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对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2020-03-10毛万欢
毛万欢
(孝感市中心血站,湖北 孝感 432000)
我站选取在2020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274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进行如下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274例进行试验研究,然后按照献血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编号,前137号的病患分为对照组,后137号的病患分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中献血者男女比例为68:69,年龄在23岁以上52岁以下,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而对照组中献血者男女比例为75:62,年龄在20岁以上50岁以下,平均年龄30岁左右。从资料上显示两组献血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差异,存在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观察组献血者进行最常规的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是在采血前做好准备工作、在采血中避免二次污染及采血后的恢复护理。而对观察组则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早期干预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2.1 采血前
①在献血前,有的献血者会出现晕针的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定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抽血前可与献血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当然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和的态度,有的献血者是第一次献血,就会产生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既不利于抽血的顺利进行,还会导致献血者出现晕针的现象,因此在抽血时可以询问献血者是否是第一次献血。如果是第一次献血可以给与一定的鼓励。②要保证献血环境是处于干净整洁的空间下这样既可以保证献血的血液是安全的还可以避免献血者献血后因环境不干净而存在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1.2.2 采血中
①穿刺:穿刺过程伴有一-定的疼痛,部分“晕针”“晕血”的献血者,可能因此发生献血反应。对此,护士穿刺时应嘱献血者避免观看,并与其讨论其他话题,转移注意力,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预防献血反应。②要确保献血人员的数量,每位护士进行抽血的数量要有限度,不要为了获取更多的血液而使护士的工作变得繁重。
1.2.3 采血后
护士应嘱献血者休息20 min左右,在此期间,针对头晕者,可嘱其平躺,双脚拾高45°左右,保证头部供血,减少献血反应。另外,献血后出现疲劳症状,为正常现象,护士应嘱献血者避免过于担心。
1.3 观察指标
献血反应主要包括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三个阶段的反应,因此通过本次试验主要是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填着问卷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打分,因为两组献血者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所以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不同,调查表主要分为三部分,满分100分,得分高的满意度就越高。同样献血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生理反应(头晕眼花)、循环系统(出汗量多、血压起伏不定)反应、意识异常(想睡觉)及皮肤湿冷四部分反应类型。通过对这四种情况发生的数量进行统计来计算反应率的多少。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主要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计数资料采用(各)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灶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献血者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的反应率进行统计,通过观察发现对照组的献血者在献血后消化及循环系统反应意识比较平稳,皮肤湿冷发生率也比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对照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率比较[n(%)]
2.2 将两组献血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打分评价,对照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在献血前、中、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处于好评状态,而观察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在献血前、中、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是很好,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对献血者进行早期护理的效果常规护理包括采血前准备、采血中及采血后的护理等。采血前准备包括体重测量、穿刺针准备、穿刺点消毒等,采血中及采血后,护士需对穿刺点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异常,保证献血过程顺利完成。但因护士对献血者的心态献血环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意识异常、皮肤湿冷等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血液合格,确保献血安全,提升献血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