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学院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路径选择
2020-03-11任晓敏
任晓敏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转化”[1]的重大判断,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历史方位、使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社会主义学院必须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积淀、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积淀和凝聚,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包括物质状态的红色资源和精神状态的红色精神。红色资源是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包括革命烈士和革命志士曾经使用过的物品,还有与革命相关的遗址等;红色精神则是指我党在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考验时,所依靠的信仰、价值体系、知识和规范,这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所在。红色文化经过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锤炼,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精神支柱,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人类先进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其价值不仅仅限于这个时代,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到遥远的未来。
(三)红色文化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养分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境况做出的创新与推进。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红色文化热”的兴起,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充分昭示了红色文化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巨大凝聚力与感召力。准确把握红色文化的价值,就是要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贯穿始终的理想信仰、优良作风、道德品质与革命传统,就是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是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需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其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位共产党人身上,成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的红色基因。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重回党的精神家园——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追溯党的根脉,解读党的初心,对全党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党课教育和深刻的灵魂洗礼。2019年5月20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即将开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参观,发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铿锵誓言。总书记带头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以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锤炼意志品格,激发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二)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文化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言论甚嚣尘上,其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它通过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主张以西方价值观念来重新书写历史,妄图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实现其搞乱人民的思想、动摇人民的信仰和阻挠中华民族复兴的罪恶目的。[2]红色文化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深刻印证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既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和反动目的,更能正本清源,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之弊。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这一地位是历史赋予的,凝聚了无数革命者的心血。历史不能抹杀,红色基因不能断流。[3]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将有力地还击和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发展固根守魂。
(三)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红色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绽放出中国特有的风采。深入研究、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可以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建国前夕,李济深、沈钧儒等55位民主党派领袖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宣言“愿意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前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早日实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只有从根本上认同红色文化,才能真正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才能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深挖红色资源、延续红色基因,才能最大程度巩固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强化人民群众的历史记忆,团结和引导广大统战成员、人民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三、社会主义学院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2016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领。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首部党内法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2019年6月27日—28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在北京高规格召开第三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形成良好学风院风,实现高质量立院、高标准办学。
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化,统一战线面临比过去更加复杂的困难和挑战。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必须把握大局形势,立足“大统战”格局,加强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认同,聚焦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一)聚焦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功能,突出政治共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推进国家富强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形成的精神食粮。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各个历史时期寻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得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中华民族的力量得以空前整合和凝聚。红色文化的“红色”基因具有党和人民赋予的合法性,也就决定了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带有政治色彩和政治属性。[4]当前,统战工作对象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个体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多元化,亟须带有政治导向功能的红色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对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的凝聚力、吸引力,预防和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腐蚀。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要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引领统战成员,打牢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5]社会主义学院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所有班次培训主课,作为核心课程中的核心,重点部署安排。突出讲清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根据统战工作需要和培训对象特点,将红色历史贯穿其中,把中国革命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统一战线史、多党合作史讲清楚。通过教育培训达到学习提高、凝聚共识的目的,引导统战成员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决心。
(二)聚焦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强化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因其具有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统一思想认识、传播积极思想文化的作用,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有增强领导干部凝聚力、自制力以及进取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又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勇于牺牲、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人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斗天斗地、开拓进取、矢志不渝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社会主义学院要用活 “中华文化学院”这块金字招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统一战线内部的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所接纳并认同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老一辈领导人曾与党外人士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了很多“相遇贵相知”的感人故事。社院人应加强与党外人士联系交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反馈,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聚焦红色文化的精神激励功能,加强民族团结
红色文化蕴含着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激励功能,表达出催人奋进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生长在中国土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坚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6]“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社会主义学院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在发扬民主、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的文化认同,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建设具有社院特色的统一战线精神家园,发挥教育引导统战成员、团结动员广大群众的主阵地作用,使得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更加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四)聚焦红色文化的科研咨政功能,提升贡献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记录和反思历史的传统。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沧桑,事实证明,只有尊重红色历史、了解红色历史、敬畏红色历史,才能从历史大势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深刻理解现在和科学研判未来发展的方向。一要加强红色文化基础性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立足新时代对红色基因进行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社院应突出对红色文化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规律总结的研究、红色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研究。二要发挥社院智库优势作用。社院应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和智库优势,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释红色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加快科研成果向决策咨询成果的转化力度,力争形成一批领导重视、学术界关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为统一战线领域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三要健全合作研究机制。围绕中华文明传承和弘扬问题,全面推进与统战部、民主党派、工商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实地调研和学术活动。组织和引导四川统战成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关注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建设。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申报科研课题、撰写理论文章等方式,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统战渠道。
近年来,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积极发挥“政治学院”“联合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统一战线工作重要部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用,聚焦“不忘初心、捍卫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工作定位,对标建设“硬件软件双一流”省级社院目标,推动“一院”变“四院”(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四川省中华文化学院、四川省民营企业家学院、四川省统一战线同心书画院),建设“一馆多基地”(四川统一战线历史教学展示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等院内外、省内外教学科研基地),充分发挥“一智库、两中心”(四川省新型智库·四川统一战线研究智库和协商民主研究中心、统一战线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平台作用,深化政治共识教育和文化认同教育,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巴蜀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研究开发,举办四川统一战线“同心”主题书画展,开办系列文化讲座,开展文化项目研究,深化文化交往交流,加强与港澳台及海外同胞的联系,为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