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蒽醌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氟离子的检测性能

2020-03-12王金金王芳菲徐恩杰杨清彪

合成化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蒽醌丁基探针

王金金, 王芳菲, 徐恩杰, 杨清彪, 宋 岩

(1. 吉林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2. 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阴离子的识别传感技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1]。氟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摄入低剂量的氟化物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龋齿,但摄入过量会导致肾脏中毒和尿石症等疾病[2-4]。氟离子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部分地区的含量超标,地方性氟中毒时有发生,而且作为原子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的阴离子[5],其在化学制药、化肥和农药、金属冶炼、电子、电镀等行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避免,一旦污染江河水体,经直接饮用或食物链富集后,进入人体将引发许多疾病[6-8]。开发性能优异、操作简单的氟离子检测技术有重要意义。

在氟离子检测技术中,传统的离子色谱、核磁共振和离子选择电极等方法[9-11]存在仪器昂贵,操作复杂,时间较长,难以现场检测等问题[12]。荧光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3]。以往,人们以半花菁衍生物[14]、奈酰亚胺类衍生物[15]、罗丹明类衍生物[16]和荧光素类衍生物[17]等为荧光团,合成了多种性能较好的氟离子荧光探针。

蒽醌衍生物主要包括1,4-二氨基-9,10-蒽醌、1-氨基-4-羟基-9,10-蒽醌和1,4-二羟基-9,10-蒽醌(1,4-DHAQ),其中1,4-DHAQ含有两个羟基,能够形成较强的分子内氢键,使得分子的整体结构刚性更强,发光性能较好[18],是构建荧光探针的理想发色团。2005年,Kim等以1,4-DHAQ为荧光团,合成了可检测碱性磷酸酶的醌茜酯二磷酸[19];随后Qian等制备了1,4-DHAQ掺杂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利用1,4-DHAQ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发生显著荧光信号变化的性质,获得了可检测Cu2+和Cr3+的传感材料[20];Wang等利用1,4-DHAQ与Cu2+形成配合物后,还可与S2-作用脱除Cu2+的性质,获得了可交替检测Cu2+和S2-的荧光探针[21],Sinha等利用类似性质,获得了可同时检测Zn2+和PO43-的荧光探针[22]。目前为止,虽然1,4-DHAQ类荧光探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仅限于少数几个金属离子及阴离子,还未发现以其为荧光团的氟离子探针报道。

本文以1,4-二羟基蒽醌为荧光团,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氟离子荧光探针AQTB1(Scheme 1),在MeOH/PBS=19/1(V/V)的缓冲体系中实现了氟离子的高效检测。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X-5型显微熔点测定仪;HitachiF-4500型荧光光谱仪;Hitachi U-3010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Bruker AV 400型核磁共振仪(DMS(ESI)O-d6为溶剂,TMS(ESI)为内标);Bruker Vector-22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Bruker Agilent 1290-micro TOF QⅡ型质谱仪;PHS-3C型数显酸度计。

1,4-二羟基蒽醌(99%,上海睿腾化工有限公司),柱层析提纯后使用;四丁基氟化铵(98%,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98%,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98%,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三-异丙基氯硅烷(98%,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2 探针AQTB(AQTB1~3)的合成通法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4-二羟基蒽醌0.5 g(2.081 mmol)和DMF 50 mL,搅拌使其溶解,加入咪唑0.85 g(12.489 mmol),滴加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255 g(8.326 mmol)的DMF(20 mL)溶液,滴毕,搅拌下反应12 h(TLC检测)。加入大量水除去未反应的咪唑,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有机相,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经硅胶柱层析(展开剂:PE/EA=20/1,V/V)纯化得产物AQTB1~3。

1,4-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蒽醌(AQTB1): 橙黄色固体0.561 g,产率57.5%, m.p.77~79 ℃;1H NMR(DMS(ESI)O-d6, 400 MHz)δ: 8.04(dd,J=5.8 Hz, 3.3 Hz, 2H), 7.82(dd,J=5.8, 3.3 Hz, 2H), 7.26(s, 2H), 1.02(s, 18H), 0.22(s, 12H);13C NMR(DMS(ESI)O-d6, 101 MHz)δ: 183.09, 150.76, 134.72, 134.55, 130.51, 126.77, 124.59, 26.63, 19.12, -3.46; MS(ESI)m/z: Calcd for C26H36O4Si2Na{[M+Na]+}491.2044, found 491.2047。

1,4-二-(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蒽醌(AQTB2): 橙黄色固体0.254 g,产率17.0%, m.p.198~200 ℃;1H NMR(CDCl3, 400 MHz)

Scheme 1

δ: 8.37~8.33(m, 2H), 8.28(dd,J=7.6 Hz, 1.2 Hz, 2H), 7.86~7.74(m, 9H), 7.67(d,J=1.1 Hz, 1H), 7.41(dt,J=14.1 Hz, 6.9 Hz, 10H), 6.85(d,J=1.2 Hz, 2H), 1.24(d,J=16.5 Hz, 14H), 1.07~1.0(m, 2H), 0.89~0.84(m, 2H);13C NMR(CDCl3, 101 MHz)δ: 188.82, 186.94, 157.88, 150.02, 135.51, 134.49, 133.09, 132.46, 131.85, 130.13, 129.38, 127.96, 127.39, 127.06, 126.29, 125.37, 26.38, 19.67; MS(ESI)m/z: Calcd for C38H33O4Si23-{[M-H]4-}608.1900, found 607.5610; MS(ESI)m/z: Calcd for C28H18O4Si26-{[M+H]5-}475.0800, found 475.4124; MS(ESI)m/z: Calcd for C17H13O4Si25-{[M+H]4-}338.0400, found 338.3405。

1,4-二-(三-(异丙基)-硅氧基)-蒽醌(AQTB3): 橙黄色黏稠液体0.109 g,产率9.4%;1H NMR(CDCl3, 400 MHz)δ: 8.30~8.26(m, 2H), 7.80~7.71(m, 2H), 7.21(d,J=1.0 Hz, 2H), 1.41(dt,J=14.9 Hz, 7.5 Hz, 3H), 1.16(d,J=7.5 Hz, 18H), 1.06(t,J=5.9 Hz, 3H);13C NMR(CDCl3, 101 MHz)δ: 188.79, 181.10, 157.95, 150.80, 135.19, 134.48, 133.04, 132.46, 132.28, 127.26, 126.29, 125.83, 120.57, 115.62, 18.02, 13.44; MS(ESI)m/z: Calcd for C32H48O4Si2{[M-K-H]2-}512.2500, found 512.5015。

1.3 光谱测试

四丁基氟化铵用PBS缓冲溶液溶解,配制氟离子浓度为1×10-3M的溶液。同时配制浓度为1×10-4M的AQTB1甲醇溶液,然后再用MeOH/PBS溶液(MeOH/PBS =19/1,V/V, pH=7.4)将AQTB1溶液浓度稀释至20 mM,最终光谱测试时,探针AQTB1浓度为10 μM,其他干扰离子浓度为5 mM。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液pH值对探针AQTB1检测性能的影响

加入氟离子前后,改变探针AQTB1溶液的酸碱度,考察AQTB1荧光强度随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图1):未加入氟离子时,当溶液pH值在2~12变化时,AQTB1溶液的荧光强度很小,且基本保持不变;加入氟离子后(50.0 eq.),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当pH在3~12变化时基本保持稳定,说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能在广泛pH范围内实现对氟离子的响应,为研究方便,选择pH为7.4的溶液进行测试。

pH

2.2 探针AQTB1对氟离子的紫外和荧光响应

在AQTB1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离子(0~100.0 eq.),通过滴定实验考察溶液光谱的变化情况。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图2A),随氟离子浓度的增加,探针AQTB1在465~510 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逐渐增强,当氟离子加入量为55.0 eq.时达到饱和。以氟离子浓度(0~55.0 eq.)为横坐标,476 nm处的对应紫外吸收峰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并进行线性拟合(图2B),发现氟离子浓度在0~0.55 mM,紫外吸收峰强度与氟离子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608)。

λ/nm

CF-1/10 μΜ

荧光滴定实验表明(图3A),AQTB1荧光发射强度随氟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氟离子加入量为55.0 eq.时,荧光强度增强了5倍,再加入氟离子则变化不大。以氟离子浓度为横坐标,476 nm处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并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图3B),当氟离子浓度在0~5.5×10-4M范围变化时,二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28),线性方程为y=3.7442x+58.124,计算得到探针AQTB1对氟离子的检测限为0.32 μM。

λ/nm

λ/nm

2.3 探针AQTB1对氟离子的选择性与竞争性实验

为考察探针AQTB1对F-的检测灵敏性,分别进行了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其中,在选择性实验中,首先选取12种常见阴离子(包括Br-, Cl-, I-, NO3-, N3-, SCN-, H2PO4-, HPO42-, HCO3-, CH3COO-, C2O42-和SO42-)作为干扰物(500 eq.)和F-(50 eq.),分别加到含有AQTB1的缓冲溶液中,放置100 min后测试,结果表明(图4A),加入F-后,探针AQTB1在562 nm处的荧光发射峰明显增强,添加其它12种干扰离子时,荧光发射光谱变化不大。

竞争性实验中,在AQTB1的缓冲溶液中分别上述12种干扰离子(500 eq.),随后再加入F-(50 eq.),放置100 min后测试。结果表明(图4B),与未加入F-前比较,探针AQTB1在562 nm处的荧光发射峰明显增强,说明干扰离子的存在不影响探针AQTB1对F-的检测。将上述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柱状图如图4C所示,探针AQTB1在F-检测中呈现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图 4(A) AQTB1对F-的选择性实验 (B) AQTB1对F-的竞争性实验 (C) AQTB1对F-的选择性实验和竞争性实验的柱状图

2.4 识别机理

氟离子具有较强的亲硅性,能形成稳定的Si—F键,使得许多含硅化合物在氟离子作用下发生脱硅化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2003年,Kim等首次报导了基于氟离子诱导硅氧键断裂反应的荧光探针,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实现了氟离子的定量检测[23]。随后研究人员将硅氧烷与不同种类的有机荧光染料相连,设计并合成了多种氟离子探针。

在此基础上,为了确定探针AQTB1对氟离子的检测机理,对加入氟离子前后的探针进行了质谱比较。我们认为探针AQTB1在氟离子诱导下后,会发生Si—O键的断裂,使得原来荧光较弱的AQTB1转化为荧光较强的1,4-二羟基蒽醌,完成对氟离子的定量检测(图5)。

图 5AQTB1对F-的传感机理图

λ/nm

为验证上述机理,将完成氟离子检测的AQTB1荧光光谱与1,4-DHAQ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基本相同(图6)。随后将检测氟离子前后探针AQTB1的IR谱图(图略)进行了对比,发现未加探针氟离子前,AQTB1在981 cm-1和830 cm-1处存在Si—O键的伸缩振动峰[24],加入氟离子后,981 cm-1和83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消失,结合荧光和质谱数据,说明探针与氟离子反应后,AQTB1中的Si—O键断裂,生成了1,4-DHAQ。

2.5 实际样品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探针AQTB1在实际水样中检测氟离子的可行性,选取了3个不同地方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氟离子并通过探针AQTB1来进行检测。其中,南湖水在长春市南湖公园随机采样,牡丹水在长春市朝阳区牡丹园随机采样,自来水取自本实验室。

表1 实际水样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称取24.14 mg的四丁基氟化铵(3份)至10 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水样定容,即可配制成1×10-2M的氟离子溶液。测试时,分别移取80 μL, 120 μL, 160 μL(1×10-2M)的上述配制的氟离子溶液,稀释至2×10-4M, 3×10-4M, 4×10-4M的浓度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3个水平的氟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9.5%,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8.5%,表明探针AQTB1在检测水体中的氟离子有一定的实用性。

2.6 探针AQTB1~3对氟离子的检测性能

为了研究其他常见的硅氧烷是否也对氟离子有同样的响应效果,选取了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和三-异丙基氯硅烷这两个化合物作为探针的识别基团,通过上述的合成通法,得到了荧光探针分子AAQTB2和AQTB3。经过分析后发现(图7),遇到氟离子后,它们的荧光强度均有所增加,表明该类探针能够实现对氟离子的定量检测。

λ/nm

以叔丁基-二甲基硅氧烷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蒽醌类荧光增强型探针AQTB1、AQTB2和AQTB3,能在广泛pH值(3~12)内实现对氟离子的快速检测,有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

猜你喜欢

蒽醌丁基探针
1-氨基蒽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压探针性能结构敏感性分析
2-丁基-1,2-辛二醇的合成研究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过氧化氢工作液中2-乙基蒽醌、2-戊基蒽醌及其氢化物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蒽醌法制备H2O2工艺中溶剂对γ-Al2O3 再生蒽醌降解物的影响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若隐若现的丁基
两种组合电探针在爆轰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