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育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2020-03-04

教育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普通高校舞蹈

许 莉

(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2000)

一、引言

随着国际文化的融合发展,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又要克服国内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困境,给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普通高校舞蹈教师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认识到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必要性,重视舞蹈教育的价值,结合我国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面临的困境,找到有效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路径,促进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推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舞蹈艺术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民间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们日常劳作,并且由人们创作并表演的艺术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精神风貌等,也被称为“土风舞”。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的传承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舞蹈的内涵与特点,并通过舞蹈交流等途径去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或者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从而促进舞蹈艺术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1]另外,民间舞蹈通常是展现人们生活、工作以及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所以,传承民间舞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解读舞蹈艺术,提高其整体的舞蹈艺术涵养。

(二)丰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内容

民间舞蹈相比于当前社会流行的交际舞、街舞等,其民间文化与艺术特性更加突出。同时,民间舞蹈大多数是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用来记录生活、工作实际,抒发个人情感的肢体表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陶冶身心、休闲娱乐的作用,并且以即兴为主,跟随音乐的律动随心所欲地表演。我国地域辽阔,各省份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各异,学生通过对不同民间舞蹈的学习,可以掌握不同舞蹈风格与舞蹈素材,还能对不同地域的人文、习俗有所了解。而且,各个地域的民间舞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着装搭配和音乐形态,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舞蹈艺术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对于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而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三、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现状

(一)民间舞蹈艺术家数量骤减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原因是民间舞蹈艺术家的数量骤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品类众多,并且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大量舞蹈文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民间舞的生存环境受到制约,民间舞蹈艺术家得不到重视,就业困难、收入不稳定等,使得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受到限制。另外,现代社会的主流舞蹈是与交际舞、街舞有关的现代舞蹈品类,大众中民间舞蹈的学习减少、后继无人的现象愈发明显,造成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多种问题,影响其持续发展。[2]

(二)缺少相关的文化艺术保护制度

现阶段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可以将其较好地保存并传承下去,并且与现代文化艺术进行融合。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文化艺术保护制度,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整体的传承效果不明显。我国民族较多,分布较广,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民间舞蹈艺术的类型也比较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渐渐失传,没有了传承者,民间舞蹈艺术保护与传承虽然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有一些自发组织或者国家机构在从事民间舞蹈艺术保护工作,但是影响的广度不够,短期内作用有限。

(三)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国际的接轨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各种来自不同国家的舞蹈文化进入中国文化领域,对中国现有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持续发展。总体上看,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国家层面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和发扬要深入到大众层面还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外来舞蹈文化的冲击下,大众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文化自信不足。另外,在全球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融合、思想融合以及艺术融合虽然有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但是也容易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被淡化,使很多优秀的艺术文化湮灭在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历史,民间舞蹈就是其中一种。

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困境

(一)重视程度不足

舞蹈教育作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涵养,传承并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并与眼下的艺术文化进行全面融合,寻求舞蹈艺术文化的创新。但是,从当前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普通高校都没有给予舞蹈教育足够的重视,缺乏对舞蹈艺术性的追求,使舞蹈教育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舞蹈艺术文化的内涵。民间舞蹈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大类别,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其中不仅包含着舞蹈艺术的美感,还包含着大量民间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对舞蹈表演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学校需要重视民间舞蹈艺术。[3]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尤其是从事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不足。一方面,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很难按专业类别引进师资,不能保证舞蹈教师都具备专业的民间舞蹈教学能力和研究背景;另一方面,交际舞、街舞、现代舞成为高校舞蹈文化的主流,民间舞蹈的学习者比较少。如何增强民间舞的课堂吸引力,在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与时俱进,与流行舞蹈文化元素融合发展,对民间舞教师提出了挑战。再者,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到舞台表演是舞蹈艺术传承不可缺少的环节,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民间舞蹈创编能力和舞蹈艺术综合教育能力的师资缺乏,高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教育投入不足

民间舞蹈艺术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普通高校明确舞蹈教育目标,确定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具体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在舞蹈教育方面大多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民间舞蹈方面,无论是教育设备、场地还是教育活动,都存在明显的短缺,不利于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另外,高校在教育投入中没有考虑到多维素质培养方面的投入,即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实践教学的平台搭建以及舞蹈文化浸润的投入。普通高校既要满足学生舞蹈人文知识学习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舞蹈技能学习的需要以及舞台表演的需求。

(四)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严重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严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到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忽视了对学生舞蹈人文素养以及舞蹈艺术鉴赏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导致学生只会跟随音乐跳一些固定的舞蹈,而在舞蹈创作和即兴表演上则表现得比较弱,也不懂得通过舞蹈表演去分析艺术内涵,鉴赏舞蹈的艺术性和美感。民间舞蹈除了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还是民间文化和思想的主要载体,如果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无法契合,那么舞蹈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无法达成。

(五)民间舞蹈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当前,虽然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逐渐提高了对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地开设了一些有关于民间舞蹈艺术的课程,但是,从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各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中涉及的民间舞蹈课程设置无法发挥出舞蹈教育的真正作用。一方面,民间舞蹈课程通常是选修课,是艺术通识课程的一部分,但是课程内容比较少,对部分有兴趣持续学习的学生没有深入学习的渠道。另一方面,民间舞蹈实践课程比较少,或者实践活动方式不当,学生无法获得实践练习,理论与实践脱离,不利于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

(六)舞蹈教育内容与方式不科学

当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普遍存在不科学的现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比较老套、单一,以“组合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即先从分解舞蹈动作开始教授,然后学生反复练习,最终形成完整的舞蹈组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不强,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造成了巨大影响。另外,传统的舞蹈教育内容与模式与现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两者无法很好地融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学生的舞蹈素养没有得到真正的启发和引导,阻碍了舞蹈教育的发展。死板的舞蹈教育方式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教师单方面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师生互动很少,无法实现学生舞蹈综合素养提升的培养目标,民间舞蹈艺术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

五、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重视程度

要想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有效开展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活动,高校要提高对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重视程度,在师生心中树立正确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理念。首先,普通高校领导以及专业任课教师要给予民间舞蹈艺术足够的重视,清晰地认识到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对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和学生素质教学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如果民间舞蹈艺术不能传承下去就会造成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消失,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越来越少,这对于国家而言是巨大损失。其次,普通高校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舞蹈艺术价值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自觉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了解民间文化方面的内容,肩负起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重任,将其融入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加快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良好的教学水平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前提保障,同时也是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主要推动力。为此,为了有效开展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活动,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实效性,普通高校需要结合现阶段的教育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民间舞蹈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舞蹈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普通高校需要优化舞蹈教师的选聘方式以及培养方式,适当提高民间舞蹈教师的薪资待遇,做好校内晋升规划,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进入学校从事民间舞蹈教育工作,提高整体师资水平。[4]另一方面,普通高校需要对在校任职的舞蹈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职业意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丰富舞蹈教师的民间舞蹈专业知识,提高其舞蹈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保障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以及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发展,提高舞蹈教育质量。

(三)加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投入力度

为了促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事业的发展,普通高校需要立足于当下的教育实际,有效整合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方面的投入,做好基础教育的设备、软硬件保障,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发展,促进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师要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等进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普通高校还需要投入资金将课堂与舞台结合起来,将课堂与田野结合起来,组织或者选择民间舞蹈艺人进入课堂等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加强民间舞的教育功能。此外,还需要将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民间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学生的民间舞蹈知识,提升表演技能,提高民间舞的创新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民间舞蹈的传承不仅仅是喊口号,也不是通过舞蹈教育就可以简单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实践过程,需要民间舞蹈爱好者根据现实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民间舞蹈传承方式,以此适应时代的变化,确保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事业得以稳定发展。为此,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使民间舞蹈课程合理化,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合理设置民间舞蹈课程时间和内容,丰富民间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民间舞蹈,认识民间舞蹈,从而爱上民间舞蹈。例如,普通高校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观艺术文化博物馆,了解一些关于民间舞蹈艺术的历史事件以及代表人物,了解民间舞蹈的起源和传承历史,提高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到田野、村寨,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参与到民间舞蹈的编排、创作以及表演中,增添教学趣味性,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内容。

(五)优化并创新舞蹈教育内容与方式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要想获得有效的发展,促进民间舞蹈的传承,必须在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上进行有效创新。要合理设置民间舞蹈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及时转变老旧的教育理念,摒弃陈旧的舞蹈教材,将现代舞蹈元素和传统的民间舞蹈元素融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教育框架,丰富学生的学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在舞蹈教学方式上,任课教师要灵活运用现有的先进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等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提前制作好的舞蹈视频和艺术文化简介等导入舞蹈教育内容,利用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将其很好地引入民间舞蹈艺术教学情境中,自觉进行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以及舞蹈基础科学安排课程内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确保整体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艺术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而且可以推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改革,丰富舞蹈教育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要充分分析影响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有效传承的策略,在平时的舞蹈教育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进而全面推进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普通高校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