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标准化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

2020-03-05吕保良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合作项目民机高端

吕保良 张 华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28)

高端装备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以及高附加值和高风险的特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采用国际合作方式来分担高端装备研制风险、共享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各大制造商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高端装备的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国内外相关方在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方面需要大量的标准作为依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中外合作不断深入,标准化在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重点以民用航空装备国际合作项目为背景,对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便于为提高航空装备领域国际合作项目的标准化工作效率和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提供支持,也为其他领域“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标准化工作规划与实施提供借鉴。

一、国际合作项目特点和标准化工作需求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融合了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和较成熟的成果,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的顺利、高效开展,需要一系列标准的指导和规范。然而,高端装备国际合作的涉及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国内外在文化体制、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和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一般不能直接按照有关国家或企业现有标准和传统惯例来处理国际合作项目中面临的众多新需求与新问题,这就需要在标准化工作机制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以便于有效解决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和技术协调问题。

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类别众多,有关装备类别、产品型号、技术特点和市场范围等差异性也较大。分类方式和划分原则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类别,各类别所具有的特点和标准需求就会有所不同。装备自身的功能、性能、结构等特点不同,则其所需要的标准专业范围就会有区别;装备的市场定位、主要利益相关方、研究条件和标准化基础不同,则其所需要的标准级别、专业类别、内容指标要求等也有所差异。因此,针对各类高端装备自身的技术和市场特点解决其标准化需求问题,是开展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标准化服务的核心目标。

对于民用航空装备国际合作项目来说,主要相关方的“技术基础、资金投入、风险分担、市场份额、收益分配”等这些因素对整个项目有关键性影响。但对于其遵循的标准来源来说,“技术”和“市场”应该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研制过程中,技术主导方的标准肯定作为优先选项;客户服务过程中,目标市场的标准需求不得不满足。[1]

二、国际合作项目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涉及的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不仅体现在标准化基础和管理体制方面,而且由于文化基础、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和标准资源等方面的差异,相关人员对相同的标准条款的理解也难免会有差异。要想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就需要建立协调一致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打通相关方的管理与技术沟通壁垒,促进形成有关领域对标准化工作达成“共识”,并在标准选用原则和选用范围等方面达成“统一”。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沟通工作,在进行标准化技术交流和合作之初,首先就要建立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二)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基础

由于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通常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可能涉及十几家大型企业,往往相当于某个行业,甚至是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高端装备国际合作的目标、内容和主要相关方职责分工、权益分配等,这些是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也要与整个国际合作项目相协调。例如,在民用航空装备领域,中俄主要围绕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的研制项目开展合作,那么中俄民用航空装备的标准化合作的重要目标,首先就是满足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的标准需求。中俄双方在建立有效的民用航空装备标准化工作机制之前,需要各自将标准化法规文件、以往标准化工作经验、现有标准资源、标准化人才队伍和保障条件等梳理出来,然后提出标准化领域急需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再由中俄双方的标准化工作机构进行初步沟通和协调,共同筹备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以便于有效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

(三)标准化工作程序和规则的制定

工作机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贯穿工作的各个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等管理文件,是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的重要环节。通过标准化工作管理文件,对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方法的确定具有决定性影响,通常需要对工作目标、原则、流程、各相关方职责、有关保障资源条件和协调沟通机制等进行界定。[2-3]

三、民用航空装备领域国际合作标准化实践

(一)中俄民机标准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为建立有效的标准化合作机制,满足远程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中俄合作项目的标准需求,通过中俄标准化部门的多轮协调和沟通,基于双方工业部门和标准化管理等部门的支持,通过双方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的协调沟通,以及双方主要研制单位的共同合作,成立了中俄民机标准专题组,建立了工作制度和管理文件,并持续推进中俄民机标准互换互认等工作的开展。

中俄民机标准合作机制的建立及有关工作的开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六个步骤:初步沟通、探讨途径、制定程序、进行互换、推进互认,以及进一步深化推进有关标准草案或标准化文件的联合编制工作的开展。如果根据标准化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实效来归纳,前两个步骤可以算作第一阶段,完成双方标准化工作之间的“破冰”和合作机制的筹备;中间三个步骤,属于正式互换互认工作的开展阶段;之后,双方的合作逐渐深化,进入第三阶段。综上所述,中俄民机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和发展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中俄民机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和发展路线示意图

(二)中俄民机标准互换互认程序和管理规则

在中俄民用航空装备国际合作项目中,借助于中俄民机标准专题组的沟通和协调,双方在第二次工作会上就对中方提出的标准互换互认工作程序进行了讨论和确认。该文件规定了中俄民机标准互换互认的工作目的与依据、组织与职责、工作原则与程序,以及分类管理、计划制度、会议制度、协调机制、更新机制等要求。

在中俄民机标准互换互认工作程序的指导下,中俄双方开展了持续有效的标准化工作合作和交流,并根据有关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的新需求,又编制了中俄民机互认标准使用管理规则,对互认标准目录和文本的管理及互认标准信息跟踪与反馈等提出了要求。

(三)中俄联合编制标准化技术文件管理规则

由于中俄合作研制的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标准需求量巨大,单纯依靠通过互换和互认得到的标准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为这些标准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体现的是以往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新型民机研制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面临的日益提高的性能指标要求,以及跨国合作所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等,只能通过编制新标准和新文件来解决。[4]

在此背景下,中俄编制并确认了联合编制标准化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则,以便于指导双方针对新需求、新领域、新技术和新形势,开展更加深入的标准化合作交流。

四、研究与实践总结

高端装备的国际合作项目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建立,是标准化合作交流逐渐深化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的模式和方法,要结合高端装备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国际合作相关方的标准化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确定。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应对高端装备国际合作主要相关方所在区域和有关国家的标准化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和掌握,保证各项文件制度和工作开展的合法合规;

2.主要相关方的标准化工作目标应一致,要以满足进行国际合作的某型或某类高端装备的标准化需求为目标;

3.主要相关方的标准化工作原则应一致,保持互惠互利原则和公平对等原则;

4.主要相关方的标准化工作步骤应一致,应定期进行工作交流和技术研讨,由浅入深,逐步开展;

5.制定体现高端装备国际合作项目特点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流程、工作语言和各相关方职责,对于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建立和有关工作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高端装备国际合作过程中,涉及的管理文件起草、技术标准的分析研讨、各种交流讨论会议纪要整理和各自进行的预先准备等,工作量大、难度高、问题复杂,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各相关方均需立足大局围绕合作目标主动推进,或某一方主动推进其他相关方积极响应,是国际合作标准化工作机制能够顺利运行和持续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猜你喜欢

合作项目民机高端
高端油品怎么卖
我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进博会江苏签订55个合作项目 总规模近50亿美元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基于Stateflow的民机液压控制逻辑仿真与验证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爱普生与南方文交所战略合作项目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京圆满举行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
民机研制风险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