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七彩山鸡繁殖性能的笼养技术措施
2020-03-04作者陈国胜卢桂强何道华梁雅妍郑坚
◆作者:陈国胜 卢桂强 何道华 梁雅妍 郑坚
七彩山鸡(Phasianuscolchicus),因其毛七彩斑斓而得名,又称雉鸡,简称山鸡,俗称野鸡,由美国育种专家选育而成,原种生长在深山密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现在我国养殖的七彩山鸡大部分是从美国引进的、经人工驯化和培育的品种,现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七彩山鸡适应性强、既耐高温又抗严寒、性情活泼、善于奔走腾飞、游走觅食、食性杂、食量小、喜欢各种昆虫、小型动物、作物种子、草籽、嫩草、嫩枝叶等,适合全国各地养殖。七彩山鸡肉质细嫩、鲜美、具有野禽风味、营养价值很高,深受消费者欢迎。本草纲目曾记载,山鸡具有补中气、生精血、滋肝肾、提神补脑及治多种慢性病等功效。不仅肉质比家鸡鲜美,而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成 分,经常食用对高血压、脑血栓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由于七彩山鸡驯化时间段,保持较强的野性、胆小、机警,善腾飞、性子烈,一般的养殖技术资料不推荐笼养。但是,在平养的条件下,种用山鸡繁殖性能不高。主要表现为平养种用山鸡疾病多、产蛋少、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低。笔者通过七彩山鸡养殖实践,总结了提高繁殖性能的笼养技术措施,为畜牧工作者和山鸡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七彩山鸡传统养殖模式和笼养模式的比较
1.1 七彩山鸡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的不足
七彩山鸡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地面圈养、舍内平养、自由散养等,从种鸡的健康和繁殖性能方面考量,这些养殖模式存在养殖成本高,健康状况差,繁殖性能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1.1.1 地面圈养
地面圈养场地由房舍和空地组成,空地属于运动场,其外围和顶部架设围网,供七彩山鸡休息和运动,另外还需放置栖架、饮水器、料筒(槽),供山鸡在里面生活。地面圈养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5 只,每60 只左右山鸡设置一个栖息架。山鸡群的公母的比例在1∶4~1∶6 为宜。避免周围任何剧烈的声响和干扰,防止山鸡受到惊吓,腾飞撞向围网。这种养殖模式的缺点就是:(1)鸡群之间尤其是公鸡的争斗较多;(2)啄羽、啄肛和同类自残的行为发生率高;(3)白天接种免疫鸡群应激大,并且容易漏免;(4)鸡痘、球虫病、白痢病等顽疾性常见疾病发病率高。
1.1.2 舍内平养
舍内平养是在鸡舍内垫3~5cm 的木糠、稻壳或粉碎的秸秆作为垫料,设置饮水器、料筒,饲养密度一般8~10 只/m2。这种养殖模式的缺点就是:(1)饲料浪费严重;(2)容易引起争斗、啄羽、啄肛、呼吸道疾病、腹水症和同类自残等恶癖,产蛋率低;(3)垫料需要经常检查、购买、更换,劳动力投入增加;同时,垫料太干燥、灰尘多,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太湿会引起胸部囊肿、脚垫炎和球虫、大肠杆菌等病的感染;(4)舍内空气质量差,不利于鸡群和饲养人员的健康。
1.1.3 自由散养
它是传统的养殖方式,选址需要远离居民点、公路和其他动物养殖场所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在养殖区域周围需用高2m 以上的铁丝网或尼龙网围蔽,作为山鸡的围栏,可防止山鸡走丢和被天敌(猫、狗、黄鼠狼等)伤害,散养区内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这种模式存在的缺点是:(1)容易通过水、空气、地面等媒介感染疾病;(2)不易收集种蛋,少部分鸡飞出围网丢失;(3)接种防疫困难,并容易产生内外寄生虫等病症;(4)产蛋受季节的影响严重,做不到均衡生产,同样产蛋率较低;(5)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土地基本建设费和设备投资费用等明显增加。
1.2 七彩山鸡笼养模式的优势
1.2.1 节约养殖用地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除了一些特批的养殖场占用耕地外,一般养殖用地主要是以丘陵、山坡地等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为主。再加上《防疫法》、《畜牧法》、《森林法》等国家法律的限制,养殖用地更是一地难求。七彩山鸡笼养与平面养殖相比节省1~4 倍的土地,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1.2.2 饲养管理方便
(1)七彩山鸡笼养节约人力。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散养人员能管理1000 羽,则笼养可管理2000 羽。(2)减少疾病。由于笼养山鸡与粪便不接触,大大减少了一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感染机会。(3)减少伤残。七彩山鸡笼养可减少相互啄斗、防止撞伤等。(4)节省饲料。在饲料营养水平相同情况下,耗料少,增重快,缩短商品鸡的饲养时间,提高种鸡产蛋率。
1.2.3 便于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建立一个综合的生物安全系统是更科学、更有效预防疾病的措施。传染病传播过程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缺少或阻断任何一个环节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目前养殖场在预防传染病方面主要靠接种疫苗,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多达10 多种,接种次数多达25~30 次。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由于疫苗种类太多和接种过于频繁会造成免疫麻痹;二是对于山鸡而言鸡群应激太大。因此,预防传染病不能只依靠接种疫苗,同时要重视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七彩山鸡笼养可以更有效控制环境,通过控制环境和饲料营养,以及科学合理地使用一些中药制剂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通过对废弃物(鸡粪)的无害化处理,对环境、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有效消毒,能够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因此七彩山鸡笼养模式便于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1.2.4 有利于七彩山鸡养殖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养殖场逐渐出现“用人荒”。再加上养殖用地的紧张,畜牧养殖必需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七彩山鸡只有采用笼养模式,才能使用标准化养殖设备,才能使得喂料、饮水、清粪、光照、温控、集蛋等实现自动化。
2 提高七彩山鸡繁殖率的措施
2.1 七彩山鸡养殖阶段的划分
根据七彩山鸡的生理特点和养殖实践,将其划分为四个养殖阶段,分为育雏期(0-42 日龄)、育成前期(43-140 日龄)、育成后期(141-200 日龄)和产蛋期(201- 淘汰)。七彩山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普通黄鸡相比没有区别,在此不再赘述。
2.2 七彩山鸡育成前期(43- 140 日龄)的饲养管理
2.2.1 地面平养
因为七彩山鸡是野生雉鸡经人工驯化和培育而成的品种,保持了其祖先的部分野性,前期生长也比较缓慢,笼养会限制其活动,对生长发育不利。为了加大其活动量,促进骨骼和体格发育,在育成前期宜采用地面平养的方式。地面平养育成舍四周和顶部用塑料网封闭,网孔10×10mm 为宜,可以防山鸡逃走和受惊吓撞伤。饲养密度以6~8只/m2为宜。
2.2.2 日粮营养
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以后,继续饲喂雏鸡料10 天左右,以减小应激。10 天后逐渐过渡为育成期饲料。育成期饲料的营养水平为:粗蛋白质15.0%~16.0%,代谢能 11.29~11.50MJ/kg,钙 1.2%,有效磷 0.43%~0.45%,赖氨酸0.75%,蛋氨酸0.35%,食盐0.30%~0.35%。
2.2.3 饲养管理
七彩山鸡在育成前期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做好疾病预防和和保证群体生长发育均匀。(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重视日常消毒,建立生物安全体系。(2)保证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促进群体发育均匀。(3)适时修喙。断喙能有效地防止啄癖的发生以及减少饲料浪费。最佳的断喙时间是在10 日龄左右,此时断喙应激较小。在12-14 周龄修喙,对第一次断喙后不整齐者进行修补或将新长出的角质部分烙掉。(4)控制光照,保证适时开产。七彩山鸡育成期一般采用自然光照。光照的原则:光照时间只能减少,不能增加,以免性成熟过早,影响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人工补充光照不能时长时短,以免造成刺激紊乱,失去光照的作用;黑暗时间避免漏光。
2.3 七彩山鸡育成后期(141- 200 日龄)的饲养管理
2.3.1 上笼
七彩山鸡养至140 日龄即可直接上产蛋笼饲养,这是提高其繁殖性能的关键。使用普通三阶梯六开门种鸡笼,每格3 只母山鸡,一架鸡笼可养108 只母山鸡。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1)预防撞伤。七彩山鸡不象普通家鸡容易适应笼养,上笼初期容易受惊吓撞笼体,为了预防受伤可在鸡笼顶部加一块塑料网。(2)饮水调教。在上笼后的前3~5 天,饲养员经常触碰饮水乳头,让乳头滴水引诱山鸡饮水,5天后基本适应了乳头饮水。(3)减小应激。由于山鸡野性大,上笼过程对其造成的应激也大。为了减小应激,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制剂。同时,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饲养员在鸡舍养成轻手轻脚的动作习惯,以减小应激。
2.3.2 限制饲养
对七彩山鸡育成后期实行限饲,主要目的是控制生长速度,使山鸡适于产蛋,提高种用价值;防止早熟,适时开产,减少初产期的小蛋和产蛋后期畸形蛋数量;防止因采食过多而致鸡体过肥,减少产蛋期的死淘率。为了减少山鸡的争斗和啄癖,采用饲料质量限制法进行限饲。当七彩山鸡上笼一周后适应了笼养环境即可饲喂限饲期日粮。限饲期日粮主要是降低了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推荐的限饲日粮营养水平如下:粗蛋白质14.0%~15.0%,代谢能10.88~11.08MJ/kg,钙 1.2%,有效磷0.43%~0.45%,赖氨酸0.70%,蛋氨酸0.30%,食盐0.30%~0.35%。
2.4 笼养七彩山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2.4.1 饲喂预产期日粮
七彩山鸡190 日龄至产蛋率达到5%这一阶段饲喂预产期日粮,产蛋率达到5%以后饲喂产蛋期日粮。预产期日粮可以用50%的育成期日粮+50%的产蛋期日粮混合而成。推荐的产蛋日粮营养水平如下:粗蛋白质19.0%~20.0%,代谢能11.50~11.70MJ/kg,钙3.0%~3.3%,有效磷0.43%~0.45%,赖氨酸0.75%~0.80%,蛋氨酸0.43%~0.45%,食盐0.30%~0.35%。
2.4.2 人工授精
七彩山鸡的笼养为人工授精提供了条件。人工授精可以减少公鸡的饲养数量,减少鸡群争斗和啄癖,提高种蛋受精率。但是由于七彩山鸡胆小易受惊吓,人工授精初期对其应激非常大,往往会使产蛋率下降和感染输卵管炎。在饲养管理上注意以下几点:(1)在进行人工授精的前3天开始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抗应激产品,连续使用 7 天;(2)在进行人工授精的前1 天开始在饲料中加入镇静安神、抗菌消炎的中药制剂,连续使用 7 天;(3)人工授精间隔时间为4 天,连续输精2次后的第2 天开始收集种蛋;(4)每2 周投放1 次预防输卵管炎的药物,每次3 天。
2.4.3 日常管理
精细的日常管理是提高七彩山鸡繁殖性能的保障。(1)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冬季要解决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在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保证舍内没有刺鼻氨味;(2)合理光照:在190 日龄开始增加光照,每3 天延长30 分钟,直至达到16 小时保持恒定,要定时开关灯;(3)减少应激因素,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环境;(4)保持水线和食槽的卫生:水线每周至少冲洗消毒一次,食槽每3 天彻底清扫消毒一次;(5)做好生产记录:要管好鸡群,就必须做好生产记录。因为生产记录记录反映了鸡群的实际生产动态和日常活动的各种情况,通过它可及时了解生产、指导生产。记录项目主要有:存栏数、死淘数、产蛋数、耗料量、用药、防疫、舍温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