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幼儿学习生态圈的建构

2020-03-11

好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海盐生态圈教育资源

文 李 娟

幼儿经验的习得是一个多路径的过程。幼儿与周边环境(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互动形成了幼儿的学习生态圈。为此,自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课程设计视角下幼儿学习生态圈(LEC)建构研究》立项以来,我们将目光投向幼儿周边的一切资源,通过多途径和多策略,积极挖掘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课程资源,让幼儿在与周边资源的实践体验与互动探究中展开深度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一、大课程观下幼儿园课程资源地图的形成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课程观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过去以教材、课本为唯一教育内容的局限,将社会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作为幼儿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让其转化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构建了幼儿学习生态圈。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支架五”中也明确指出:“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为此,我们以幼儿生活为原点,基于对幼儿兴趣及生活经验的观察,通过课程资源研讨与审议,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梳理幼儿园周边的教育资源,形成了本园的课程资源地图。

二、生态化教育观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及周边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课程设计中,幼儿园应坚持“整合教育”的理念,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幼儿的已有经验,深入挖掘周边资源的教育功能,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春华秋实、土石沙水等都是幼儿乐于探索的资源。在自然中探索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我们始终坚持“让教育回归自然,让欢乐的种子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内外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探索与发现中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田园课程》,支持和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及周边的各类树木,观察树叶四季的变化,品尝成熟的果实;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自然课程》,感受白天黑夜、气候转变的特征等;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生命课程》,鼓励和支持幼儿在观察、饲养和照料中了解生物的特征与生活习性,感知生命生长发育、繁殖与死亡的过程,让幼儿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丰富对自然的认知经验。

(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家庭和社会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职业阅历,如气象员、医生、武警等社会专业人员,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家长与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社区联合教育活动,共同推进幼儿学习生态圈的建构。

(三)社区资源的深入挖掘

挖掘有助于推动幼儿关键经验的社区资源,开展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例如,将幼儿园周边的“公共交通总公司”“素质教育基地”“新四军纪念馆”“迎宾公园”“青少年科技馆”“图书馆”“海盐博物馆”等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让教育走出幼儿园,让幼儿在与大社会的互动体验中丰富认知;开展“神秘的大海,奇妙的结晶”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实地走进海盐博物馆,通过参观展厅、倾听讲解,初步了解盐的制作过程以及有关海盐的故事,通过交流讨论、记录表达,初步认识制盐工具,感受家乡悠久而深厚的海盐文化;通过返园后的“海盐创意秀”“玩转海盐”“韵味海盐”等延伸活动,继续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三、多元化教育模式下幼儿学习生态圈的构建

(一)满足幼儿需求,优化资源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能够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不断思考和探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关键经验,促进思维、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幼儿园走廊、公共区域和活动室,优化室内空间,如结合盐城本土特色打造“鹤舞鹿鸣”湿地文化馆、“闪闪红星”革命文化馆、“白色结晶”海盐文化馆等,让幼儿在直观感知和操作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与感受盐城本土文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幼儿园空中平台进行改造,打造了“空中花园”“欢乐沙水池”等户外活动场所,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感知自然界的多样性及生命的循环往复;设置了“大家来收集”百宝资源箱,广泛搜集生活中的成品、半成品材料及自然材料等,支持幼儿自主寻找材料、自发探索、自行合作,让每一处环境和每一份材料都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追随幼儿发展,深化微课程建设

我们秉承“弘扬、探索、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将弘扬盐城地区文化、探索多元化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模式作为课程建设的方向。如结合地域特点进一步弘扬本地区文化,通过开展 “我是小小新四军”“保育院的故事”“红色文化代代传”等系列活动传承革命文化传统,发挥多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丰富园本课程。

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现幼儿的兴趣需求,追随幼儿的发展,在预设与生成中不断深化与推进幼儿园班本化、园本化微课程的建设。如以周边资源为依托,通过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联动,生成了《神奇的桥》《光影世界》《图书馆之约》《欧风花街之旅》等系列微课程;利用思维导图,生成了《“蛙”声一片》《疯狂的小仓鼠》《飘进教室的杨絮》等班本化微课程,实现让幼儿在走进社区、回归自然、实践体验中深度探究与学习,不断优化园本课程资源,有效推动幼儿学习生态圈的建构,让课程深入而有效,让教育回归儿童本真。

(三)聚焦幼儿实践,实现教育合力

为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教育价值,我们通过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联动,依托多种形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幼儿学习生态圈的构建。

1.实现家园共育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会”“家庭实验室”“家长助教”“亲子运动会”等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让教育延伸至家庭中。只有形成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积极合作与互动,才能够有效构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生态圈。

2.推动社区联动

幼儿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推动与社区的联动,组织幼儿走进教育实践基地,走进社区公园等,在切身体验中丰富认知。例如,幼儿园定期邀请盐城市消防中队的消防员叔叔来园为幼儿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邀请盐城市中医院的医生和幼儿分享“换牙的秘密”“保护眼睛”等保健知识。在与“校外老师”的互动中,幼儿对于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有了更为全面、科学的了解;我们还抓住传统文化的教育契机,邀请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到我们的节日活动中来,如端午节邀请爷爷奶奶来园和幼儿一起包粽子、吃粽子、讲端午故事,老人们讲述着传统故事,幼儿们为老人捶背按摩、唱歌跳舞,在欢声笑语中弘扬孝道文化,传递传统文化;我们组织幼儿走进科技馆、海盐博物馆、新四军纪念馆等,让幼儿在观察、倾听中获取直接感知经验,在记录、表达中加深对家乡文化的感知与热爱;我们还成立了幼儿园“环保蓝精灵”宣传组,组织幼儿定期走进社区,通过节目演绎、绘制并发放环保宣传单等方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真正意义,并且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践行保护环境的行动。

猜你喜欢

海盐生态圈教育资源
盐城监:跨越千年的海盐文化
清新福建 生态海盐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优化人才“生态圈”——延安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海盐可可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福盐,海盐中的贵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跑步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