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戏剧课程融合的探讨

2020-03-10邓林鹃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教育戏剧初中语文

【摘要】本文追溯教育戏剧的起源,指出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戏剧课程融合的意义,论述课程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方法,提出以“戏寓人生,化人以雅”为理念,以“读中戏,戏中读”为路径,构建“真·爱”悦读戏剧课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育戏剧 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065-04

初中生喜爱听故事并热衷于戏剧表演,语文教师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戏剧进行课程融合,以“读中戏,戏中读”为路径,构建以“戏寓人生,化人以雅”为理念的“真·爱”悦读戏剧课程,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于阅读过程,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认识并探索世界,在演绎过程中体验并感悟生活,充分舒展天性,张扬生命的美好。

一、教育戏剧的起源与定义

以戏剧作为教育之法,早在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开始了,而真正把它应用于学校课程教学中,主张“从实作中学”“藉戏剧实作来学习”的是18世纪教育思想家卢梭。1979年,凯文·勃顿(Gavin Bolton)将桃乐丝·希思考特(Dorothy Heathcote)的《迈向教育戏剧理论》一书整理出版,确立“DIE”一词为教育戏剧的统称,戏剧活动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

台湾学者张晓华于2004年概括了教育戏剧的定义:“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人性自然法则为依据,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可见,教育戏剧是将戏剧的元素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有意识地再现故事并传递思想的教育活动。

二、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戏剧课程融合的意义

时代呼唤生态、动态的深层次阅读,止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语言素材的积累,只重视阅读技能训练的浅层阅读教学显然已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以“读中戏,戏中读”为路径,构建“戏寓人生,化人以雅”的“真·爱”悦读戏剧课程,综合了传统语文阅读课程和教育戏剧课程的优势,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包含戏剧元素的阅读情境中,学生从浅层的文本阅读走出来,转为对文本再创作的深层阅读,借用文本中角色的身份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受,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或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展示,从而产生独属的感性体验及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延展了阅读的深层功能。教师将语文教学融入教育戏剧活动,搭建从静態阅读到动态阅读的桥梁,将内化的学科知识与人文底蕴充分地表达、展示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同理心,激发学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教育戏剧让语文阅读课堂焕发生机

当今主流的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师上语文阅读课必先引导学生认识形音义、梳理结构、概括内容、归纳主旨,然后局部鉴赏词、句、段,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要教学方法。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无视学生的既有经验,压抑儿童的天性,将教学对象当作抽象的群体而非鲜活的生命个体。课堂活动本应丰富多元,却被重复枯燥的练习与机械的抄写所替代,学生在阅读课中找不到思想落脚点,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难以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遑论感受语言之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一堂有生命力的语文阅读课应是这样的课堂:将文本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哲学、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跨界融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体味文本的价值。教育戏剧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戏剧为教学媒介、在教师引导下参与实际操作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大量的现代文和古诗词,进行自主再现、改编、创作、再生,想象和创作空间更宽广,突破了讲台的限制,将教室变为人生大舞台。每名学生都可以提供意见,自觉主动地参与实践,在假设的情境中经历人生万象,体验各种不同人物的情绪,通过彼此流畅的互动、沟通、协调体会人性、了解世界。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表达空间,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透过戏剧的表现方式,将灌输式教育转为启发式、体验式、综合式教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使语文阅读课堂焕发蓬勃生机。

(二)教育戏剧能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阅读课堂形式固化,学生被动参与,欠缺创造力。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戏剧的融合课堂具有开放性。整个过程重视团队互动讨论,学生必须仔细聆听,进而理解并记忆信息,给予积极回应。教学中,教师常用“旁述哑剧”“引导想象”“回忆往事”等技巧鼓励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话语中的意思,学生往往会配合使用一些“非口语”的表达技巧,比如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特色等。学生在不断的戏剧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说话、诵读和倾听的习惯。在教育戏剧中,每个角色语言表达模式不同,故事的情境也有不同,学生要想演好这一角色需要对戏剧素材进行深入理解。这一过程使语言学习更加具体化,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旨,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体验到角色间的情感与冲突、情节的趣味与转折,更从中领略文学之美,也愿意尝试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学生由认识到行动,由此及彼,由点到面,自主进行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养成热忱主动、持续稳定的阅读习惯。

为推动戏剧的进行,将文学作品戏剧化,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需要自创故事的“续集”,或进行合理改编,或集体进行某些与书写有关的活动。这些“自创”的作品通常又成为下一个戏剧活动的题材,而且学生在戏剧表演情境中能通过感官获得直接的经验和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戏剧教学活动通过合作讨论文本、编写剧本、共同排演、呈现演出的过程,不但能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在讨论与扮演中强化理解能力,更进一步在观赏表演时帮助记忆。阅读不断被强化,又经过反复实操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对现行的阅读教学是个挑战,要求教师立足于文本,突出多元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更注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更注重阅读实践,张扬阅读的生命力。

那应如何彰显阅读的个性、拓展延伸阅读的广度?教育戏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突显。从理论层面上看,教育戏剧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读、研、演、悟”四个环节和形式符合一般的阅读规律,即阅读过程的调控规律:自读感知—研读理解—综合体验—表演感悟—学以致用。它并不需要学生专门学习,只需在表演前了解规则,符合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特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在游戏和扮演过程中就能顺利获得知识或者心灵启迪,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要。

三、融合课程的基本框架

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在“戏寓人生,化人以雅”这一课程理念的支撑下,以“读中戏,戏中读”为路径,搭建了“真·爱悦读厚积文化基底、教育戏剧涵养心灵成长、智艺双馨点亮人生理想”的塔式螺旋上升型阅读戏剧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

1.“书香熏陶”

学校打造一个“校园式图书馆”,让人“走进学校,就仿佛走进了一座移动的图书馆”,打造“书香校园”环境,创设雅致的阅读场所,如功能齐全的图书馆、温馨典雅的书屋、小巧别致的图书柜、因地制宜的图书角、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等;建设自由阅读与才艺展示的舞台,如会移动的朗读亭、展览板,智能化的多媒体阅读平台、创客空间、数字电视台展播厅、各类才艺培训多功能室等,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真·爱悦读,敦品励学”的阅读风尚。

2.“读·戏融合”

学校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以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读中戏,戏中读”为路径,设计融合了教育戏剧多样化特色、富有创意的阅读课堂教学。

3.“悦读同享”

学校在“书香熏陶”的基础上,将课堂内外相勾连、校园内外互联通,将教育戏剧引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当中,充分舒展学生的天性,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教育戏剧校本课程系列化,满足学生持续稳定的深层需求,建立情感与智慧的链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4.“才艺拓展”

学校充分发挥“书香校园”的空间优势,拓宽创造、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悦读”的潜能。学校设立各式各类的才艺培训社团,如民乐团、朗读社、文学社等,疏解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提升他們的综合素养;不定期举办“元旦嘉年华”“文化戏剧节”“读书节”等,为学生搭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通过各种外出研学活动,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展延伸,设立培训基地或者工作室,定期邀请专家、名师前来讲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高、更广的舞台。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目标

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订阅读教学与教育戏剧的总目标及各年段的分目标(包括智力与非智力),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课堂阅读与戏剧活动,整体推进课程融合。学校确立了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初一学段强基阅读,初二学段延伸阅读,初三学段应考阅读。

2.教学内容

一是纳入学科,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实施教学;二是独立设科,根据年段目标设计校本课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并以阅读内容或话题为蓝本开展教育戏剧系列活动。比如,设置独立的校本课程,以初一强基阅读为例,根据语文教材每一学期的名著阅读篇目,开设名著阅读校本课程:第一学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定向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注重阅读方法训练,精读和跳读《西游记》。第二学期,运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阅读《骆驼祥子》,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在实施名著阅读校本课程时开展教育戏剧系列活动,如角色扮演、剧本改编等。

3.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文本设计多种教学活动,甚至跨界应用教育戏剧范式,引导学生完成从文本阅读到教育戏剧创造的过程;开展课外融合活动,搭建戏剧表演、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结合社会热点和校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比赛,如戏剧文化节、悦读沙龙、校园剧本创作大赛、诗歌创作与诵读比赛等。

四、融合课程的实践

(一)“悦读”化整为零,厚积文化底蕴

学校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超过一小时,在阅读中启智开明,以书香润养身心。学生在书山学海中“阅人事、阅生活、阅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晨读晚记

清晨,学生伫立于学校文化长廊、书屋、图书角,即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开始阅读。全校25个班级一千多名学生在晨光中沉浸于氤氲书香,早读铃声响起,朗朗书声响彻云霄。每天放学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马上离校,而是自由参与学校组织的不同形式的阅读,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视频阅读、专题阅读、分层阅读、社团阅读等。

2.午诵背默

下午第一节课前二十分钟是我校学生的共读时间。有的班级将经典篇章朗读与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有的班级组织成语、诗词名句背诵默写活动,异彩纷呈。

(二)戏寓人生,化人以雅,同享成长

阅读教学向纵横拓展,必须有适宜的课程支撑。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因循“戏寓人生,化人以雅”的理念,形成了由融通性教育戏剧、活动性教育戏剧和专门化教育戏剧三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

1.融通性教育戏剧

融通性教育戏剧是指将教育戏剧范式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配合学科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灵活选取教育戏剧范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一文,引导学生整合改编课文,创作独幕话剧,分别表演再现“我”与少年闰土、“我”与中年闰土相会的生活场景,亲身感受纯真人性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与作者产生情感、思想的共鸣。

2.活动性教育戏剧

活动性教育戏剧以德育为导向,以综合性学习为目的,建立研学基础,拓展阅读空间,让阅读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迄今为止,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已经与广西博物馆、广西科技馆、南宁市图书馆、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等近十所单位机构建立研学基地。学校定期定时组织各类研学活动,将戏剧表演活动、戏剧学习展示、戏剧文化知识讲座等教育戏剧主题活动与研学主题结合起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3.专门化教育戏剧

专门化教育戏剧就是把教育戏剧作为独立学科开展教学,即专门的教育戏剧课程。比如,举办文艺汇演、读书节、戏剧节等,指导学生自由发挥改写、创编技能,锻炼学生表达、表演的能力,张扬学生的真性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校园课本剧创作、话剧表演大赛、文化戏剧节等教育戏剧活动就深受师生喜爱,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此外,学校定期邀请文化界名人前来讲学或做专题讲座。如粤剧大师梁素梅《匠心与传承》专题讲座等;同时,设立校区“真·爱”悦读读书会,专门承办各类专门化的悦读活动,举办各式“悦读沙龙”,与教育戏剧深度融合,让生生、师生、家长、亲子在“读中戏、戏中读”中同享成长。

(三)读·戏相融,塑造人格,燃亮理想

针对有戏剧表演才能或表演潜力的学生,学校特别设立朗读社、民乐团、合唱团等,开设戏剧展艺课程,为他们提供更直接、专业的培训。各项课程力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比如,语言艺术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训练语言节奏,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为剧本创作、戏剧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保护学生的戏剧表演天资,为学生充分展现这些天资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

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语文教学内容与戏剧教育教学方法的融合,学生身心解放,在课堂上经历“心灵的探险”,就有机会发现“真我”,从而检视小我,疏浚心源,唤醒自觉,增进反思,然后从心底生出社会关怀意识,乃至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勇敢担当精神。

下面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改编课本剧节选: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一、序幕

(旁白):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母亲告诉我:闰土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我,很想见我一回面。母亲已经将我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旁白)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背景LED背投这幅画面)

(少年闰土上,表演动作“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二、第一幕:回忆少年闰土

(旁白)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我们很快就熟识了,聊了很多新鲜事儿。

(少年闰土、迅哥上场)

迅哥(激动地):闰土!闰土!捕鸟!捕鸟!

少年闰土(爽快):这个好玩!来,我给你做一个看!

迅哥(兴奋):快做!快做个来!

少年闰土(认真、机灵):你看好啦!在这儿,先扫块空地出来(做扫地动作),用这支短棒,上面绑根绳,要长一些的,好牵着,再支个大竹匾(做支匾动作),然后撒下秕谷,远远地拉着缚在这棒子上的绳子,远远地趴着,静静地等(做牵绳、趴着、静等动作),可不能动啊,就等鸟雀来吃时,绳子只一拉!(做拉扯动作)嘿,那鸟雀准就罩在竹匾下了!(得意、兴奋的表情)

……

在这样的“读”与“戏”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成长,提高感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展现才华,健全人格,点亮理想。

“戏寓人生,化人以雅”。教育戏剧与语文阅读课程相融合,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育戏剧,传统的静态、单一、肤浅的阅读必被引向现代的动态、再现、深刻的阅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寻找一个最佳出口,成為他们彰显个性、健康身心、自强成长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李颖致.构建儿童阅读与教育戏剧整合课程的探索——以广州市海珠区客村小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10)

[2]甘维.“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5(30)

[3]陶笑莹.教育戏剧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4]李婴宁.“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9)

[5]张晓华.台湾中小学表演艺术戏剧教学的解析[J].教育学报,2014(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教育戏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A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林鹃(1977— ),女,广西桂平人,教育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教育戏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