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2020-03-10桑虹丽
桑虹丽
“夜长何不秉烛游,自是人生不行乐”,古时夜间旅游就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如今随着灯光、交通设施的完善,人们的夜间活动更加丰富,游憩空间也进一步优化。旅游者在夜间时段与旅游地的一切事物相联系的现象与关系可以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夜间旅游。而城市夜间旅游的主体不仅有游客,还包含城市居民,他们往往以旅游休闲为目的,从前一天的日落到第二天日出时在城市内展开活动。夜间旅游的现有研究大部分为分析产品类别,也涉及对地方文化以及夜间旅游配套设施的关注。学者们在研究中提及夜间旅游空间的较少,而具体到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的探讨更是不多。夜间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打造灯光观赏秀,烘托夜间独特氛围必不可少,然而构建夜间旅游地标更能突出其核心功能,展现特色价值,需要利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尤其充分发挥城市交通优势,建立符合城市特质与魅力的夜间旅游品牌。Gunn、吴必虎、吴志强等多位学者对旅游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核式、多核式、网络式、服务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等多种布局模式,但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应结合时间与空间深入开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的设计原则,尝试归纳构建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以期对未来城市夜间旅游规划研究提供参考,探索科学的空间布局使城市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设计原则
夜间经济中夜间旅游是重要构成部分,各地关于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中都对夜间旅游有详细阐述,此外,国务院办公厅也明确提出促进商旅文体的跨界融合。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本文归纳得出以下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设计原则:
(一)集聚性原则
增长极理论在旅游范畴的运用,是指结合了“经济增长”与“地理集聚”的旅游极点增长,因此拉动在同一区域范围内的其他产业受到影响也相应发展。在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中,应当关注本身具备开发条件的地方,集中建设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这也符合核心——边缘理论,有利于形成规模和影响更大的核心和在更高平台上的集聚竞争优势。
(二)文化性原则
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文化来体现,夜间旅游点亮城市的同时也会传递城市文化,在城市夜间旅游中文旅融合能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与旅游恰当的结合可以塑造城市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夜间出游的亮点。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中体现文化氛围,对中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吸引力,他们在夜间游憩可能不是去热闹的酒吧,也不是繁华的商业街,而是选择文化消费。如果城市夜间提供更休闲舒适的文化空间,原本在家看电视的居民或者酒店休息的游客也能换种方式享受夜间的美好。
当然,每个城市都需要判断自身的文化是否适合发展,能否成为吸引力,特别是具体到实际的文化遗产地,应当进行可持续开发评估,在保护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负责任地开展文化遗产夜间旅游,实现文化遗产价值共享。
(三)差异性原则
夜间旅游包含白日休闲活动在夜晚的延伸,例如购物消费、品尝美食小吃、游园观赏等,但是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到差异性,体验夜晚所独有的活动。城市夜游空间布局既要吸引外地游客,又要满足当地民众的休闲娱乐需要,当地居民在夜晚会感受到不同的城市生活色彩,体会到与白天的差异性。
(四)安全性原则
旅游安全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夜晚环境下,人们的安全感会降低,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接下来才能谈经济发展。对于游客来说,来到陌生的城市旅游往往会担心夜间安全问题,居民一般也会选择繁华的商圈游憩,但安全空间应当扩展到夜间出行返程的最后一公里,让游客与居民安全回家。政府在夜间旅游安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带动夜间消费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联合响应,城市夜间旅游的安全环境需要整个社会携手共创。政府需要从市场秩序、卫生监督、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做好夜间旅游安全保障。
(五)完备性原则
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设计应当遵循产业链的思想,即通过产业链将原材料和零部件从外部转向零售商和顾客,具体可以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营销等方面。旅游城市夜间旅游建设需要延长夜间消费产业链长度,完备空间布局的各个节点,最大化满足主体居民、游客夜间消费的需求,同时还应基于高效的格局模式,发展产业融合态势,形成产业与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各要素形成经济组态效应。不论是规划布局地标、商圈、文化休闲、深夜食堂等,还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夜间品牌宣传,都应注重完备性原则,达到城市建设与夜间旅游相得益彰的目的,即发挥了城市作为夜间旅游环境的构建作用,也使得城市规划布局因旅游业而获得良性控制。
二、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及其要素——以武汉市为例
结合以上空间布局模式设计原则,本文构建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以期归纳城市夜间旅游发展方式,为未来城市夜间旅游规划研究提供建议。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是以游憩核心带为轴线,两旁布局地标、商圈、深夜食堂、文化休闲等要素,并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相互通达的一种空间布局模式(见图1)。本文以武汉市为例,从“旅游六要素”层面来识别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的各要素。
图1 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
(一)食
武汉的“深夜食堂”大多以大排档的形式展现汉味,布局在各大夜市,摊位在100家以上的夜市有近20个,夜市数量多、分布广。武汉夜市不仅在商圈旁四通八达的小巷中,也在高校周围聚集,从日落前开始摆摊到凌晨都灯火通明,武汉夜市成为当地青年的记忆,如今规范恢复夜市也成为游客体验武汉特色夜间美食的去处。除了夜市的亲民美食以外,武汉网红美食打卡地在江汉路、楚河汉街商圈也有分布,高端餐厅、酒吧也在延长营业时间满足不同消费人群需求。
(二)住
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要将“住”作为基础条件,为夜间游玩后疲惫的人们提供舒适的港湾。截止2019年,武汉市位于三环内的五星级酒店52家,四星级酒店150余家,快捷酒店更是遍布夜间旅游游憩核心带旁。许多民宿已形成自助入住形式,方便了夜间游玩的游客。当然,住宿退房的时间也可以适当调整,为夜间游玩晚归的旅客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武汉酒店与民宿正适应着夜间旅游的发展,如今还出现一种新的住宿形式,现已建成的8家汽车露营地,可以让市民和游客吃着烧烤,仰望星空。
(三)行
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中“行”要素的通达,构成环状连接,使夜间旅游各个要素串联,减少了游客的时间成本,为夜间旅游提供方便。仅仅建立各基础旅游交通条件对夜间旅游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夜间交通网的通达更能促进夜经济发展。根据武汉“智能公交”系统显示现有33条夜行专线,发车时间间隔在凌晨前基本保证在15分钟至半小时之间,如“YX10”路夜行公交来往于武昌火车站与汉口火车站之间,途径长江大桥、黄鹤楼等地标,线路运营至凌晨4:45。夜行公交满足了本地居民出行的便利,也使夜间旅游者获得了更长时间、更本土化、更便宜的游玩机会。武汉出租车和网约车夜间会根据市场调控运营时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接力公交线路网,满足夜间旅游的交通需要。武汉市地铁也已开通运营10条线路,末班车最晚为23点,提供更实惠快捷的出游方式。2019年跨年夜武汉地铁的最后一辆列车在2020年第一天2时40分到达终点,共运送乘客12.4万名夜归人返程,这反映了城市夜间旅游交通条件重要性的同时,也显现了城市夜间旅游庞大的消费群体。
(四)游
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中“游”要素应当成为“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的核心,规划夜间旅游的游憩核心带需要在城市原有旅游基础进行布局。根据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武汉市13个区的旅游景点有44个,将其划分为中心区和外围区,中心区包含武昌、汉阳、江汉、江岸、洪山和硚口区;而外围区是指东西湖、青山、汉南、蔡甸、黄陂、新洲和江夏区。结合徐俊凯(2014)的分析,可以证实现有武汉夜间旅游产品空间特征为以长江大桥为中心点,中心轴则为长江和长江大桥的延伸,环绕其的有市区集群次中心以及东湖沿岸等的散落布局。由此武汉夜间旅游空间布局可以形成以长江与汉江为游憩核心带轴线的“核带式”空间布局模式,周边布局的地标有黄鹤楼、龟山电视台、长江大桥等,通过多年建设发展,琴台大剧院、国博中心、武汉网球中心、楚河汉街等也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五)购
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要素中把“购”作为夜间消费的推进器,对夜经济有实际的贡献。武汉商圈的代表是江汉路、光谷步行街和楚河汉街。江汉路经过封闭170余天的整修,在2020年9月正式开街,既包含“武汉伢”的乡愁,有开业82年的武汉市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中心百货,凸显武汉特色;也有5G智慧街区构建,其中话题“武汉出现能给手机充电的路灯”在微博引起九千多万人的关注,这些购物要素都将为本地市民以及夜间旅游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光谷步行街由于与武昌多所高校相近,夜间娱乐项目丰富且经营时间晚,呈现年轻化,低廉型的特点。而楚河汉街作为新起之秀,吸引国内外品牌入驻,定位于中高端,成为不少网红打卡地,楚河汉街曾达到日均客流量23万人次。
(六)娱
城市夜间旅游娱乐休闲方式对外地游客来说主要体现在“游”和“购”方面,他们在夜间游憩后大多会选择返回住所休息,为第二天的行程养精蓄锐。而当地居民因忙碌的生活使其在白天有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去休闲娱乐以及与家人团聚,他们更可能参与夜间旅游中“娱”的活动。即使旅游的一般定义中强调“异地性”,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仍位于他的日常生活区域,但不能忽视其在城市夜间旅游的地位。因此夜间旅游的主体是包含外地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的。
武汉夜游消费季在2020年10月25日正式启动,并将一直延续至明年的1月25日,其中提供的文化休闲娱乐形式丰富多彩。有用新媒体艺术拓展光影、音乐、空间边界喧闹的现场,体现夜色武汉的动感与繁华;也有音乐剧、交响乐、舞台剧、汉剧等使夜间旅游者感受武汉的静怡与悠闲,阳春白雪和通俗流行都在武汉为不同消费者上演。而14.5公里的东湖绿道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又为人们夜跑、骑车、散步等体育活动提供场所。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中将文、娱、体相结合,打造文化休闲平台,丰富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夜间娱乐生活。
三、结语
城市夜间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应当规划先行,发挥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由此才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物质空间属于外在表现形式,而城市旅游社会——经济空间是其内在动力机制,两者构建互联互通的耦合模式即城市旅游空间。发展城市夜间旅游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交通与旅游融合的新模式,识别旅游六要素,在原有旅游空间基础上进行规划才有利于夜经济增长。虽然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和东部地区夜间旅游发展较快,并且具有多元的夜经济业态,而其他地区形式相对贫乏单一,但寻找适合的夜间旅游发展之路才是王道。本文提出城市夜间旅游“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是对城市夜间旅游发展模式的一次探索,结合武汉市一例,用旅游六要素来阐述游憩核心带、文化休闲、商圈、深夜食堂等要素,可能归纳稍有不足,但本文强调科学布局城市夜间旅游空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城市夜间旅游空间规划应当与文化相结合,形成消费圈,满足人们对夜间旅游的美好生活需要,武汉也可在后疫情时期把把握夜间旅游趋势促进文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