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以CNKI来源期刊(2004-2018)为参照

2020-03-09叶黄晨

关键词:音乐学院教育领域领域

叶黄晨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我国首次正式提到“教师教育”一词是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使用该词展开的理论研究已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教师教育”的前身是“师范教育”,有学者指出: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不仅是简单的概念上的变化,重要的是,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高校教师培养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相对于师范教育而言,教师教育的内涵更丰富[1]。音乐学科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可比较的有效数据来分析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现状以深入推进该领域的发展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WOS数据平台,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输入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以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时间切片,对其收录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力争从数据角度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思考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实践与发展。

一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因其文献收录齐全,检索方式合理科学,适合作为本研究数据的统计源。在高级检索中输入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文献范围选择“全部期刊”,选择2004-2018期间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研究内容,筛选剔除与本文研究对象不相关的非学术文献,如导师简介、学术成果简介、会议通知等,最后获得28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知识图谱应用软件Cite Space和CNKI系统,对我国2004-2018年期间以“音乐教师教育”为关键词的学术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分别通过高产作者聚类图谱,分析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梳理国内音乐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解读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

二 研究结果

(一)分布特征

1.时间与数量分布。从图1可知,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6年为起步阶段,研究较少,主要针对音乐教师教育改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和学习范式等问题展开研究,从音乐教师教育的起点出发进行了从上而下的考量;第二阶段,2007-2012,相关成果稳步提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均在18篇以上,研究领域与视角得到拓宽,具有一定理论高度与深度,呈现出逐渐发展的态势。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涉及音乐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有:以审美为核心、素质教育观、音乐教师专业化、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等视野下的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实践层面则从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教学法、教材、课程设置、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国外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层次、分地域、分学科具体而深入的探讨。第三阶段:2013-2018年间,在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日益重视以及与国际间频繁交流合作所带来的世界文化多元融合大背景下,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进入了追根溯源的反思与展望,就音乐教师教育本质、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层追问。本阶段在传承了过去十多年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发展需求,对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高校音乐教师、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师教育内涵与模式、培养目标及价值取向等领域进行了回顾与探索。

图1 年度与数量分布

2.核心作者。 国内研究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学者众多,从软件后台所分析生成的核心作者聚类图(见图2)来看,近十五年间该领域研究的主要作者有:澳门理工学院代百生教授发文6篇,排在第一;东北师范大学尹爱青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朱咏北教授,发文量为5篇,排在第二;徐金阳、古全林、颜铁军、金顺爱、郭声健、刘欣、杨丹、刘冬等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排在前列。

图2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主要作者聚类图

核心作者通常代表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一般认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可直接反映其对某个领域的贡献、成果的被认可度以及学术影响力的大小。通过对核心作者的聚类和分析,了解核心作者的研究关切,对于建立学术研究共同体、拓展学术合作、丰富该领域的知识积淀有重要作用。

表1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核心作者统计

从表1看,发文量排在第一的是澳门理工学院代百生教授,发表论文6篇,共被引频次高达104,主要关注德国与澳门的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和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研究,较高的被引频次表明代百生教授的学术成果较受学界认可。

发文量排在第二的是湖南师大音乐学院朱咏北教授,共发表相关论文5篇,共被引频次14,主要涉及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的价值取向、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等研究。发文量排在并列第二位的是东北师大音乐学院尹爱青教授,共发表论文5篇,共被引频次19,研究主题涉及国外音乐教育研究、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历史、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等方向。

从被引频次来看,首都师大王安国教授发表的2篇论文,共被引频次59,篇均被引频次29.5;福建师大马达教授发表的2篇论文,共被引频次47,篇均被引频次为23.5;代百生教授发表的6篇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17.3,常熟理工学院徐菁菁副教授发表的3篇论文,篇均被引频次13.3,通化师范学院孙作东教授发表的2篇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12,以上学者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位列前五名,说明这五位学者的研究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3.主要研究机构。图3为2004—2018年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由该图可见,各研究机构之间连线较少,图谱呈现出点状分散结构,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少,只形成了以东北师大音乐学院、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福建师大音乐学院、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华南师大音乐学院等为核心结构的共现图。

图3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共现图

序号发文量突现值研究机构共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115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65.07211湖南师范大学706.3639中国音乐学院586.4448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2315.3858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22.75673.2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110.1476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21285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91.895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1.6104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317.75114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64124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33.25134周口师范学院音乐学院92.25144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56.25153四川师范大学144.67163广西师范大学103.33173乐山师范学院124183华东师范大学217193沈阳师范大学82.67203新疆师范大学206.67

经软件后台统计,在2004—2018年间,共有177个机构涉及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表2显示,东北师大音乐学院在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多,共发表文章15篇,位居全国首位;其次是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发文量分别为11篇和9篇,位居全国第二、第三;福建师大音乐学院、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哈尔滨师大音乐学院、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吉林师大音乐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的发文量位居全国前十。以上数据表明,在我国,对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较多的机构集中在师范类院校的音乐学院,这应是缘于师范类院校的办学属性所决定。

从表2可以看出,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分别为:福建师大音乐学院、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值得一提的是,表格出现了该统计数据中的唯一突现词,即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突现系数3.2。“突现词”出现在研究机构的统计中,通常代表该研究机构在一定时间段内论文发表的数量增多、所占比重明显增大。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发表的7篇学术成果重点关注了以元认知理论、专业共同体理念、素质教育观念、中德比较研究视角下的音乐教师教育等,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创新性,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核心研究机构。

在以上核心研究单位的引领下,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呈现出日益发展的景象。但从图3中也发现,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即使有一定地缘优势,机构间的合作也不频繁,并未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由此可见,国内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各核心机构可适当打破目前状态,尝试开展较为深入的合作研究,共同推进该领域的发展。

(二)研究热点

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通常可以通过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聚类进行确定。聚类指向的关键词词频和中心度对热点聚焦提供重要参考。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可判断出该关键词相关的领域是否为研究热点;同时关键词的中心度值则决定了其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程度。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形成了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表三则呈现的是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共现频次居前三十位的关键词信息。

在数据统计中,某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该词涉及的研究方向越受学者关注,也越是该领域聚焦的热点。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节点最大(见图4),出现频次为144次,频次最高(见表3);关键词“音乐教师”出现频次为22,“音乐教育” “教师教育”出现频次均为19,分别位于第二、三、四位,表明这三个关键词代表的研究方向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关注方向。

从中心度的大小看,关键词“音乐教师教育”的中心度值最高,达0.7,与音乐教师各研究热点之间的“纽带”作用明显。其中,“音乐教育”中心度值0.12 ,“音乐教师”中心度值 “教师教育” “课程设置”三个关键词的中心度值并列为0.07 、“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两个关键词的中心度值并列为0.06 ,“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两个关键词的中心度值并列为0.05,分居第二至五位,说明这些关键词在该领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连接作用,且它们与不同研究方向呈现较强关联,说明课程设置、课程改革、音乐教学法等在该领域研究中属于重要的研究视角。“music teacher education”在网络结构图中作为一个突现词,出现频次高达14,表明国外音乐教师教育同时是我国该领域现阶段聚焦的热点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图表对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的统计分析,可概括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师。代表关键词有“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等。这个方向的研究针对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从多个维度对音乐教师群体展开了讨论,涉及素养提升、职业认同、培养模式改革、中外比较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农村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专业化等。2)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代表关键词有“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课程方案”等。该方向的研究针对我国各个时期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主要涉及音乐教师的职前教育,对我国高等师范音乐院系的发展问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中外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的现状与比较、高师音乐教学、教育实习实践等角度进行了探讨。3)国外音乐教师教育。代表关键词有“music teacher education”“德国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等。该领域的研究涉及中德、中美、中英、中日、中俄、中意等不同国家之间关于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现状、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等方面的探究。4)教育改革。代表关键词有“课程改革”“音乐教育改革”等。纵观我国近十五年来的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大部分学者基于反思性教学理论,通过对国外音乐教育和国外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来比较和体察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代表文章主要有:《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代百生)、《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徐菁菁)、《中日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马达)等。

图4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序号频次突现性中心度关键词序号频次突现性中心度关键词11440.7音乐教师教育1650.02音乐学院2220.07音乐教师1750.02德国音乐教育3190.12音乐教育1840.02高师音乐教育4190.07教师教育1940.02专业化5143.290.03music teacher education2040.01中小学6140.07课程设置2140.05音乐教育专业790.05小学音乐教师2240.01音乐教育教学880.06音乐教学法2340音乐教育改革980.03学术研讨会2440.02教学方法1070.04中小学音乐教师2530.02培养模式1170.05培养目标2630.01中国音乐教育1260.02比较研究2730教师专业发展1360.03音乐教学2830中小学音乐教学1450.01音乐教育学2930.02音乐课程1550.06课程改革3030.02课程方案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圆点越大,说明其所代表的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圆点外部环的大小则体现关键词中心度值的大小和辐射能力的强弱。环越大表示该关键词的影响越大,与其它关键词的联系越强。

(三)知识基础

在学术研究中,经典研究成果通常会被后续研究引用并作为重要参照,这些经典成果通常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它们共同构成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其中所蕴含的理论基础、方法基础等信息可直观呈现该领域研究的焦点和走势,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样本期刊论文进行高被引文献聚类,得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高被引文献聚类表(见表4),共列出被引频次20次以上的10篇高被引文献信息,它们可看作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

通过对以上10篇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本研究从理论基础、方法基础两个维度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进行探讨。

1.美育理论、音乐教育审美哲学、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反思性教学理论等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回顾我国的音乐教育历史,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之提法可追溯至上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理论,为通过音乐来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学理基础。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关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辨从未停止过,以贝内特·雷默和大卫·埃利奥特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审美哲学”和“实践哲学”两大主流之争依然如火如荼进行着。两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音乐及其教育的价值,对音乐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审美教育哲学为世界音乐教育的稳定与统一奠定了基础,以我国为例,2001年、2011年两次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首次发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均以审美哲学为学理依据,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以美育人”的明确导向。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则为理解音乐与拓宽音乐教育视野提供了更为宽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操作的导向,毋庸置疑,审美与实践两种音乐教育哲学都是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式,这种新的教学理论超越了常规教学理论的思维局限,对教师职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近十五年来,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多以反思性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从音乐教师、音乐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众多方面进行反思,学者们对音乐教师教育不同维度的研究提出了多元的思考与建议。主要文章有:《科学性 音乐性 师范性 时代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特点》(王耀华、王安国)、《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师教育》(马达)、《“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杨迎)等。

表4 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知识基础

2.思辨法、文献法、量化统计方法、比较研究法等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通过对表四列出的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学者们主要运用了思辨法、文献法进行研究。例如:《科学性 音乐性 师范性 时代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特点》(王耀华、王安国)、《1978—2008:历史的跨越——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三十年》(王安国)、《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徐敦广)、《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相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刘沛)等。其次,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受到学者一定程度的推崇。在10篇文献中,涉及国内外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的有3篇,分别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的启示》(代百生),《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徐菁菁),以及《中日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马达)。其中,代百生教授于2007年发表的《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文,基于其在德国作音乐教育学博士研究的经历与感触以及对相关文件的研读,对德国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倡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可借鉴德国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对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该文章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改革借鉴,被引频次64,位居该领域知识基础的首位,在学界较有影响力。此外,虽有3篇文章使用了部分量化统计方法,但并未有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实证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仍有不足。

三 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知识图谱和数据分析,可看出近十五年来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以尹爱青、朱咏北、代百生、郭声健教授为主的核心作者,以福建师大音乐学院、首都师大音乐学院、华中师大音乐学院、东北师大、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为主的核心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音乐教师群体、音乐教师人才培养、国外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音乐教育改革等;美育理论、音乐教育审美哲学、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反思性教学理论等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辨法、文献法、量化统计、比较研究法等为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但同时,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仍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和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1.完善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形成研究合力,推动该领域可持续发展。从本研究对分布特征的数据梳理来看,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和核心研究机构群,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未见频繁联系,尚未形成研究合力。从核心作者和核心作者的研究层次来看,多集中于高等院校,但研究成果并未系统化、结构化。中小学基础教育层面的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尚未形成聚类,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尚未形成大中小学教育研究一体化衔接,导致两者出现脱节的情况出现。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呈现出重“应然”轻“实然”,对基础教育缺乏实际现状的考察和分析,研究成果缺少“实用”价值以及实践性;基础教育领域则存在着音乐课程本身不受重视、音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的情况。未来,应群策群力不断完善音乐教师教育研究队伍建设。首先,加强作者与机构的横向合作。音乐教师教育研究不应仅局限于有教育学背景的学者,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也可尝试参与,拓展和丰富研究角度,提高成果质量,促进研究的多元化。其次,加强同领域内作者和机构的纵向合作,形成大中小一体化的研究团队,加入活跃于基础教育一线的各级教研员与音乐教师,充分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优势兼容并蓄,整体提升该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相信此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期存在的高等教育研究脱离基础教育实践的“断层”之殇。

2.夯实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借鉴多种研究方法,积极提升成果质量。从研究热点的相关分析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的方向相对狭窄,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层面都缺乏标志性成果,存在“理论缺失”现象,也存在一些研究的“空白”领域,导致了教育教学实践的盲目与随意。纵观近十五年的研究,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音乐教师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前研究等方面,在全球多元融合发展大背景下的音乐教师专业化、一体化、终身化、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研究、音乐名师、卓越教师、音乐教师职后研究、音乐教师资格全国统考、音乐师范专业认证、音乐教师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基础教育教育的建设,如2001年与2011年分别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2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7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见》以及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办法》、《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方法》等,足见国家对音乐学科基础教育指导与改革力度明显大于音乐高等教育领域。但从本文分析来看,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整体的学术热情并不高,在287篇文献中只有10篇文章被引频次达到20次,一半以上的研究成果影响力较低,研究主题没有持续性,成果质量亟需加强。

从研究方法上看,仍以思辨法与文献法为主,研究成果多经不起实践检验、可操作性较低。应积极向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其它学科借鉴,多采用实证研究、计量统计、案例研究、内容编码、访谈与思辨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使该领域的成果更加立足现实、客观、科学、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与可操作度。

3.立足我国实际,运用“中国智慧”拓展研究视野,从借鉴与依赖走向高度自觉。通过对研究热点与知识基础的梳理可知,我国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研究十分关注国外同领域的研究,许多学者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学习与借鉴,为我国的教师教育领域研究提供了许多具有价值的改进思路,体现了我国学者多元比较的意识和开阔的视野,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诚然,国外的音乐教育及教师教育历史悠久,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与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但同时,我们更应立足于实际,用审视的眼光建构适合我国国情、能凸显本土特色、适应我国音乐教师的研究体系,使理论研究能够指向教育实践。

此外,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音乐教师教育研究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并未紧随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步伐呈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并产出丰硕成果。音乐教师教育纵然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学科特性,仍应密切跟踪教师教育研究的动态,紧跟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导向、拓展研究领域、借鉴研究方法,形成具有音乐学科特色的教师教育研究体系。

音乐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在真实的处境中,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师教育长期处于尴尬的边缘位置,但其在我国国民艺术教育、美育、文化教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未来,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应结合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积极寻求有益于研究和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教育领域领域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2020 IT领域大事记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领域·对峙
临轩听雨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