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职学生专业成长之路
2020-03-13欧阳慧玲
欧阳慧玲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学生一直在成长,家长与教师如没有在成长的路上及时抓住敏感期进行心理辅导及有效的行为干预,往往会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违法行为。作为中职教师,笔者接手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表现一般的学生。笔者就不断地思考,既然许多中职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了,该怎么办呢。首先,笔者转变观念:学生的行为习惯已形成,应该用不断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每个时期都不一样,不能给其贴标签。将这些行为只是和别人的不一样,而不是一种错误,不是一种不正常,不是一种身体不健全。从笔者的内心心态改变开始,不断与这些孩子共同成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三章职责与任务第八条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规定,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有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我们关键是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班级管理。笔者从自己的班级管理中获得不少的感悟,同时非常感谢学生给予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智力水平正常,身体发育良好,处事坦然,人际关系良好,多才多艺,富有竞争力和创造精神,品质勇敢坚强。但是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常常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消极行为和心理特点。针对问题,笔者总结出了相对应的方法。
1 以职业教育理念 克服厌学心理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成绩一般,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相对较少,导致对学习常有一种回避、厌恶,甚至恐惧心理。进入职校,大部分的学习水平仅限于初中水平,未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觉得自己很正常。正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浑浑噩噩过日子,得过且过,对学习依旧漠不关心,缺乏兴趣和动力。在课堂上,立足学校和社会环境实际,组织教学探索,把行为规范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对抽象、空洞的理论联系到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分解成一个个教育专题,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来。德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引导学生认清世界,认清自己,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结合自身爱好及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理想。在职业教育上,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对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门诊或医院去见习,亲身体验职业生活。从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工作压力,针对自身的知识不足,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悟出自己要学习的道理。最后,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形成自己想学习,自己要学习。
2 以尊重的心态 克服叛逆心理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家长的家庭教育是比较缺位的。许多家长将学生送到中职学校就读,是因为没有够年龄打工,觉得孩子待在学校才放心。孩子送到学校,家长就存有万事大吉的心态,与班主任联系极少,关心孩子的行为也比较少。家长的某些行为让学生极为反感,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是缺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考虑自己的多,舍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少,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扰,则更多地把困难和矛盾归咎他人或客观环境,不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劝告,甚至出现教师出言不逊,故意与学校教师的管理理念相对抗,以显示自己的特殊,引来更大的关注。班里有个学生很爱打扮,喜欢穿得与众不同,屡屡挑衅学校的仪容仪表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她。还有故意捣乱课室宿舍秩序的学生,以此引起班里所有学生及班主任的注意。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年龄段。他们涉世不深,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问题、学压力、家庭影响,许多学生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迷茫。教师在课堂或课下要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正确解决,避免陷入误区。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课,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存在感和归属感,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氛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分享,最终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动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升个人正能量的目的。多方面了解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经常找其谈心,让她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让学生了解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是来帮助她成长的,是来指引她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的。我们需要要尊重我们出生的原生家庭,要承认家庭的存在,尊重健全的自己,爱惜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将太多的事情归咎于家庭教育。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强化独立个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犯错误是要自己承担的,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要对构建未来家庭负责任。叛逆心理是目前阶段十分正常的现象,不要畏惧,正确看待这生命中重要的阶段。只要自己肯努力改变现状,叛逆心理会慢慢地消失,将会有健全的心理迎接自己的明天。
3 用有所敬畏之心 改变淡薄的纪律观念
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纪律观念淡薄,做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校规校纪无所敬畏。教室内迟到、旷课犹如常事,宿舍物品随意摆放,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课堂上无视教师,校园内不重仪表,喜穿着奇装异服等等。言行举止方面没有表现出一个中学生应有的修养和气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让学生自身了解学校的作用、教师的作用、班主任的作用,对学校、教师、班主任产生一定的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条制订《学生自我管理规范》《班级卫生公约》等制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学校自身是有各种规定和约束的,不能总是挑战各种规章制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有法律约束的,作为学生需要尊重教师,对法律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胆大妄为、为所欲为是要有个度的。学生需要认识到这个度。而这个度正是我们所说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家的行为都有个标尺。而作为班主任,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某些工作内容及工作制度,以此教育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都是有尺度的。在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开好学习的第一课,也开好人生新阶段的第一课,我们将对接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来给大家上好这个课。站在新的人生高度来思考自己本学期的生活,如何做好规划,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每一个小目标。纪律淡薄主要是做事做人的规矩还没有形成,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规矩,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身示范,让规矩不再遥远,而需要我们从生活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
4 用社会责任感 改善责任意识不足
中职学生常常因为家庭环境不佳,家长教育方法简单,方式粗暴,使得个别学生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造成孩子玩世不恭、消极退缩,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种淡薄的责任意识在宿舍集体生活中表现极为突出,只让别人吃亏,绝不让自己吃半点亏。在宿舍生活上,连日常的卫生打理都成为吃亏的行为,导致宿舍卫生环境极差,舍友之间的关系很紧张。他们即使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也没有应有的感恩,对家长、教师、学生、学校缺乏一定的责任感。目前,中职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想活跃,接触新兴事物态度积极,但分辨正负能量的能力却相对较弱。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与时俱进,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甚或社会流行元素,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爱,从学生所处的立场和关注出发,多与学生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学生辨明是非,给学生指明方向。每年可以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进行社会道德意识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不仅仅只关注自己,学会吃亏也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道德高尚的表现。看起来是自己吃亏,国家或者社会受益,这种不叫吃亏,是一种维护和谐的付出。如同宿舍一样,将宿舍视为家,大家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大家都有责任去维护家的和谐。为了家,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利益。总是“吃亏”的人,是受人尊重,是道德品德高尚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懂得“吃亏”,考虑他人,宽容他人,这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较强的责任感。总之,中职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些地方也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某些地方也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帮助纠正。学生正在成长,不能给学生贴标签,而是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去管理学生,温和而坚定的态度,给与学生正能量。学生在学校习得知识,在班主任身上习得做人做事的态度,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