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青崖认故山
2020-03-09李一
◇ 李一
久有写山的梦想,2017年4月19日,梦想在山东曲阜石门山得以实现。
石门山位于曲阜市城北25公里,山清水秀,花木长荣,树苍石古,人稀景幽。山虽不高,海拔仅数百米,但却是一座文化名山。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此传《易》;一千多年前,“竹溪六逸”张叔明在此隐居,李白、杜甫两度来此会友吟诗;三百多年前,孔子六十四代孙、伟大的剧作家、写出千古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在此读书吟诗多年。石门山也是我的故山,我出生于曲阜阙里,少时曾与同学数次结伴攀登。山中的含珠台、秋水亭、鹿游岭、濯缨泉、孤云草堂等景物,特别是山上大片的石晶石花岗岩摩崖给我留下了深深记忆。今年初春由京返乡再游石门山,在孤云草堂吟读孔尚任歌咏石门山的诗作,随即以原韵追和一首。孔尚任的原诗如下:
《冒雨过石门山后横岭口转寺前》
山头山尾拖翠长,吟鞭摇雨路苍苍。
不成村舍三家住,稍有田塍半段荒。
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
溪回岭转无穷态,直到门前见夕阳。
我步先贤之韵追和:
《东塘先生旧有冒雨过石门山后由横岭口转寺前一律偶经其处因追和之》
溪转前峰静日长,翠微层叠接穹苍。
圣师传易道弥大,词匠联游迹半荒。
孤壁摩云开涧户,野藤络石护残墙。
出山泉水清犹昔,何必采薇念首阳。
一起春游的老同学和曲阜市有关领导从文化传承角度着眼,提议将追和诗写刻在石门山摩崖,并把开工的时间定于4月19日。
是日晨起沐浴后,与老同学表秀民,内子江继兰,内弟江继良,老学生韦良成、孔昭君、孙宏庆及刻工邓师傅等至山前焚香敬拜。拜毕,提斗笔,系长绳,攀摩崖,上下移动,放笔直书。天然石壁高低不平、起伏凹凸,写时须左手牵绳,右手握笔,两脚前后左右挪动,头或低或举,臂或弯或直,腰或躬或挺,人半悬空中,上为蓝天白云,下为涧户深渊,与平时在室内案头纸上书写大不一样。可以说写山难度大,收获也大。我岁至花甲,有幸于文化名山写摩崖,于书法开始野战,难得之良机也!野战颇辛苦,也颇快乐。攀登于崇山峻岭,挥笔于悬崖峭壁,与天地对话,与自然融为一体,创造环境艺术,其中有真乐焉!
写至午后,上空忽降温润春雨,须臾而止,细雨点打在摩崖上,更增加了书写的兴致。雨后复斜阳,故山阵阵苍。经过洗礼的石门山,流水更潺潺,空气更新鲜,藤花幄香气更浓,含珠台景色更幽,夕阳下的寺院老墙更有韵味,玉涵峰顶的晚霞更加迷人。此时此境,又引起了我的诗兴,吟出《书摩崖字于石门山壁间骤逢山雨须臾而止,纪以小咏二首》:
一
归来白发与苍颜,
纵笔青崖认故山。
回首孤云衔落照,
绝怜春雨洗烟寰。
二
雨霁林柯雀往返,
新花满山水潺湲。
华年心事浑如梦,
共仰危峰绝陟攀。
李一 草书书曲阜石门山 纸本墨拓
晚6时许,传拓专家高先生赶至现场。高先生曾主持过邹城四山摩崖的传拓,对摩崖石刻有深入研究,他对如何凿刻提出了要求。
晚7时与众友在山间小店共进晚餐。餐后散步于山间小路,颇幽静,闻蛙声一片。
夜宿石门山,睡前书“石门山游客中心”牌匾,读《孔尚任诗文集》。
曲阜石门山摩崖刻诗是一系统工程,先写后刻再拓,共书刻大字章草九十余字,每字字径长约1米。自2017年4月19日开工,历时六十天,完成书写、凿刻、传拓全部工序。这又是一个集体创作工程,先后有数十人参与。我的一些老同学、老学生和亲朋故交都多次前往鼎力相助。曲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济宁日报的媒体朋友跟踪拍摄报道,留下了许多图文资料。这样的集体创作工程,非个体的案头纸上创作所能比,需要先进行实地考察和整体环境设计,然后书写、凿刻和传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需要体力和胆量。更重要的是,既要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又要有创作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尝试。吾生前幸,有此良机并顺利完成此集体创作工程,衷心感谢曲阜市政府、石门山镇政府、石门山管委会,衷心感谢参与考察设计和凿刻传拓的师友,更要感谢苍天大地圣山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