司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 比对分析,确定潜在的互作宿主蛋白。将抽提的阳性大肠杆菌质粒与构建的诱饵质粒p GBKT7-VP1 共同转化到酵母菌AH109中。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试验组(p GBKT7-VP1和阳性质粒共转)。将转化后的菌液均匀涂布在DDO 平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3 d。将DDO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点涂到QDO 平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3 d。再将QDO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点涂至QDO/X/A 平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3 d,观察结果。

2 结果

2.1 pGBKT7-VP1的构建与酶切鉴定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来观察基因扩增结果,发现PCR 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846 bp目的片段(图1A)。挑取5个转化后的菌落,利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抽提质粒,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Ⅰ和EcoRⅠ对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出现1 条846 bp 左右的目的条带和1 条7 300 bp左右的pGBKT7载体片段即为阳性质粒(图1B),结果显示2 号质粒为构建成功的p GBKT7-VP1诱饵质粒,将质粒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测序,进一步确定质粒构建成功。

图1 pGBKT7-VP1的构建与酶切鉴定 A.VP1基因的扩增结果;B.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Ma.DL2000 DNA Ladder Marker;N.VP1 基因;Mb.DL15000 DNA Ladder Marker;1~5.构建的重组质粒酶切样品

2.2 重组质粒pGBKT7-VP1对酵母细胞的毒性验证对分别含有p GBKT7-VP1和p GBKT7质粒的AH109菌株的D600值进行测定,结果菌株的D600值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无明显差异(图2),表明重组质粒p GBKT7-VP1对酵母细胞AH109无毒性作用。

图2 包含不同质粒的AH109酵母细胞生长曲线

2.3 重组质粒pGBKT7-VP1的自激活活性验证将p GBKT7-VP1 重组质粒转化到酵母AH109 菌株中,均匀涂布在SD/-Trp固体平皿上,挑取单菌落,用30μL 无菌水充分悬浮,涂布在固体SD/-Trp/-Leu、SD/-Trp/-Leu/-His/-Ade培养平皿上。封口倒置在30℃酵母培养箱中培养1~2 d。结果如图3所示,菌株在SD/-Trp培养平皿上可以正常生长,而在SD/-Trp/-Leu、SD/-Trp/-Leu/-His/-Ade培养平皿上均没有生长,说明重组质粒没有自激活活性。

图3 诱饵质粒的自激活活性检测 A.SD/-Trp固体培养皿;B.SD/-Trp/-Leu 固 体 培 养 皿;C.SD/-Trp/-Leu/-His/-Ade固体培养皿

2.4 cDNA 文库滴度与丰度检测将文库菌液做10的倍比稀释后,取各个稀释度菌液100μL,涂布在SD/-Leu固体平皿上,计算每个滴度生长的酵母克隆数。通过计算,确定文库滴度为108CFU/m L。随机挑取平皿上44个克隆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插入片段大小范围为200~2 000 bp,说明文库多态性良好,丰度较高,符合试验要求,可以进行后续试验。

图4 cDNA 文库插入片段电泳图 M.DL2000 DNA Ladder Marker;1~44.随机挑取的单克隆

2.5 阳性克隆的筛选将含有MDBK 细胞基因组文库的菌株与含有诱饵质粒的菌株混合培养后,进行酵母转化试验,培养16 h后,取菌液滴于载玻片。显微镜观察到大量米奇头样(图5)的结合子,表明杂交成功。

图5 酵母双杂交中的结合子

文库菌与诱饵菌杂交后,于QDO 培养皿中培养72 h后,将生长的菌落点涂至QDO/X/A 培养皿上,直至克隆变蓝(图6)。

图6 QDO/X/A 培养皿检测筛选结果

2.6 阳性酵母克隆质粒的PCR 及测序鉴定将显色变蓝的克隆进行质粒的抽提,并以质粒为模板进行PCR,结果扩增出大小不一的片段(图7)。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测定与分析,获得12 个候选蛋白(表1)。

图7 阳性酵母克隆质粒的PCR 结果 M.DL2000 DNA Ladder Marker;1~12.阳性酵母克隆

3 讨论

BEV 属于小RNA 病毒科,其编码的前体多聚蛋白经降解可产生VP1、VP2、VP3和VP4 4种结构蛋白。结构蛋白VP1~VP3是病毒最先编码的3个蛋白,含有中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位点。研究表明,VP1~VP3与病毒感染和病毒血清型的分类密切相关[15-17]。结构蛋白VP1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带有大量的中和抗原决定簇,直接决定着病毒的抗原性,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8-19]。目前,有关VP1蛋白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RNA 病毒科中脊髓灰质炎病毒、EV71、口蹄疫病毒等,但有关BEV 致病机理的研究较为缺乏。

表1 筛选出HY12-VP1的潜在互作蛋白基因

目前,筛选互作蛋白的方法众多,但由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具有简单、高效、易于操作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选择该方法来筛选HY12毒株VP1蛋白的互作蛋白。将真核生物转录因子的2个结构域与不同蛋白进行融合表达:BD 与诱饵蛋白融合表达,即构建诱饵重组蛋白的质粒;AD 与文库蛋白融合表达,即构建文库重组蛋白的质粒[20],将这2种重组质粒同时转化酵母菌株AH109 中。由于酵母菌株AH109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合成亮氨酸(Leu)、色氨酸(Trp)、组氨酸(His)与腺嘌呤(Ade),因此无法在缺乏这些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只有当诱饵重组蛋白与文库重组蛋白因相互作用而在空间上靠近时,BD 和AD 在空间上也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活性,进而激活下游报告基因HIS3、LACZ等的表达[21]。

本试验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筛选了HY12-VP1蛋白的互作的蛋白。成功构建了重组诱饵质粒pGBKT7-VP1并经试验验证该重组诱饵质粒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将重组质粒的酵母菌株与文库菌株进行混合培养,初步筛选到12个阳性克隆,即候选蛋白。这些候选蛋白的功能各不相同,如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 MK)是一种依赖于钙/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脑组织中参与神经信号的传导[22];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在蛋白质折叠、装配、加工等多种生物水平的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3]。热休克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则可以通过影响癌细胞在基因水平上的转录,从而提高癌细胞的黏附能力浸润现象的发生[24]。在候选蛋白中,P21 活化蛋白激酶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AK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25]。据报道,多种刺激因子可以激活PAK1,从而引起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导致细胞凋亡[26],进而影响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本研究初步确定出VP1与PAK1互作,表明PAK1很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影响病毒的复制,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ZC3H11A 即CCCH 型锌指结构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可以特异性的与靶点结合来识别核酸和蛋白质、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27]。ZAP在宿主细胞内可发挥抗病毒作用。首先,ZAP可与靶病毒m RNA 的特异性序列结合,使得宿主细胞的核酸外切酶复合体Exosome 从3′端降解病毒的m RNA[28],同时,ZAP 还可以利用p72(RNA 解旋酶)去除病毒m RNA 上的帽子结构[29]。其次,在病毒翻译的过程中,eIF4A 翻译起始因子和eIF4G 翻译起始因子会产生互作,ZAP却与eIF4A 结合来影响eIF4A 和eIF4G 的互作,进而抑制了病毒m RNA的翻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抗病毒感染的作用[30-31]。因此,我们预测过表达ZAP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减少病毒感染。综上所述,本试验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12个VP1的可能互作蛋白,为后续肠道病毒感染机制及诱发机体免疫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猜你喜欢

诱饵文库菌液
险恶之人
雪花诱饵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专家文库
一种基于Radon-Wigner变换的拖曳式诱饵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