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仇英《清明上河图》的释惑解读
2020-03-09张玮
◇ 张玮
据明代笔记小说记载,嘉靖年间的宰相严嵩父子非常想得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向官员王忬索求。王忬求真迹不得,于是请画师黄彪摹了一幅进献。后来装裱师向王忬索贿不成,揭露了此事,严氏父子怀恨在心,最终诬陷王忬问斩。这则“因画致祸”的故事有着多个版本,情节也不尽一致,但是都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清明上河图》在书画收藏中为世人所重,而且有摹本存世。实际上《清明上河图》的流传、临仿情况更为复杂。
据不完全统计,《清明上河图》各种摹本、仿本分别藏于世界各地一百余个博物馆。与绘画史上的“多胞胎”不同的是,这些摹本、仿本画面内容和绘画风格不尽相同,无疑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惑。各种研究著作对其缺乏史证的解读和演绎,也让读者莫衷一是,甚至以讹传讹。
中国美术史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单国霖先生编著的《张择端、仇英〈清明上河图〉释惑解读》,不仅以丰富的细节的解说还原历史的真实,同时单先生以深厚的美术史研究的功底,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进行了考订,厘清了许多在美术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件作品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张择端、仇英《清明上河图》的释惑解读,单国霖编,文物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本书内容的第一板块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鉴赏,是以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本为分析对象。关于画卷的命名,当代专家学者对“清明”有几种解释,对此本书作者也进行了严密的推理:“认为‘清明上河’就是指‘清明时节’,包括‘清明节日’在内。”关于《清明上河图》是完卷还是残卷,专家各持己见,郑振铎、徐邦达、戴立强先生认为是残卷,杨新和张安治先生则认为是完卷。作者认同残卷说的观点,并通过考证推理,认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原本是同一幅图,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议题。
书中另一个重要议题为《清明上河图》创作时间的考证。后世一些人认为画卷描绘的是徽宗朝社会风貌,并以此作为解读图中事物的基点。而作者根据金代张著题跋内容,考辨此图应创作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之前,描绘的是神宗、哲宗朝的社会生活状况。书中以比较大的篇幅对《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场景、事物、当时市井生活面貌,如官员被贬出城、官宅被封、商铺萧条、酒楼无客、沿街乞讨等,逐一作以详细解读来印证作者的观点。
正文的第二板块为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鉴赏。相较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关于仇英《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更为薄弱,真本和仿本的问题也更为复杂。
存世《清明上河图》诸版本中,现未见一本是忠实模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作品,即便款识写“张择端”或“摹张择端”等作品也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构图内容不同。究其原因,这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历代收藏秘不示人有关,在那个传播非常有限的时代,能见到此图的人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可以长时间地拿来临摹了。
明末清初的“古物热”,在苏州出现了专门的商业作坊,以古代大师作品之名进行复制,后世将这类作品统称为“苏州片”,《清明上河图》便是其中的热门题材,于是各版本层出不穷。在存世的《清明上河图》中,仇英所绘或托名仇英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占绝大多数。由于伪本众多,以至有学者误以为仇英根本没画过《清明上河图》,甚至提出凡是托名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均为“苏州片”观点。
本书以吴荣光《辛丑销夏记》著录的仇英《清明上河图》(简称“辛丑本”)为切入点,作者查询了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实迹,经过爬梳,析义探微。首先对作者仇英的生卒年作了考证。作者依据对一些画迹和史料的考辨,提出新的意见,即仇英生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卒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后,享年约六十九岁。另一方面,作者对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的收藏鉴赏印做了详尽的考释,论证明人收藏鉴赏印的可信性,这些都为鉴定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为真迹的论断补充了翔实的证据。《辛丑本》的鉴真,解决了仇英《清明上河图》系列诸版本之“原本”的困惑。
在本章节作者对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描绘的各种事物、各项活动、各类行当、各种设施,运用历史材料进行分析,揭示了图中描绘的是明代苏州的社会生活现实,解开了图像背后深藏的历史信息。如“卧守空宅”“宫苑诡秘气氛”等景象,试图索解其背后隐藏的当时政治风云事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第三板块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的比较赏析。创作于九百多年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创作于近五百年前的仇英《清明上河图》,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两图所描绘的场景、事物和风俗制度是历史真实的反映还是艺术的虚构?对两图中存在的疑惑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解读?通过作者对两图的分析比较,读者对上述问题可以得到新的认识。
《张择端、仇英〈清明上河图〉释惑解读》是对《清明上河图》深度研究的一部美术史专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艺术赏读,同时可以深入了解绘画反映出来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特征,手工业、商业行当的发展变化以及投射出来的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形态,并能够清晰一些美术史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