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革命精神思想的实践积累与时代价值
2020-03-11欧庭宇
欧庭宇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一面精神旗帜,赋予人们在筑梦、追梦、圆梦过程中奋发有为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1]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苦与累的建设、革与新的改革历程中的奋斗史,也记录了对党的革命精神孕育、赓续与弘扬的历史。自建党以来,珍视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了这种优势和传统,早在他担当地方领导期间开始,就积累了深入革命老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等一系列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带领党中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时代自觉,充分积累弘扬革命精神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新时代革命精神思想。本文重点从习近平总书记充分积累弘扬革命精神的实践经验出发,来探讨习近平革命精神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总书记充分积累弘扬革命精神的实践经验
伟大革命精神的赓续与弘扬是值得学习探讨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学以致用的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心系革命老区的发展、关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参观考察革命纪念圣地、缅怀为国奉献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烈士,以实际行动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践行党的革命精神。他的每一次考察和调研,都是一次次对革命精神的提炼和总结,譬如,“多做雪中送炭工作”“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一到这里就想起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我是延安人,回来看一看向大家拜年”等一系列朴实而真切的感受,是总书记对革命事迹的缅怀和崇敬、对党一如既往坚持革命精神传统的赓续和弘扬、对革命精神现实指向的肯定和推行。
(一)弘扬红船精神,读懂一条小船如何诞生一个伟大的政党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一条红色的小船,昭示着我们伟大的党心中永不退色的精神丰碑。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以“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为题的文章,首次对“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作了公开阐述,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这也间接指明了“什么是我们党的源头精神”的这个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刚闭幕一周,总书记带领党中央领导同志前往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在瞻仰建党历史的文物中学习革命精神,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宣示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书记之所以高度重视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因为它是我们党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发源地。换句话说,充分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源头精神,就是守护我们党革命精神的根脉。红船作为中国革命的源头,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时期的伟大奋斗,并与具有代表性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谱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大”南湖会议的召开,意味着革命的火种开始产生,从南湖扬帆起航,中国的历史翻开了从58名党员发展到近九千万名党员的燎原之势。为什么一条小船能够诞生一个伟大的政党?这只“红色小船”承载的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信仰和源泉,彰显的是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开天辟地的勇气和担当。由红船开启的伟大政党,既带来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的筑立,又有延续着“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的接连奋斗。
(二)弘扬长征精神,读懂一次会议如何赢得一个伟大的转折
长征永远在路上。面对伟大的复兴,新时代的今天依旧有无数“雪山”与“草地”等待着我们去跨越,还有无数“娄山关”与“腊子口”等待我们去征服。面对昭示“伟大的转折”的长征精神,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常在考察地方期间瞻仰红军烈士陵园,践行着他常常强调的“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15年,他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强调遵义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开始的地方,并叮嘱讲解员为大家讲清楚“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2016年,来到宁夏固原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这个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的地方,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4]2019年,他来到长征出发点赣州市于都县考察,慰问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歌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奇迹力量,面对新时代这一新长征之路,他勉励广大群众“重新再出发”。面对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总书记践行长征精神,是为了告诫党员干部,未来的长征之路依旧是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检验真理、依靠群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之所以说一次会议赢得一个伟大的转折,就是因为长征精神昭示着我们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取得了一次重大战略转移、用人类历史最长远征的行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转折。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总书记的率先垂范,引领着人们重温长征精神,胸怀伟大理想,克服新长征路的一切困难,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三)弘扬延安精神,读懂一个圣地如何凝聚一个伟大的力量
延安精神有多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什么是延安精神”“为何要赓续和弘扬延安精神”“如何弘扬延安精神”等重要指示。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地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5]换句话说,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是对前面提到的红船精神和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升华。2009年,他调研陕西时强调结合新的实际弘扬延安精神,要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6]2015年春节前夕,他再次考察革命圣地延安,高度赞扬延安时期的重要革命经验,既要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又要汲取党性的力量,这同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回应,即“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还要不断汲取作风的力量,将抓好作风建设作为永远的必修课。为何说读懂延安精神,就能明晰一个圣地如何凝聚一个伟大的力量?因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历史最真实、最具话语权的见证者,也是今后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最佳老师,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7]
(四)弘扬西柏坡精神,读懂一个农村指挥所如何体现一个伟大的担当
一提到西柏坡,很容易想到我们党在革命时期“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个称谓,其理由有两个:一是由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战争到转变到建设;二是我们党在西柏坡成功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的“三大战役”,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成为定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进京赶考仍未结束”,要求全党同志深刻领会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继续答好时代的“考卷”,给人民交出更加满意、幸福的“答卷”。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刚开始,他就赶往西柏坡考察,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建国七十周年时,他将七十年称之为“进京赶考的七十年”,并指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8],意味着要继续以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针对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9]总书记重提西柏坡精神,带领我们读懂一个农村指挥所如何体现一个伟大的担当,尤其对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清醒认识,旨在于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创新意识和公仆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体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二、习近平革命精神思想的重要价值
历史到底是什么?总书记用了一系列金句诠释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意义:“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过去的是历史,今天的实践是未来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提供了思想力量,帮助我们党和人民共同取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阶段飞跃。在历史面前,人们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就能沿着确定的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点回答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来应对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军队建设和铸魂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10]这段话正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所在,需要充分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部丰富而生动的教材。一方面,革命精神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当我们回首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体会到每一寸土地、每一份幸福都是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总能发现他们的崇高坚定的信仰之力,总能感受到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倘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诸如征服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抗日十四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胜利都是难以想象的。而“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我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党的革命精神为应对精神“缺钙”、防止“软骨病”提供了政治智慧、道德滋养和鲜活教材,帮助党员干部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我们党的历史必然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开阔眼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加强认知能力和精神境界,汲取经验、增长才干。另一方面,革命精神蕴含着有关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内容。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主要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围绕革命而展开的,但并非否定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包含建设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譬如,根据地建设不仅有政治建设,还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其他方面的建设。再譬如,前面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也跟他在梁家河知青下乡的经历息息相关,革命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体现了延安精神中“人民至上”,这跟他五年来进山寨、走边陲、看老区、入民宅、访贫问苦、察民情的体悟“异曲同工之妙”。总书记用自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切身行动诠释了革命精神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对今天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譬如,我们党始终发扬着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12]就是对延安精神中“人民至上”这一核心内容的最好诠释。
(二)有利于增强军队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党领导的22年武装革命斗争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逐渐走向繁荣复兴提供了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13]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实践成果,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确立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几次来到古田会议遗址,带领全党全军重温古田会议的精神,使全军官兵的灵魂得到深度洗礼,尤其是再次彰显“党指挥枪”根本原则不变,这在新时代强军思想中得到体现。同时,“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关系人民军队组织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指出的行动方略:“加强我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14]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由惨败走向不断胜利,就是因为拥有不断自我革命的党组织。党组织强大则人民军队战斗力和组织力强大,既要发扬“肃清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古田会议精神,增强领导力,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又要传承“将支部建在连上”的三湾改编精神,增强组织力,有效提升军队党组织的组织动员效能。从党的革命精神汲取强军的精神营养,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和传统,需要继续发扬红色传统,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民军队的血脉,保持崇敬的老红军本色。2014年,总书记在古田召开会议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15]
(三)有利于铸魂育人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6]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除蕴含了革命精神的强党、强军价值外,还有铸魂育人的价值。其一,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人们全员、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总书记经常提及的一句话,因为童年时期的教育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但又不止步于童年。总书记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用革命精神教育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梦的奋斗中。全过程育人是指将革命精神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其二,总书记制定了利用好红色资源的策略,为革命精神教育做好资源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京军区军史馆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7]。如前所述,他每到一个革命圣地,都会强调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努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由于革命文物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战士所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再也无法恢复原貌,必须科学保存与防护。革命传统资源的利用,其目的在于为我们党的各级机关、军队、教育机构提供革命精神教育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使革命精神融入人们的思想世界、精神心田。同时,总书记特别强调革命精神教育必须注重朴实性,唯有保持艰苦性,才能保持革命年代的艰苦底色,即使是利用科技手段演示,也不能过于浮夸、脱离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重在注重革命精神教育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情感性与真理性相结合,使人们既能体会到革命精神的崇高性和真理性,又能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亲和力和真实性。其三,革命精神教育也是时代教育。总书记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仪式上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18],并在2019 年新年贺词中要求记住包括南仁东、林俊德等时代英雄,这意味着革命英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革命精神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过去,也要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使人们走近英雄、了解英雄、尊敬英雄、成为英雄,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而贡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