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分析

2020-03-12刘鹏月彭戈崔丽霞慕珍珍杨帆韩秀萍

关键词:嗜酸百分比粒细胞

刘鹏月,彭戈,崔丽霞,慕珍珍,杨帆,韩秀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湿疹样皮疹及伴有瘙痒。儿童AD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等,约10%~20%[1],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从基因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看,表皮的结构异常、免疫失调可能会导致AD。维生素D除了在钙稳态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还被认为可以通过调节局部钙平衡及与细胞核内维生素D受体结合来影响免疫调节和细胞分化[2]。维生素D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例如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调节上皮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3]。国外有关于维生素D与AD关系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在本文中,笔者研究了儿童血清维生素D是否与AD积分指数评分(SCORAD)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分析血常规中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IgE、血清钙离子及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与SCORAD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共44例,均来自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断的AD患儿,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个月~11岁,平均(2.43±2.53)岁,对照组44例为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儿童,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个月~11岁,平均(3.14±3.04)岁。2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纳入标准:①AD诊断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②患儿近1个月来无口服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史;③近半年来无维生素D补充史;④无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无湿疹类既往皮肤病史;②就诊前1个月无细菌等感染史;③家族无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史。

1.2 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空腹测定血常规、血清总IgE、血清钙离子、血清维生素D值,并现场测定其身高、体质量,并根据身高及体质量计算BMI值。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欧洲SCORAD标准分为轻度(SCORAD<25分),中度(25分≤SCORAD<50分),重度(SCORAD≥50分)。国内目前维生素D水平尚无统一标准,我院检测标准为血清25(OH)D3<20 ng/mL为缺乏,25(OH)D3<30 ng/mL为不足,25(OH)D3>30 ng/mL为充足。我院检测总IgE水平低于165.3 IU/mL时为正常。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3.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利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之间差异性,组间相关性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双尾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则利用M(P25,P75)来表示,秩和检验分析2组之间差异性,组间相关性分析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组内利用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性。

2 结果

2.1 观察组组内数据比较 观察组轻度患者有13例,中度有19例,重度有12例,数据描述见表1。比较轻度、中度、轻中度及重度AD患者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总IgE、钙离子和维生素D值。轻中度AD患者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总IgE均低于重度AD患者(Z1=-2.148,Z2=-2.017,Z3-2.846;P1=0.032,P2=0.044,P3=0.004),维生素D和钙离子低于重度AD患者(Z1=-2.609,Z2=-3.153;P1=0.009,P2=0.002)。

表1 4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总IgE、钙离子、维生素D值的数值比较

2.2 观察组组内数据相关性 观察组中血清维生素D值与SCORAD呈负相关(r=-0.305,P=0.044),与钙离子浓度呈正相关(r=0.366,P1=0.015)。另外,SCORAD与血清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IgE呈正相关(r1=0.355,r2=0.398,r3=0.397;P1=0.018,P2=0.008,P3=0.008)。维生素D及总分均与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无相关性。见表2、3及图1。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 在完善观察组数据分析后,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数据比较。观察组的血清维生素D值低于对照组(Z=-2.028,P=0.043),见图1,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IgE高于对照组(Z1=-3.965,Z2=-4.112,Z3=-2.479;P1<0.001,P2<0.001,P3=0.013),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值<30 ng/mL的例数多于对照组(47.7%vs.20.5%,χ2=7.283,P=0.007),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值<20 ng/mL的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vs.6.8%,χ2=1.805,P=0.179)。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和BMI方面无差异。研究对象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见表4,图2。

2.4 对照组组内数据相关性 对照组维生素D值与钙离子呈正相关(r=0.549,P<0.001),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之间呈正相关(r=0.879,P<0.001),余未得到类似于观察组相关关系,见表6。

表2 血清维生素D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总IgE、血清钙离子的相关性

表3 SCORAD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总IgE、钙离子之间的关系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资料

3 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童血清维生素D值与AD的SCORAD是否有关系,以及其相关性。另外,笔者研究了维生素D与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值、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总IgE、血清钙离子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笔者得到的结果是,观察组的血清维生素D与AD的SCORAD呈负相关,这与一些已报道的文献结论相符合[4]。观察组总IgE值、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与评分呈正相关,因AD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总IgE值、嗜酸粒细胞升高可引起过敏反应,使机体成为一种“高敏状态”[5],故其值越高,SCORAD越高。另外,维生素D值与钙离子呈正相关。轻中度AD患者的维生素D值要高于重度患者的维生素D值,观察组的钙离子也与评分有正相关关系。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值低于对照组,总IgE、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

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可产生影响,降低炎性反应,可消除激素耐药,对皮肤定植、皮肤屏障都可产生作用,故维生素D可以影响AD严重程度[8]。

根据已检索到的文献得知,孕期母亲摄入维生素D水平越高,孩子患湿疹的风险越低[9]。AD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比健康人群值低[10]。目前的膳食参考建议:1~70岁的人每日应摄入600 IU维生素D,>70岁的应每日摄入800 IU。口服维生素D治疗AD的效果是不肯定的,Kim等[11]对口服维生素D治疗AD效果进行了一次Meta分析,检索1966年—2015年7月文献,检索得到232篇文献,最终纳入9篇共576例患者,结论为维生素D治疗可能改善AD严重程度,各项研究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相关文献仍较少,故未来需要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本篇结论为轻中度AD患儿血清维生素D值高于重度者,AD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较健康人群低,血清维生素D值越低,患儿越易患AD,且程度越重,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可能在AD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施行一些干预措施来降低这种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提高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也许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本试验的不足是样本量相对较小,且仅限于儿童,若能扩大样本量,且将成人的基本资料纳入研究会更有临床意义。

图1 观察组数据相关性

图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比较

表5 对照组维生素D值与嗜酸粒细胞绝对值、钙离子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嗜酸百分比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易误诊的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 例分析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