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及其职前培养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11曲冬圆
曲冬圆
摘 要:自2014年“卓越教师”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之后,探究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和职前培养问题成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卓越教师的内涵、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卓越教师核心素养模式进行综述,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目前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大致可作如下概括: 不同阶段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阶段性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还不是十分丰富;泛泛而谈的研究较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
关键词: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0-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5-0102-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对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卓越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学界对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及其职前培养的问题有许多探讨,本文将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并进行反思。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一)卓越教师的内涵研究
明确卓越教师的内涵能够反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对策研究。国外学者基于不同国家的国情,从不同的视角探究卓越教师的内涵:一是以学生为侧重点分析卓越教师的内涵;二是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分析卓越教师的内涵;三是通过分析卓越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来界定卓越教师的内涵。
(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目前,英国卓越教师职前培养通过大学和中小学签订培训合同来实行。美国卓越教师职前培养主要通过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发展学校来完成。日本卓越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主要通过贯穿四年的实习来运行。
国外从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出发来探究卓越教师的职前培养问题:第一条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着重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培养,如英国的“卓越教师计划”[1]和美国的高级教师资格证书的计划[2];第二条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职前培养路径强调在大学里对卓越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
(三)教师核心素养模式研究
21世纪初,学术界兴起对“核心素养”的讨论。虽然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对核心素养的探讨都具有共性特点,都涉及个人品质、能力、情感等维度。学术界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如21世纪核心素养(经合组织,简称OECD)、关键素养(欧盟)、21世纪技能(美国)、21世纪能力(日本)、综合能力(澳大利亚)、教师核心素养(中国)等核心素养体系。
三、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为了宏观把握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笔者搜索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聚焦“社会科学Ⅱ辑”,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至2019年11月,以“主题”为检索项,输入“教师核心素养”检索词,共检索到文献722篇,其中博硕论文81篇,期刊论文597篇。自2015年起,以傅兴春发表的《试论教师的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职前培养的探究。2016年,胡晓蓉发表文章《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此后,中国的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研究逐渐丰富,并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热点。从2016年开始,与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的文献发表量逐年提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很多的研究者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关注度逐步升高。
(一)卓越教师的内涵研究
中国学者对卓越教师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很丰富。但是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尚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定。中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卓越教师进行概念界定:
一是基于卓越教师的特征界定其内涵。例如,柳海民、谢桂新(2011)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三个维度阐述卓越教师的卓著出色。[3]
二是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卓越教师的内涵。例如,陈殿兵、杨晓新从六个维度探究合格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品格,分别是卓越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人际关系、个人素养、职业生涯发展、社会责任,并指出要通过自律和他律的途径从合格教师走向卓越教师。[4]
三是对卓越教师与特级或优秀教师、普通教师等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卓越教师的内涵。例如,周春良以特级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认为卓越教师是有较高的专业声誉的优秀教师,并且有高尚的师德和教育理念,能够不断提高其专业教育水平。[5]
(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研究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培养路径、实践能力、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国内较多以卓越教师培养的计划为逻辑起点,以该计划的试点高校为案例,从多个视角提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是基于对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现状的分析。通过分析高校职前培养现状,提出多样的实习模式来培养卓越教师;二是以卓越教师培养的标准和评价为抓手分析职前培养的内容。例如,张莉和刘金梅认为卓越教师培养的评价标准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突出。[6]但是现在对具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标准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应该细分到哪几个阶段,如何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对卓越教师进行评价,仍是今后需要探索的问题。
(三)教师核心素养研究
關于教师核心素养问题,一是从教师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方面进行分析。杨志成从中小学专业标准视角将教师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分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教书能力、育人本领四个领域。[7]二是从国际视角来分析教师核心素养。例如,王美君和顾銮斋从国际视野的视角指出教师核心素养是对“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升华,提出教师应有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关键知识与能力。[8]
四、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及其职前培养已成为学者们探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也呈现多元化的视角。同时,我们也看到已有研究的不足。当前,国内外关于卓越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核心素养主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不同阶段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国内外的研究缺少卓越教师成长的阶段性历程研究,忽视对卓越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具体分析与研究。卓越教师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对每一成长阶段的概念、目标和特征也需要具体分析。相应地,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应该也具有阶段性。不同成长阶段对卓越教师应该提出不同的核心素养要求。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具有动态性和静态性。动态性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化过程,这个内化过程是在不同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演变的,可以归纳出阶段化的核心素养体系。静态性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原有的知识技能,并且能为动态的核心素养提供内化能量的支撑。综上所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视角,卓越教师的成长是动态性的和阶段性的,但这部分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亟须厘清不同阶段的卓越教师核心素养。
(二)对阶段性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还不是十分丰富
关于卓越中小学教师的比较分析还不够丰富,研究较为分散。应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细分不同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对卓越教师核心素养泛泛研究的文献较多,但是对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和卓越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异同比较不足。不同学科专业的卓越教师有哪些不同的核心素养,不同的核心素养中哪些是可以在职前阶段进行培养的,哪些是必须在职后阶段进一步培养的等问题,还未找到明确的答案。
(三)泛泛研究较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不够充分
对分类探究卓越教师的实证分析还不够丰富。现有的研究多以思辨为主,研究方法多以文献法、国际比较法、案例法为主导,在研究过程中一般只使用一种研究方法,缺少实证调查的数据作为支撑。为了得到更准确真实的核心素养体系来反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研究,需要更多的实证分析的数据结果。并且,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有利于对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研究进行多维度和多层面的探讨。
五、结语
面对教育工作的不断升级,卓越教师队伍成为高质量教育的主力军。为此,探究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和深化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可以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卓越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让卓越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科研和学习任务;加强优秀师资队伍建设,深度致力于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开发多元化的课程平台,注重拓展卓越教师跨学科的理论知识。总之,我国亟须在职前培养过程中体现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以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促进职前培养,推动中国教师教育质量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霞. 英国卓越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12):38-43.
[2]付淑琼.多方协同:美国“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质量评价机制[J].教育研究,2016,37(4):146-152.
[3]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1):96-101.
[4]陈殿兵,杨新晓.由合格到卓越:美国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导向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3):57-64.
[5]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6]张 莉,劉金梅.卓越教师培养研究的趋势、内容、问题与对策——基于国内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5):77-80.
[7]杨志成.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7,1(1):44-49.
[8]王美君,顾銮斋.论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核心素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