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联合电话随访模式对基础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2020-03-10吴金萍梁梅芬
吴金萍,梁梅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10.4%,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发生[1]。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关键[1],但是胰岛素注射需要医护人员不断教育指导和追踪随访。我科开展微信联合电话随访模式教育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进行第1、2、4、8、12周予以随访,现将效果与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组各50例,1~6月入院为对照组,7~12月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病程≤5年。③出院后自行注射胰岛素且能自行监测血糖者。④能熟练使用微信及配合随访者。两组患者体重、年龄、病程均无统计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出院按照常规入三人行电话随访组,观察组在三人行电话随访的基础上添加微信群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首日5 min教育
对医生推荐首次入组患者,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解释项目细则以及知情同意书,在患者同意参与本项目并在协议书签字以后,护士建立电话随访系统档案,并采用平板电脑教育端进行首日5 min标准化教育,包括:指导患者自我注射,完成“跟我学注射”版块中评估表的填写,确保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基本克服自我注射胰岛素带来的心理障碍;完成“了解血糖管理”课件教育。
1.2.2 微信群建立
观察组通过微信加电话进行随访。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申请一个微信,按照医生推荐首次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通过扫码进入微信。首次入群者需填写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问卷以问卷星的方式发在群里让病人随访前和随访后3个月填写。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天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发送一条关于糖尿病知识及胰岛素注射的链接或课件,以周为单位变换内容,为期3个月。内容主要围绕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具体12个模块: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使用胰岛素期间如何进行运动,如何居家或外出饮食、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何进行部位的轮换,更换针头的重要性、如何处理高血糖,如何处理低血糖,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自我管理和支持,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1.2.3 电话随访系统管理
在患者入组3个月内,平板电脑的软件平台于第1、2、4、8、12周自动发出提醒患者监测空腹血糖值及胰岛素注射剂量短信,同时护士利用平板电脑PAD端拨打电话随访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注射情况且询问:当周的功课微信推送的内容是否完全理解;是否依照微信推送调整了不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等;现存的糖尿病相关疑问,并作出解答。在第6、10周时,护士以“天使关爱”形式进行集体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测定;②胰岛素治疗依从性;③糖尿病知识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第12周两组FBG、餐后2 h血糖、Hba1c、胰岛素使用剂量、知识水平脱落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第12周血糖水平胰岛素剂量、知识水平、脱落率(%)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第12周血糖水平胰岛素剂量、知识水平、脱落率(%)指标比较(±s)
3 讨论
3.1 提高患者知识水平
目前,微信用户使用量已超过QQ、微博。微信有语音、图片、短视频等功能以相结合形式向病人传递相关疾病知识,信息量大,传递精确度高,病人能够及时获得专业指导。本研究发现,在干预第12周后干预组疾病知识水平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与康烁等[2]等研究结果相似。
3.2 降低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本研究组糖代谢结果示,在干预第12周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在糖尿病自我注射管理中不规律更换部位、针头重复使用率83.7%,97.5%[3]。护士通过微信每天发一次注射知识或讲座让病人学习。在此基础上,护士还定期电话随访患者注射胰岛素剂量,部位轮换、针头更换的情况。定期电话随访,可起到一种反复强化作用,降低胰岛素的不良反应[4],规范注射胰岛素注射技术,提高血糖达标率。由于胰岛功能逐渐恢复,血糖达标,胰岛素剂量也相应减少。研究显示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基础胰岛素剂量自我调整时在关键周进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如第8周,12周微信联合随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增加自我血糖管理。
3.3 减少随访脱落率
微信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等影响,微信群里聊天也可起到同伴教育。在观察组中仅有8例自认为血糖平稳了,就拒绝注射胰岛素,经医护人员及微信群里同伴教育,均已恢复注射胰岛素。
综上所述,采用微信联合电话随访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依从性,加强自我血糖管理。这也是目前一种简捷、便利、病人易接受的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