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探究方式教学
2020-03-10杨宋羽刘华
杨宋羽 刘华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远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为达到有效教学,对于不同的知识进行教学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就更为重要了。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做出一个用类比探究方式开展的教学实例,以期能体现出类比探究方式教学的重要性、有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类比法;初中数学;不等关系
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更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我们的初中数学类比法是极为常见的。纵观初中数学,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许多题型具有类似的解题策略、解题方法,某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也类似,对于这些具有共同点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运用类比的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学生借助类比法学习,能有效降低学生对理解新知的难度。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根据“不等关系”一课为例,根据学生的学情,巧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一、“类比法”驱动下的教学设计
1.创设实际情景,感受身边的不等关系
问题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比如比较身高、体重、大小……,比较的结果可概括为哪两种?
问题2 相等关系的量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问题3 在你身边还有哪些不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比较”,引出等量关系与不等关系,通过观察身边的数量关系,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与不等关系,为后面与等量关系类比来学习不等关系做铺垫。
2.类比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探究一】初步尝试建立不等模型,认识不等式
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问题1 如果要使正方形面积不大于25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追问 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问题2 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哪个大?l=12呢?
追问 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猜想?
设计意图:从熟知的比较的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大小问题出发,有助于降低学生初次建立不等模型的难度。在探究同周长的正方形与圆的面积大小时,从对特殊的情况分析入手,再推广到一般情况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活动探究二】用不等式表示数学中的不等关系
问题1 如何用方程模型表示数学中的等量关系?
问题2 类比数学中的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你认为如何表示用不等式表示数学中的不等关系?
问题3 用不等式表示数学中的不等关系的关键步骤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以上的习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中的不等关系的呈现方式,感受到不等关系在数学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引起学生对不等关系的重视。通过类比分析利用数学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的方法,引導学生找出不等式模型的建立方法的关键,即抓住不等关键词,将不同的不等关键词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这里也强化了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 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问题1 用方程模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关键是什么?
问题2 类比方程模型的建立过程,你认为建立不等式模型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问题3 对以上问题分析,说一说建立不等式模型的具体步骤。
设计意图:类比分析方程模型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式模型的基本步骤,并能抓住建立不等式模型的关键环节,即抓住不等关键词进行分析。
3.融合应用
问题1 利用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为了求出具体的数量,那么不等式模型能求出具体的数量吗?
问题2 不等式模型不能求出确定的数量,那么研究不等式模型有何价值呢?
4.总结反思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思想方法?
(2)你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把课堂总结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自主反思本节课中自己还存在着哪些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知识点以外的学习收获,正所谓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教学反思
在学习不等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和方程模型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节课是笔者基于学生的经验去设计教学的,紧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采用类比的探究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类比等式的概念、方程模型的建立过程、方程模型的作用于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层层递进,不断加深对不等式与不等式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类比探究的方式教学,能够有效的驱动学生思维中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旧知与新知的类比探究,实现新旧知识体系的有效连接,由此可见,采用类比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效果凸显。当然,在初中数学中,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指导老师:陈伦全
参考文献
[1]李燕玲.巧用类比 激活课堂[J].初中数学,2019(09).
[2]薛莺,陈锋.类比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2019(03).
[3]陈勤君.“类比法”驱动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以“从分数到分式”的教学为例[J].初中数学,2020(23).
[4]庞严福,钱云祥,孙学东.初中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