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检测及意义的分析
2020-03-12王翠芹王艳心余海刘利君李保强
王翠芹,王艳心,余海,刘利君,李保强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发于胸腹、腋下、腹股沟及四肢屈侧,多无黏膜的损害。表皮下水疱,疱壁厚,紧张,不易破,尼氏征阴性。其病理表现为表皮下的水疱,疱顶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无棘层松解,疱内及真皮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未经治疗的类天疱疮呈慢性、自限性过程,病程数月到数年不等,平均3~6年,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后可完全缓解[1]。其发病机制已证明主要与BP180自身抗体有关,本试验通过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中的抗BP180抗体水平,分析治疗前后变化及与病情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抗BP180抗体水平的检测在疾病的诊断、病情的监测及指导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住院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6~86岁,平均(70.69±13.8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20例正常对照,男3例,女17例,年龄21~60岁,平均(28.5±13.0)岁。
1.1.2 主要试剂 抗BP180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日本MBL公司)。荧光抗体,即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标记的兔抗人IgG、IgA、IgM和补体C3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1.2 方法
1.2.1 病情评分 对20例住院患者治疗前病情进行评分,并对其中16例患者在治疗后也进行病情评分。评分标准:活动性皮损面积及活动性皮损数目进行评估,然后二者相加作为总分。其中活动性皮损面积评分为0分:无活动性皮损(红斑、水疱、糜烂);1分:面积≤10%;2分:面积10%~30%;3分:面积30%~50%;4分:面积>50%。前1周内新发皮损数目评分为0分:无活动皮损;1分:活动性皮损≤5个;2分:活动性皮损5~10个;3分:活动性皮损>10个[2]。
1.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收集23例住院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并收集到其中19例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检测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如下:将天疱疮患者及对照血清稀释(1∶101)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例均设复孔,在波长450 nm处读取吸光度(A值),以2个孔的平均值作为每例样本的结果,根据公式:单位值(U/mL)=(A450样品-A450标准血清1)/(A450标准血清2-A450标准血清1)×100计算抗体指数,按≥9为阳性,<9为阴性。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后的BP180 ELISA指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分别进行两相关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评分 治疗前病情评分(5.15±1.42)与治疗后病情评(2.5±1.75)差值为2.00±1.75,经统计分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评分
2.2 ELISA 23例患者中抗BP180抗体阳性18例,阴性5例;其中19例患者获取治疗前后血清,其BP180 ELISA指数经治疗后有所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BP180的ELISA指数(74.22±59.06)与治疗后指数(67.93±54.74)差值为3.66±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正常对照组阳性1例,阴性19例。ELISA检测血清抗BP180抗体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性为95.00%,见表2。
表2 正常对照及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BP180抗体水平的分析
2.3 病情评分与ELISA指数的相关性 将1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后的BP180 ELISA指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治疗前r=0.417,P<0.05;治疗后r=0.818,P<0.01),见表3。
表3 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BP180抗体水平与相应病情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抗原(BPAG)有2种,BPAG1即BP230,位于基底细胞内半桥粒附着斑处,以及抗原BPAG2即BP180,而研究发现BP180在水疱形成中起重要作用。BP患者的自身抗体可与BP180抗原反应,BP180可通过将每个表位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结合而引起表皮-真皮分离,从而形成水疱,另外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激活补体、过敏毒素C3a和C5a形成,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并黏附到基底膜上,释放溶酶体酶,导致基底细胞膜半桥粒断裂及消失,也可形成水疱,此为BP的主要发病机制[3]。基底膜带沉积的类天疱疮抗体主要为以线状或颗粒带状沉积的IgG及C3,也可见IgA、IgD及IgE,直接免疫荧光被认为是检测类天疱疮患者组织中抗体最灵敏的方法,可作为诊断类天疱疮的金标准[4]。杜文辉等[5]研究中发现BP患者直接免疫荧光结果与临床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本组患者中也主要是依据病理表现及免疫荧光进行诊断,并且免疫荧光的结果与病理及临床表现有较高的符合率。
BP180是一种跨膜蛋白,氨基酸端位于基底细胞内半桥粒附着斑处,羧基位于基底细胞外的透明板内,细胞外主要是胶原蛋白区,由非胶原区分隔为15段,其刚穿出细胞膜的非胶原区段NCl6a包含了主要的抗原表位,并被大多数BP患者血清所识别。将重组NCl6a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ELISA法检测BP患者血清,Sakuma-Oyama等[6]用此方法在102例BP患者和94例对照的大样本中,验证了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Tsuji-Abe等[7]也发现抗BP180抗体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李妍等[8]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检测BP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体,亦证明抗BP180抗体检测BP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研究者采用抗BPl80自身抗体ELISA试剂盒对B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有很高的阳性率,且经过治疗皮疹有所好转后,自身抗体水平都明显下降[2,9]。本试验中发现23例患者中18例患者血清抗BP180抗体阳性,且19例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抗BP180抗体指数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报道相符。而2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抗BP180抗体检测仅有1例阳性,这提示抗BP180抗体检测BP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表明抗BP180抗体血清检测技术在BP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研究显示BP患者抗BP180抗体的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2,10],将BP患者皮损变化进行量化评分,以分值表示病情的严重程度[11],在治疗前患者的临床评分较高时其抗BP180抗体指数也相应的较高,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二者较前均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均有显著相关性。赵英等[12]研究12例皮损面积>50%的重症BP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体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与病情相关性,发现二者在同时期有显著相关性。本组20例患者治疗后的病情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分别将治疗前后的病情评分与血清中抗BP180抗体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其他研究基本相符,这提示患者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有望成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综上所述,ELISA检测血清中抗BP180抗体对于B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抗BP180特异性抗体检测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的变化,对疾病病情的监测和疗效的观察以及指导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指导临床的重要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