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故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12邵海萍金鑫铭

新丝路(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与实践

邵海萍 金鑫铭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課程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为依托的崭新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客观的现实性等特点,教师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学生的温度语言,结合马原经典著作述说革命历史故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开放发展故事、利用先进的网络媒体来分享身边的热点故事,不断提升马原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经典故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与实践

一、“经典故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整体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渗透,其中就包括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抽象而又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等。因此,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它主要是传播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严肃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要使马原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教师必须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摒弃传统的灌输说教,要尽可能的让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多元化、立体化和人性化,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讲经典故事将教材语言生活化、生动化,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从幽默风趣的故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故事背后的思想内容,感受小故事中蕴含的强大力量,这正是发挥了经典故事的深刻意蕴。

二、“经典故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故事内容选取要注意经典性

上好马原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讲好经典故事关键在于选取的经典素材,选定素材,讲好经典,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马原课教师,在繁多冗杂的故事选取中,一定要选取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经典故事案例,并且能与广阔的社会实践相连,立足时代、瞄准前沿,紧贴实际,发现、关注、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学生而言,一个经典的故事能否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关键在于教师进行广泛阅读、严格筛选、经典选取,真正发挥经典故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与故事中所要传递的价值观以及基本的理论观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通俗化、大众化的作用。

2.讲述故事要避免官腔官调

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拥有一口流利、顺畅、具有温度的语言至关重要。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性和政治性,官方味的语言色彩比较浓厚。如果教师在讲经典故事时一味使用官方语言,机械化的传达故事的文本信息,根本起不到经典故事融入马原课程,鲜活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氛围的根本目的。因此,在马原课堂教学上讲故事,我们一向提倡以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结合经典故事的形式转化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的语言转换技巧。首先,教师必须对经典故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元素进行充分的吸收和消化。其次,将消化吸收的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化为大学生能够接受的课堂语言和教学风格,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3.表达故事要注意具有真情实感

在马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固然要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而且还要注意倾其情感的投入,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故事的讲述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在把握课堂主渠道的同时也要坚持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教师一定要找准经典故事与教材理论观点的交叉点,寄情于理。在讲经典故事的同时,不仅要讲得精彩、生动、明白、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经典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理论原理,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不能一味注重以理服人,还要加强情理交融。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经典故事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进而产生思想上的情感共鸣。让马原课更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

三、“经典故事”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有效路径

1.结合马原经典著作述说革命历史故事

思政课教师善用马原经典著作将革命历史故事融入马原课堂教学,既能丰富教材内容,又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尽可能的使用多种渠道去认识了解马原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历史故事,对历史人物进行精彩介绍,让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进而去深刻了解历史人物背后的人文精神。尤其在马原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走近马克思》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不平凡而又坎坷的人生经历,学习马克思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的革命情怀。教师灵活运用马原经典著作中的历史资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马原经典原著中的历史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既能给学生生动直观的课堂感受,又能增强学生对理论观点的价值认同,坚定其政治立场。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开放发展故事

理论联系实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一项基本原则。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政课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故地旧址、前往教学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同时,在校内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感悟历史、认知现实、丰富阅历、了解社会,可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践,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经典故事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力量,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知,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利用网络媒体来分享身边的热点故事

当今大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互联网飞速发达的时代,并且热衷于对身边的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问题也是马原课教师授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针对网络热点事件,教师要及时将网络热点新闻融入马原课堂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运用网络新媒体来创新师生交流,让学生来分享关注身边的热点事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班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随时分享身边热点新闻,教师参与讨论并对热点事件进行点评,巧妙的探讨热点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深奥理论。教师和学生共同讲好热点故事,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既避免了有些学生在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和拘束,又避免了诸多晦涩难懂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原理,使学生更加放松心情、活跃思维、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仲文.讲好中国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2]桑子青.新时代如何以“中国故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8(04)

[3]于莉、殷彗星.浅析“中国好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融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

作者简介:

邵海萍(1979--)女,湖北荆门人,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金鑫铭(1979--)男,湖北十堰人,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形态及其相关分析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