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观众体验的沉浸式艺术展览感官传递研究

2020-03-08王颖晋洁芳以善明

艺术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沉浸式

王颖 晋洁芳 以善明

摘要:长期以来,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主动靠近艺术、理解艺术的欲望。而随着社会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艺术展览形式趋于多样化,出现了一股沉浸式艺术展览的热潮,这种形式有效满足了展览期间观众的体验感需求。本文通过对多感官元素在沉浸式艺术展览中的设计进行研究,并通过由此引起的争议和反思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沉浸式;艺术展览;观众体验;空间艺术;感官传递

中图分类号:J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7-0078-04

观众体验方式一直是沉浸式艺术展览设计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观众的观展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仅仅依靠视觉体验来获取更为广阔的设计市场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观众的需要,不足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如今,艺术越来越多地通过虚拟手段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多感官传递的互动艺术正是吸引观众回归实体展厅的途径。

1当代沉浸式艺术展览

1.1沉浸的基本概念

沉浸式设计的核心为“沉浸”(immersive),即在特定的空间中,运用光、声、电、影像等元素,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让参与者有置身虚拟世界的感觉,从而为参与者提供完全沉浸的体验。每个人对于沉浸的状态应该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沉浸的状态往往在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下产生,状态过程中会有某个明确的目标,目标带来的挑战与个人的感官能力相匹配,与此同时,身体有着及时的行为反馈,人们从中得到一种愉悦感和意义感。

沉浸式设计不仅涉及艺术,而且覆盖到很多地方,不管是商业中心的户外展示馆、各种模拟现实游乐园,还是戏剧舞台上的互动演出,都有沉浸的身影。“沉浸”包含了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及表演艺术等诸多方面,自然衍生为一种独特的富有趣味的艺术表现方式。

1.2何为沉浸式艺术展览

沉浸式艺术展览是指观众可以进入作品中,甚至参与作品创作的一种空间艺术形式,而不是置身于作品外部观看。与传统的展示空间相比,沉浸式展览会使观众的参与感更强,强调的是一种“融入”,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环绕、包裹。传统艺术展主要以陈列展示艺术作品的形式供参观者欣赏,但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们看到的艺术品大多是呆板的、无生命的,缺乏对艺术作品的参与体验。沉浸式艺术展览运用多种科技特效,将艺术作品与观众深度融合,充分调动观众的主动性,在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动下,让观众体验到不同于“单一感官”的静态艺术展览,而是更具灵活性的“多重体验”展览,可以使听觉、触觉等一起被调动起来。

说白了,“沉浸”就是“身临其境”的高阶说法,区别于以往让观众在现场站得笔直,只允许眼睛和大脑飞速运转的传统艺术展览,沉浸式艺术展览需要观众做得就是打开自己,用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来感受展览现场的每一种声音、颜色和画面,在这一锅艺术的高汤中徜徉。这种展览的受众群体大部分为“90后”“00后”的年轻人,这也是它受欢迎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青年的观看者往往有一种在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生活动态的积极性,这便让大量沉浸式的艺术展览成为公众向往的场所。

2沉浸式艺术展览的多感官体验

感官作为一种虚化的情感体验,亚里士多德把它分为5种形式,重点包含眼、耳、口、鼻以及皮肤,对应着人的五感。感官传递体验是由感觉、知觉以及感知者3个过程加以实现的。感觉的产生来自人体内外联动的共同作用;知觉是通过比较不同的外界客体传播的内容而产生的独特认识;感知者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认知,体验各种触动带来的感觉,捕获事物的信息进而学习,这是人的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智慧。多感官体验为艺术展览设计提供了更廣阔的发展可能。感官传递设计是指在观众的参观行为过程中,更迭了过去基于眼睛的直接认知接收信息的局限,加入人的各种感官设计,可以多面地给予受众各种感受触动,极大地改变受众以往单调的体验方式,使受众在这个过程里得到更贴近真实的认知,最终获得更好的沉浸式感官体验。

2.1视觉可视化

在人的五感中,眼睛所看到从而接收到的信息最为丰富,在我们所感知的各种信息里几乎一大部分是由眼睛感知的。因此,长久以来,如何在沉浸式艺术展览中体现视觉感官的独特效果,一直都是设计的重点。例如,草间弥生的《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中,她主要是用圆点来创作,用许多颜色、疏密、形状、大小不相同的圆点来创作,让观众看着她的展览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配色强烈的幻觉世界,其间透露出些许抑郁。在展览环境的整体视觉感受中,观众不仅仅会受到这种环境下所烘托的视觉氛围的影响,也能够被该种环境下的光线引起的变化影响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活动变化。其中,灯光可以强调空间物体的形象、展示空间的气氛、展品的质感,提升展示物品的辨识度。另外,利用色彩营造出的空间氛围,可以作为展示空间引导,进行空间划分,进而优化展示空间的用户体验。

2.2听觉立体化

我们的耳朵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仅次于眼睛,差不多接近10%的身体感知来自人的耳朵。著名的音乐家伯恩斯坦以前提到:大家喜爱的歌曲基本上会符合自身审美的特定的结构性。听觉和视觉的感官体验并没有明显的先后之别,在影像声音和画面恰当匹配的情境下,听觉体验所产生的感官体验使观众沉浸在由图像所营造的感官氛围中,从而视觉体验不会被孤立。

例如,兰登国际艺术团队的“雨屋”(Rain Room)展览中的听觉设计。展厅内,大雨看似连绵不断,但屋内的雨和屋外的雨完全不同。这场室内降雨其实是通过设计师借由精妙的科技装置设置的一种可以感知观众行走的识别系统,行走看雨时听着下雨的声音,使人在雨中漫步的同时不用担心被淋湿,营造出一种美妙真实的特殊氛围。可谓是纷纷雨中过,滴雨不沾身。

2.3触觉体验化

触觉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感官之一。皮肤表面分布不规则地散布着触点,一般情况下,我们手指腹上的触点最多最为灵敏,所以最直接的触觉来源便是我们的手。人今,不少沉浸式艺术展览通过触觉的设计来辅助视知觉的判断。

例如,在teamLab艺术团队的“花舞森林和未来游乐园”展览中,观众的一举一动——无论是近距离地凝视,伸手触摸或践踏一朵花,都会影响到花的诞生、绽放甚至枯萎。在“未来游乐园”展区,创作团队更关注参与者的“创作力”和“合作力”,通过“共同创作”和“沉浸式”体验,让成人和儿童都能在参与中有所得。其中触觉来源于观众的皮肤通过外在物体刺激而直接产生,通过与视觉的协作配合,身边物质的整个质感显得更为真实。触觉感受在展览馆中的体现形式往往是采取逼真的影像设计,观众可以去触碰使它发生变化。触觉体验十分真切地让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体验是多维度、立体化的感知。

2.4嗅觉情境化

嗅觉是最直接的感觉。空气中的味道可以激发出我们的某些记忆,而且可能伴随有一些感性的触动。有些心理学者认为:气味的产生会使人类潜意识形成某些感触,并作出基于此的决定和选择。

例如,在“畀自:当代香水设计师展”展示空间中,展览名称中的“畀自”其实表达的是“鼻子”,主旨就是强调这是一个以“闻”为主题的展示空间。这种展示装置采取闻的方式把各种海阔天空的创意与嗅觉联系起来,不是单纯地采取香水就应该在小瓶子中这种单调融入的设计方法,脑洞大开的设计者们采取的是让各种香味散发弥漫开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良好的设计效果。香气如同突然出现的灵感,鼻子会把情感和欲望印刻在脑海中,轻而易举地勾连观众的各种回忆。

2.5味觉再现化

酸、甜、苦、辣、咸等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提起的味觉感受,味觉指的是各种有味道的物质通过味蕾而引起的一些反应,它能够唤醒我们的记忆。有别于其他感觉器官的装置设计,艺术展示中比较难以通过直截了当的味觉设计方式来设置沉浸式的艺术装置。正是因为这样,假设一个艺术展览中存在味觉感受的展示方式,就会让人觉得特别的新颖有趣。

例如,纽约的CrowdArt艺术团队带来的以“棉花糖与白日梦”为主题的沉浸式互动艺术展览。既然名字里有棉花糖,展览里肯定少不了棉花糖本身。一进展厅,就会有棉花糖大使现场制作,并免费赠送给每一位参观者。在展览中间的位置还会有一位可爱的棉花糖大使,不同的是觀众这次如果想要领取升级版棉花糖,必须回答出正确的暗号,互动性十足,身处其中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五感盛宴。不过,可食用的沉浸式艺术展览装置有其天然的限制:食品有保质期。因此,它的互动时间相对短暂,但它为观众提供的愉悦感在其他互动艺术中是难以实现的。它还能使能量转换成为观众的生命,而不是像大多数装置展览结束后被毫无意义地堆积在仓库或垃圾堆里。

3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各种外界内容刺激人类的感知器官,这些感知器官综合吸收所接收到的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归纳融合,进而产生更周全的信息,达到一种立体化的通感体验。众多的空间行为研究和心理方面著作分析提到:我们对来自五感的讯息进行联系整合,其产生的结果感受比个人只是通过单个感官刺激获得的感知感受高出几十倍。所以,采取多种感官综合联系的感知设计是一种特别好用的展览设计手法,在沉浸式的艺术展示空间中结合五感一同设计会获得十分出彩的效果。

然而,尽管沉浸式展览现场非常震撼,但一些观众却对此提出了怀疑,认为欣赏画作还必须考虑大屏幕的播放速度,这让人不自由。也有人指出,虽然想要看到梵高的真迹是非常困难的,但用“幻灯片”的方式就可以称为“梵高作品展”,这让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有些失望。过多这样的展览可能导致审美疲劳。以所谓的“网红艺术展”为例,它虽然有很多互动性强、场景布局华丽、主题噱头性强的沉浸式艺术展,但由于缺乏内涵,仅被公众视为拍照打卡的场所,可能使艺术向娱乐化和商业化发展。

4结语

如今,多感官体验是沉浸式艺术展览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既反映了艺术展览的进步,也给展厅、创作者和观众带来了更多的考验。多感官体验的基本设计方法是通过多种感官装置设计,使观众能够同时体验到多种感官感受,增强艺术展览的视觉震撼,还可以调节色调、色温等对比提升观众的兴趣,提升感官享受,完成通感体验。艺术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与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沉浸带来的体验感有助于打破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隔阂,它也符合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也许这是一个大趋势。但设计者也要抱着居安思危的态度理智谨慎地思考这个问题。未来的艺术作品必然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但什么是关键、什么是值得探讨的,才是人们真正应该关注的。

作者简介:王颖(1995-),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会展空间设计。

晋洁芳(1973-),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外空间设计。

以善明(1997-),女,广西桂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会展空间设计。

猜你喜欢

沉浸式
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上的应用
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