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才是青春
——中职班主任工作个案分析
2020-03-13戴贵花
戴贵花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指的是以性欲为出发点的一种骚扰方式。骚扰者通常以带有暗示性的动作、语言来引起被骚扰对象的反感。性骚扰是一个古老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它既包含道德考量又包含法律约束。“饱暖思淫欲,饥寒累果腹”正是比喻两种不同物质文化水平社会的写照。在网络+时代,性骚扰更是无处不在的间接的、直接的、隐性的、显性的出现在社会上。中职学校特别是中职卫校,女生占了绝大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通过主题班会课开展性方面的教育之外,也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应对性骚扰。许多研究都指出,开展性别平等、校园安全、性知识等相关主题的教育对促进学生科学认识并防范校园性骚扰具有积极影响。
1 故事导入
有一年,一个正在医院实习的学生下班回到家里喝农药自杀了,幸好她爷爷发现及时送到县医院抢救回来。没有任何前兆也没有和家里人发生任何冲突,大家都说是不是中邪了。笔者接到电话立马赶去医院,见到学生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一刻,笔者走过去抱着她哭了,问她干嘛那么傻。笔者很了解这个学生。她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在班里话不多,但是很懂事很善良很孝顺,学习很刻苦。家里,她最大,下面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在县城做水泥工,家里经济比较困难,是贫困生资助对象。后来,通过她的闺蜜了解到,她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另外一个闺蜜的爸爸一直对她性骚扰。
2 故事分析
校园性骚扰对受害者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校园性骚扰受害者在遭受性骚扰后往往会选择沉默,且较少主动通过正式途径报告受害经历并寻求帮助。我国有研究者经过调查后发现,35.8%的男生和30.9%的女生在遭受性骚扰后会保持沉默,仅有2.6%的男生和2.3%的女生在事后告诉了家长/教师,13.8%的男生和7.8%的女生在事后选择报警。也有研究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现象在中学生中也存在:接受调查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性骚扰时比例最高的反应均为“保持沉默”,分别占34.8%和58.4%[3]。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这是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的描述。故事中的学生性格就属于内向的,是一个懂得父母的艰辛,珍惜友谊,朴素,比较保守的学生。当遇到性骚扰时,性格内向的她不善于表达,除了沉默,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在选择逃离又逃离不了,又无处诉说,又不懂应对性骚扰,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后面选择了了解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极端方式。
3 故事后续
作为该生的班主任,笔者并没有第一时间指责她选择自杀是不对的,也没有急于追问她自杀的原因,而是选择了留下来陪她聊天。和她聊她爸妈在工地上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赶来医院了,一身衣服全是水泥的现在站在病房的外面;和她聊她的弟弟妹妹,她的闺蜜都在外面很担心她,和她说只要人活着才可以继续实习,然后毕业,然后找份好工作,然后赚钱,然后教弟弟妹妹读书,然后遇到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结婚生孩子;和她聊长大了和闺蜜逛逛街,买买衣服,有钱去旅游——意在告诉她,美好的生活才开始,人生还很长,路很宽——学生从面无表情到泪流满面,到不停地点头认同笔者的观点。那半天的聊天使她的父母、闺蜜、弟妹都感触很大。她的闺蜜因这半天的聊天而对笔者产生了信任,特地把笔者叫出去告诉她自杀的原因。从那一刻,笔者告诉自己,接下来不仅要教她珍惜生命,更要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面对性骚扰。后面长达五年的时间,笔者都在关注她的成长,她也从一个懵懂不知所措的小女孩到最后能拿起武器对抗他人的性骚扰的大姑娘。直到有一天,她打电话给笔者说要结婚了,隔着电话能感觉到那头的她很自信很开心。
4 教育反思
中职学生心理欠健康、人格欠完善的个性特点。她们正处于青春期,感情丰富但脆弱,遇事不冷静易容易冲动,发生了事情,不是找父母、教师等长辈帮助解决,而是更倾向于向同年人倾诉,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报复或对抗处理。教师的教育方式要从关爱学生成长出发,遇事要冷静、控制情绪,全面调查了解,分析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求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不能轻易下结论伤到学生。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根植于爱”。爱是一种品德,爱是一种温馨,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基础。面对教育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把爱转化为教育力。痛才是青春。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而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觉得要有爱,爱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这份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