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肝转移患者Zta 蛋白表达与EB-DNA检测相关性研究*

2020-03-05邹嵩汪琛

江西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拷贝数鼻咽癌血浆

邹嵩,汪琛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1.微创介入科;2.肿瘤科,赣州341000)

鼻 咽 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在 我国属于常见恶性肿瘤, 其发病存在一定的地域因素,多发于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其中70%-80%的患者初诊就合并颈部转移淋巴结, 更为严重的是,有6%-15%的患者初诊时即出现远处转移[1-4]。鼻咽癌与EB 病毒(EBV)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存在研究表明[5],在NPC 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析和监测疗效、 复发或转移以及预后预测中, 血浆EBV-DNA 检测都具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Zta 蛋白是EBV 立即早期基因BZLF1 编码的蛋白,该蛋白通过调控病毒基因使病毒顺利的复制、 包装、感染,同时Zta 也调控了细胞内基因,影响了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凋亡,并且能够使得裂解感染期基因疯狂表达,使得鼻咽部上皮细胞产生癌变[6]。 目前, 已存在一些关于EB-DNA 检测对鼻咽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但在Zta 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明确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血清EBV-DNA 与Zta 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一种治疗EBV 感染疾病时针对Zta 蛋白的靶向治疗方法, 为EBV 感染以及针对Zta 蛋白的靶向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间我院诊断为初治鼻咽癌的患者40 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0-70 岁,平均(47.35±10.17) 岁; 肿瘤最大径:≤3cm 者29 例,>3cm 者11例; 转移瘤数目:≤3 个者31 例,>3cm 者9 例;未分化非角化鳞癌6 例、低分化鳞癌15 例、中分化鳞癌19 例;Child-Pugh 分级[7]:A 级32 例、B 级8例。 纳入标准:鼻咽癌患者并于我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发生肝转移患者;肿瘤最大径≤5cm;肝转移肿瘤数≤5 个;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外周血EBV-DNA 检测:清晨采集鼻咽癌患者外周静脉血3mL, 并用1500r 离心机离心10 min,吸取离心后上层血浆,随后按DNA 提取试剂盒指示操作,提取的DNA 加入缓冲液至-20℃冰箱保存,用荧光定量PCR 仪(美国ABI 7900)检测EBV-DNA 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血清样本采用含2%小牛血清的磷酸缓冲盐溶液稀释,Zta-IgG 和Zta-IgA 的检测浓度分别为1:200 和1:20,随后在每孔种加入100μl 稀释血清。 在37℃下孵育1h, 经缓冲液冲洗5 遍后再加入标记后的IgG和IgA 抗体,再次孵育、冲洗,加入显色剂37℃显色15min,终止显色后用酶标仪(Thermo Scientific Varioskan LUX)检测吸光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性别、 不同肿瘤最大径、不同转移瘤数目以及不同分级患者EBV-DNA 拷贝数;统计患者Zta-IgG 和Zta-IgA 的相对光密度值,并分析其与EBV-DNA 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建立完整数据库,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达,用t 检验法进行比较,对鼻咽癌肝转移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EBV-DNA 拷贝数差异情况 男性患者、肿瘤最大径>3cm、转移瘤数目>3 以及Child-Pugh 分级为B 级的患者EBV-DNA 拷贝数略高于女性、肿瘤最大径≤3cm、转移瘤数目≤3 以及分级为A 级的患者,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鼻咽癌肝转移多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3cm、转移瘤数目>3 以及Child-Pugh 分级(B 级)是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危险因素,(OR>1,P<0.05),详见表2。

表1 患者一般资料EBV-DNA 拷贝数差异比较

表2 鼻咽癌肝转移多因素分析

2.3 患者zta 蛋白表达与EBV-DNA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患者Zta-IgG 和Zta-IgA 的相对光密度分别为(1.63±1.04)和(1.71±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Zta-IgG、Zta-IgA 与EBV-DNA 水平均为正相关(r=0.187,P=0.023;r=0.213,P=0.017),见表3。

表3 患者zta 蛋白表达与EBV-DNA 水平的相关性

3 讨论

大部分NPC 患者癌细胞中均检测存在EBV基因组成分,并且有研究表明[8]NPC 患者外周血中EBV-DNA 水平会随肿瘤消长而发生变化,EBVDNA 检测能有效监测NPC 的发生、发展情况。 Lin等[9]通过比较99 例NPC 患者血浆和原发肿瘤的EBV 基因型,并且对PCR 产物进行测序,从而证实了整合了EBV 的鼻咽癌细胞是血浆EBV-DNA 的主要来源。Wang 等[10]通过PET-CT 结合EBV-DNA检测对经过治疗后的NPC 患者进行了随访, 发现治疗后血浆中可检测到EBV-DNA 水平的36 患者均出现了NPC 复发, 而未检测到EBV-DNA 水平的5 例患者均未出现NPC 的复发, 并且该方法的灵敏度优于PET-CT。 与治疗前血浆EBV-DNA 水平相比, 治疗后EBV-DNA 水平对于NPC 的复发转移具有更大的预测意义, 尤其是治疗后患者血浆EBV-DNA 水平能否及时降到0 直接关系到NPC 的复发[11]。 并且,有相关研究表明EBV-DNA水平与我国2008 TNM 分期呈正相关。 目前,有关于EBV-DNA 具体的入血机制尚未完全被人们了解,但以下两种机制被大多数人接受:其中一种机制认为,血浆EBV-DNA 水平与肿瘤细胞凋亡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细胞凋亡时,DNA 通常被脱氧核苷酸酶切割裂解,形成181 bp 以内的小片段,故猜想其入血与细胞凋亡裂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另一种机制认为,EB 病毒通过潜伏周期转变为溶解复制周期以后,对细胞结构、周期,染色体变化以及宿主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2]。

EBV 在裂解期所表达的病毒蛋白可分为立早蛋白、早期蛋白以及晚期蛋白3 类。 其中,早期蛋白与病毒DNA 复制有关,晚期蛋白与病毒包装有关,而立早蛋白则主要负责前2 种蛋白的转录,在EBV 进入裂解期起着关键的作用。 Zta 蛋白就是EBV 立早基因BZLF1 编码的蛋白, 同时也是最重要对的立早蛋白之一, 并且该蛋白能够促进早期和晚期蛋白的疯狂转录表达, 使得EBV 由潜伏期进入裂解期[13]。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Zta 蛋白不仅仅会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 甚至通过多途径影响着宿主蛋白的表达。 一方面, 该蛋白具有螺旋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蛋白发生作用;另一方面,该蛋白与AP1 家族具有同源性, 能够与宿主细胞基因启动子发生结合,进而影响宿主细胞蛋白的表达、转录[14,15]。

本研究对鼻咽癌肝转移患者一般资料EBVDNA 拷贝数进行比较, 结果提示鼻咽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后,在肿瘤转移数目、肿瘤最大径之间存在差异时,其EBV-DNA 拷贝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 而有研究显示未发生转移患者EBV-DNA 拷贝数明显低于转移患者。 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3cm、 转移瘤数目>3 以及Child-Pugh分级(B 级)均是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且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Zta 蛋白表达与EBVDNA 水平呈正相关, 可见患者Zta 蛋白与EBVDNA 水平均可作为评价鼻咽癌肝转移的指标。

综上所述,Zta 蛋白和EBV-DNA 水平均可作为诊断EBV 感染的指标,在临床上对于EBV 的预防与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拷贝数鼻咽癌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线粒体DNA拷贝数在儿童脑性瘫痪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异机制及疾病预测价值分析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胎儿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与产前超声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DCD1基因拷贝数差异分析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