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体检人群骨密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13杨腾飞裴冬梅张鹏思
杨腾飞, 裴冬梅, 张鹏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社会服务部, 辽宁 沈阳, 117004)
骨质疏松症(OP)的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容易引起骨折[1-2]。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十分严重[3-6], 由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发病率将急剧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避免并改善骨质疏松症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沈阳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盛京医院体检中心自愿体检的人群1 13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91岁,男677例,女461例。排除标准: ① 患有甲状腺相关疾病者; ② 胃肠切除手术史者; ③ 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 ④ 酗酒患者。按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组204例和骨量正常组934例。
1.2 检查方法
体检人群除测定骨密度外,还包括记录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血糖、血压、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骨密度测定采用北京悦琦创通科技公司生产的BMD-9V骨密度仪,对受试者手部骨质进行测量。根据患者资料,骨密度仪能够自动生成t值和Z值。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性别、年龄与骨质疏松变化的关系
204例患有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7.9%(204/1 138),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骨质疏松检出率逐渐升高,当年龄≥50岁,男性骨质疏松率为19.0%(74/389), 女性骨质疏松率为35.9%(88/245), 男女骨质疏松率差异显著(P<0.05)。
2.2 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单因素分析
2组年龄、收缩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骨质疏松症单因素分析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 *P<0.05。
2.3 骨质疏松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碱性磷酸酶为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收缩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对骨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 见表2。
表2 骨质疏松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因此如何实现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7]。本研究共发现20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患病率为17.9%(204/1 138), 骨量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丢失,继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其中女性的骨质疏松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幅度要比男性更为明显,因此年龄可以被认为是影响骨量丢失的重要因素,这一变化趋势与王春萍等[8-10]的研究结果一致。当年龄≥50岁,男性骨质疏松率为19.0%(74/389), 女性骨质疏松率为35.9%(88/245), 男女骨质疏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女性骨质疏松率要明显高于男性[11], 这可能是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高,加速骨转化,导致骨量流失增加有关[12], 这一变化趋势也与赵圆等[13]、杨君等[14]研究结果一致。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以及载脂蛋白B是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 可认为与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碱性磷酸酶是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收缩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以及载脂蛋白B对骨密度影响不大(P>0.05)。作为成骨细胞分化的早期指标,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骨代谢所必需的关键酶[15], 参与成骨细胞的活性及成骨作用的变化,随着年龄增加,血碱性磷酸酶逐渐升高[16]。本研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但本研究其相关系数较低,考虑作为肝胆和骨骼病变的重要诊断指标,碱性磷酸酶含肝胆型、骨骼型、肾型、肠型以及胎盘型5种不同组织的特异形式[17-18], 其中骨骼型的碱性磷酸酶占循环血液中总碱性磷酸酶的50%左右[19], 若要精准分析其独立风险因素,应进一步分析骨骼型碱性磷酸酶的含量。
本研究显示,年龄是骨密度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且高水平的碱性磷酸酶也是骨质疏松的一项危险因素。但本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相对较小,骨密度仅测定了手部,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实行多部位检测,以得出更加精准可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