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7刘致秀南亚男

广州化工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速率基础

卿 嫦,刘致秀,南亚男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在传统的基础化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单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主要通过练习法以题海战术巩固公式和相关计算,而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对抽象的化学概念、方程式死记硬背,反应原理更是一知半解,因材施教更是无从谈起,很多学生还存在着理解能力和自制力差,学习意识单薄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针对一个化学反应或概念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预估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完成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同时进行充分地讨论,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发现自身不足进而主动吸取知识,学习过程由同学自主完成,教师从旁指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基础化学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大纲不明确

基础化学所涉及的专业十分广泛,如石油、医学等专业都可作为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很多理工学科的必修课,可是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大纲,基础化学作为公共基础课无法采用统一标准授课,内容侧重点和授课方式也不尽相同[1]。

1.2 授课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化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我校的基础化学教学现状是师资力量过硬,超半数教师为研究生学历且都较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会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好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同时也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慕课小视频的使用、增加趣味小实验以及将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等都已成为常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阶段。

1.3 学生缺乏学习意识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甘肃省内各中专院校,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缺,自制能力差,家长疏于管教,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同时中专时期的“散养式”教育导致个别学生无视校纪校规,不服管教,做事易冲动,甚至厌学逃学沉迷网络游戏。

2 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

探究式教学法一经提出就被许多教育学家所推崇,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许多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均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其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单方面讲授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吸收知识,而是转变思维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地吸收知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从过去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变成“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讲什么”。

2.1 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必备基础。基础化学在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续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同时帮助学生们打良好的化学基础理论,形成较好的化学思维模式[3]。

2.2 制定不同学科下的教学大纲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大纲的不同要求和学校的现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基础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重点和内容,选择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专用教材。针对我校石油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其教学大纲计划64学时,目前我校能源工程系石油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赵玉娥主编的《基础化学》[4],该教材是专门针对职业院校理工科学生的基础教材,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而针对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基础化学作为一年级新生的必修基础课,教学大纲计划54学时,应侧重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大部分内容。推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李雪华、陈朝军主编的《基础化学》[5],该教材是专门为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等专业编制,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2.3 优化授课模式

在基础化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法是老师针对讲授的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整个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参与者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该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查询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与之相配合的基础化学实验课,需针对理论课上得出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提出实验计划明、确实验目的、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后通过讨论总结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学到的知识和个人的学习心得。将理论课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4 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虽然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且学习水平普遍较差,但是我校化学教师年轻化,学生沟通障碍较小,课堂上和学生交流频繁,课堂气氛自由活跃,就目前情况而言,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学习和其他科目相比较学习兴趣较浓,学习效果较好,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也较高,通过授课教师对授课模式的转变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逐步改善学生基础化学的学习观念。

3 具体教学实例

3.1 所用教材

我校普通基础化学课程采用的课本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吴华、董宪武主编的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6]。本书注重改善了教学体系,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精简了计算推导删除太深的理论,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加了知识扩展和新观念新技术。

3.2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讲解实例

3.2.1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速率是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一小节内容,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活化能和碰撞理论,作为授课教师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述方法并给出HI(g)的分解反应方程式:

2HI(g)=H2(g)+I2(g)

3.2.2 引导同学发现问题

引导同学们发现HI(g)的分解反应中的疑点:

(1)若该反应能够发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碰撞理论)?

(2)寻找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3)查找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产生的原因(活化能)。

3.2.3 回答问题

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查资料回答上述问题,每个问题都对应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答,使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3.2.4 集体讨论

讨论时间大家畅所欲言,对同学们在研究该反应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汇总,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1)该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

(2)改变反应条件对该反应有哪些影响?

3.2.5 设计相关实验

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引导同学们自主设计HI(g)的分解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验证之前的猜测。

(1)改变反应物HI(g)的浓度(验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改变反应时的温度(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改变反应时的压力(验证压力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使用不同的催化剂(验证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改变其他反应条件进行实验(试图发现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2.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力和催化剂。这些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为:该反应如果能够发生,需有分子间的碰撞,同时反应物的需要有足够的能量,而活化能越大分子间的有效碰撞就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3.2.7 组织学生撰写学习总结

学习结束之后组织学生对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自身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正方向等进行总结并且填写总结报告。

4 结 语

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知识碰撞新观点不断产生。但教学大纲中计划的2课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加之实验课程的验证至少需要8课时,学习周期较长,对实验仪器和试剂需求量大。随着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不断尝试,相信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速率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速度和速率有什么不同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不同冷却速率下低压转子钢30Cr2Ni4MoV的凝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