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0-03-08曾亚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艾滋病诊断

曾亚敏

[摘要] 目的 探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市收集的100例艾滋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接受过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对比分析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诊断早期、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 结果 经核酸、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3.33%)高于抗体检测(75.00%);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7.50%)高于核酸检测(75.00%);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96.55%)高于抗体检测(80.36%);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88.64%)高于核酸检测(71.43%)(P<0.05)。 结论 在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而在艾滋病感染的中晚期诊断中,抗体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则均较高。因此,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各有优势,临床医师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方式,如有必要,可尝试将二者结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检测艾滋病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帮助医师尽早确诊艾滋病,早期予以患者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 艾滋病;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4-012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and antibody testing in the diagnosis of AIDS. Methods The complete clinical data of 100 AIDS patients collected in our city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100 patients received antibody testing and nucleic acid testing.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and sensitivity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and antibody testing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IV infection have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93.33%) of early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nucleic acid tes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tibody testing(75.00%).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97.50%) of the middle and advanced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antibody tes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ucleic acid testing(75.00%). The sensitivity(96.55%)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diagnosing early HIV inf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tibody testing(80.36%). The sensitivity of antibody testing in diagnosing middle and advance HIV infectio (88.64%) was higher than that(71.43%) of nucleic acid testing(P<0.05).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IDS infection,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in early HIV infection are high, while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middle and advanced AIDS infection,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antibody detection are both high. Therefore, nucleic acid testing and antibody testing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Clinicians should choose appropriate testing methods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If necessary, the two can be tried to combine further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clinical testing for HIV infection. If necessary, try to combine the two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clinical detection of HIV infection, help physicians diagnose AID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give patients corresponding antiviral treatment early.

1.3.4 WB蛋白印迹法详述方法  (1)分离蛋白质:将HIV裂解成不同片段,依据目的蛋白性质,利用电泳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按分子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病毒不同蛋白;分离后,借助小刀去除样品墙的上边缘,于胶板右上角切一小口帮助定位,放入转移缓冲溶液待用。(2)电转移:将一块PVDF膜剪成合适大小,将其浸泡于甲醇(1 min),放入转移缓冲溶液待用;制作胶膜夹心;连接电源,于4℃条件下维持恒压100 V,1 h。(3)免疫检测:①膜染色:断开电源,取出转移盒并分开各个部分,将PVDF膜放入容器中,以TBS缓冲溶液清洗;剪下5 mm宽的膜放入另一容器中,将其浸泡于染色液(1 min),在脱色液中脱色30 min,确认蛋白质转移至PVDF膜。②膜的封闭、清洗:对于未染色的膜,倒出TBS缓冲溶液,加入3%封闭缓冲溶液,摇动时间在1 h以上;倒掉3%封闭缓冲溶液,以TBS缓冲溶液清洗3次,5 min/次。③一抗:倒出TBS缓冲溶液,加入0.5%封闭缓冲溶液10 mL、适量一抗,摇动时间在1 h以上;倒出封闭缓冲溶液及一抗,以TBS缓冲溶液清洗2次,10 min/次。④二抗:倒出TBS缓冲溶液,加入0.5%封闭缓冲溶液5 mL、适量二抗,摇动时间为0.5 h;倒出封闭缓冲溶液及二抗,以TBS缓冲溶液清洗2次,10 min/次。⑤检测:倒出TBS缓冲溶液,加入显影剂,摇动PVDF膜,当能清晰看到显色带,30 min内以蒸馏水清洗PVDF膜3次;进行特异性抗体孵育后与酶标二抗共同显色,根据其出现两条以上的条带判定HIV阳性。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以WB蛋白印迹法确证HIV-1抗体阳性作为临床检查艾滋病感染的诊断金标准,分别统计分析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的结果,计算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早期、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判定标准:①诊断符合率=确诊例数(真阳性)/总检测例数×100%;②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WB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

经WB蛋白印迹法确证,本研究100例艾滋病患者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60例,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40例。经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58例(其中56例经金标准确诊),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42例(其中30例经金标准确诊);经抗体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56例(其中45例经金标准确诊),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44例(其中39例经金标准确诊)。

2.2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结果比较

以WB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结果比较

以WB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核酸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早、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比较

以WB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高于抗体检测;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高于核酸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具有死亡率高、传播性强等特点,目前临床无任何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能治愈艾滋病。据相关报道,2016年3月国内报告显示,法定传染病575 400例,其中,死亡1544例,而艾滋病的死亡率高达80.1%(1236例),死亡率极高[10]。针对现状,有学者研究认为[11-12],由于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临床要想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所能依靠的办法只有提高艾滋病确诊率,可见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对于预防HIV感染、控制艾滋病传播及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需对艾滋病的诊断工作予以重视。

在临床检测中,一般的HIV感染检测指抗体检测,而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RNA首先出现,这时采用核酸检测会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13]中的相关要求,所有筛查实验呈阳性反应的标本不可出具阳性报告,需经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阳性后方可出具HIV抗体-1型阳性(或HIV抗体-2型阳性)确证报告。HIV是人类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所谓逆转录病毒,即病毒侵袭宿主细胞后,将自己的单链RNA作为模板,遵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于逆转录酶作用合成cDNA,而新合成的cDNA会插入宿主的核DNA中,伴随宿主DNA复制、转录、翻译,最终达到扩增目的病毒的目的,加快艾滋病感染的病程进展。其中,HIV-1占世界艾滋病感染的比重极大,HIV广泛存在于感染者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精液及乳汁中,以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最高。HIV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较高的攻击能力,能够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缺陷,其主要攻击目标为CD4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受到攻击后,其细胞数量及功能均会受到较大影响,进而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最终导致一系列免疫缺陷综合征,直接危及生命健康。

诊断符合率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性概念,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病毒RNA,那么核酸检测定可准确检出感染情况,且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而随着抗原的产生,抗原检测方法可检出患者是否有感染情况,当患者出现抗体,则采用抗体进行检测会取得更高的检测率及灵敏度。因此,在不同检测时间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所得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均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诊断后,取得了如下结果:经检测,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3.33%)明显高于抗体检测(75.00%);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7.50%)高于核酸检测(75.00%);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96.55%)显著高于抗体检测(80.36%);而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88.64%)高于核酸检测(71.43%)(P<0.05)。上述多项结果显示,在早期艾滋病感染诊断中,核酸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明显高于抗体检测,说明该检测方式对早期艾滋病感染的诊断具有确切效果;而对于中晚期艾滋病感染的诊断,相较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显然更高,说明抗体检测对中晚期艾滋病感染的诊断具有明确效果。孙强[14]研究认为,在HIV感染早期,核酸检测的准确性高于抗体检测;而在HIV感染的中晚期,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则高于核酸检测,临床工作者需结合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为其选择更为合适的检测手段。该学者经研究取得的實验结果为其观点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经核酸、抗体检测,核酸检测35例早期HIV感染者的准确率(94.29%)明显高于抗体检测准确率(71.43%);经核酸、抗体检测,抗体检测31例中晚期HIV感染者的准确率(93.55%)则高于核酸检测(74.20%)。由上可知,本研究结果同该学者研究结果相似,具有一定可信度。

核酸检测通常分为定性、定量两类,前者主要用于辅助诊断HIV感染,后者则多用于监测HIV感染者的病程进展及其抗病毒治疗效果。其中,定性检测往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此种技术具有灵敏度较高、操作快捷简便等优点,基于此,核酸检测可测定机体外周血的病毒含量,进而准确、有效地诊断HIV感染,被临床认为是HIV早期诊断的有力手段之一[15-16]。艾滋病核酸检测包含HIV-1 RNA检测及HIV-1 DNA检测,直击艾滋病病毒的RNA或DNA结构,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进而诊断其有无病原体感染。在艾滋病患者中,HIV侵入人体且进行大量复制后,会产生较多RNA片段,核酸检测借助可病毒载量检测法对早期艾滋病感染进行辅助诊断,而随着人体机能的增强,病毒载量会显著性降低,同时转而出现抗原、抗体,提高灵敏度。就是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高于抗体检测,而抗体检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较低的原因,本研究考虑与以下几点相关:①艾滋病患者急性感染HIV初期、快速而广泛的免疫细胞破坏及HIV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不受控制)的持续时间为4周左右,在此期间,HIV病毒传染性极强,多数HIV感染患者体内均呈过性的高病毒血症状态,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加之抗体未出现,导致抗体检测难以检测患者感染情况,检测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不高[17-18]。②艾滋病主要病原体为HIV,在临床中,患者检测HIV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确诊为艾滋病,HIV感染过程中,病毒RNA及病毒抗原往往先于抗体出现(1~2周),而核酸检测方式对病毒RNA的灵敏度较抗体检测更高,有利于早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HIV感染,进而提高其对艾滋病的诊断符合率和灵敏度。③临床所存在的某些特殊情况实际上也容易导致抗体检测艾滋病结果不稳定。一般而言,抗体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艾滋病感染患者体内抗体确诊艾滋病,但对于艾滋病感染患者来说,当疾病进展至晚期时,部分患者因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抗体滴度会下降至无法达到抗体检测需求,加之病毒大量复制,进而中和导致HIV抗体检测结果产生不确定性,影响检测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这时,临床便需采用或结合其他检测方式诊断艾滋病[19]。

抗体检测包括HIV抗体筛查(初筛、复筛)、HIV抗体确证试验,ELISA为抗体初筛检测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一种检测方法,目前研究显示[2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ELISA的试剂已开发至第4代。第4代试剂并非术简单叠加、融合抗原和抗体,而是将P24抗原、HIV抗体进行有效结合,使二者集中于一个微孔内,进行HIV反应,并于抗原检测系统中加入生物素-链亲和素放大系统,由此提高ELISA检测反应灵敏度,提高抗体检测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相较于第3代试剂,第4代试剂敏感性较高,且可缩短“HIV窗口期”,缩短周期为4~9 d,然而根据现有的医疗条件来看,第3代试剂更适用于目前的临床检测条件,且其检测艾滋病的灵敏度本身也较高。“HIV窗口期”即人体感染HIV后,通常需要2~12周(约42 d),血液中才能检测到HIV抗体,在这段时期内,常规检测技术根本无法检测出患者是否携带HIV,因此,缩短HIV检测窗口期对尽早确诊艾滋病具有积极意义。相关文献指出[21],当血浆病毒载量>5000拷贝/mL时,核酸检测可作为诊断HIV-1感染阳性样本的诊断依据,并认为阳性样本病毒载量高的原因与艾滋病感染者病情以及对治疗药物的耐药性相关,且患者感染HIV后,其病情进展速度同血浆中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但对于中晚期艾滋病感染患者而言,随着其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体内病毒不断进行复制,病毒载量又呈现出持续增加情况,可见,人体内的病毒载量水平并非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是同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随人体免疫力变化而变化,采用核酸检测灵敏度不高[22-23]。除病毒含量伴随艾滋病病程不断变化的因素影响外,核酸检测还存在一定不足,譬如,此种检测方式容易受到病毒亚型的变异影响,且对血液样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及运输均有较高要求,否则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故检测成本相对于抗体检测较高,在临床中的使用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因此,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检测结果便会出现不确定性,诊断灵敏度会较早期检测下降,所能起到的作用是辅助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同时指导其用药,即中后期核酸检测难以准确、有效诊断艾滋病感染,而抗体检测呈现与之相反的原因。与此同时,当中晚期艾滋病患者产生了足够被检出的抗体后,抗体便会一直出现,这十分利于抗体检测完成对HIV感染的诊断,提高灵敏度,进而确证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感染,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用于艾滋病患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核酸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艾滋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而抗体检测能够将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显著提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而鉴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的不同优势,临床可针对艾滋病感染的不同进程,为患者选择相适应的检测方式,以便医师取得更为可靠的数据资料,准确评估艾滋病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因核酸、抗体检测艾滋病均存在相应不足,本研究建议将两种检测方法相互配合进行检测,以相互弥补缺陷,扩大优势,提高艾滋病诊断的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最终帮助医师评估艾滋病感染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臧旭. HI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19,36(4):376-379.

[2] 王丽艳,秦倩倩,丁正伟,等.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4):62-65.

[3] 付玉海. 血清学与核酸檢测在无偿献血血液传染性疾病筛查中的作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112, 114.

[4] 王晓红. 对比探究HIV早期感染检测诊断中不同HIV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运用[J]. 医药前沿,2018,8(24):128.

[5] 梁连辉,王军,蔡常辉,等. 磁珠法在提取核酸HIV-RNA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 25(17):2877-2879.

[6] 方宁烨,唐凯玲,庞贤武,等. 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优化艾滋病“一站式”诊断流程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19,25(3):186-189.

[7] 于佳佳. 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在HIV诊断中的优势探讨[J]. 临床研究,2019,27(8):20-21.

[8] 师毅,杜娟花. 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与免疫印迹法确诊结果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15(1):51-52.

[9] 沈银忠.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J]. 传染病信息,2019,32(1):16-20.

[10] 段星,魏柯雯,范文成,等. 核酸定量检测应用于HIV-1感染诊断的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10-12.

[11] 田雨,沈長新,蒋岩. 尿液HIV-1抗体检测技术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7):579-581.

[12] 杨科,杨正培,程周恒,等. 扩大检测HIV抗体在发现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评价[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6):662-665.

[1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6,6(6):401-427.

[14] 孙强. HIV感染患者中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的应用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2019,41(5):675-676.

[15] 沈蕊,裴丽健,岳志远,等. 三种类型HIV抗体检测技术的方法学评价[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5):324-327,344.

[16] 孙春玲. 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8, 19(8):29-31.

[17] 徐俊,郭楠,刘敏. 酶联免疫法筛查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1):53-56.

[18] 叶祖兴,刘丽娜,何林璞. 酶联免疫联合核酸检测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37(4):766-768.

[19] 高敏,吴守丽,严延生. HIV抗体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4):308-310,封3.

[20] 郭宏. 抗-HIV ELISA检测结果分析及灰区设置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6):691-693.

[21] 乔亚萍,王潇滟,苏敏,等. 2015-2017年中国HIV暴露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情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9):1111-1115.

[22] 缪礼锋,沈月兰,吴建军,等. 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病毒载量辅助诊断的意义[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3):150-154.

[23]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等.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22-226.

(收稿日期:2020-07-01)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艾滋病诊断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