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2020-03-04朱光喜
朱光喜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具体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单纯依靠“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育人活动。[1]在高校各类专业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因教学内容与国家政治和政府治理密切相关,所以,开展课程思政既是其必然职责,也是其当然优势。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中,地方政府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教授的内容是连接国家与公民的地方政府及其运行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与个人生存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而更应该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鉴于此,本文对地方政府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进行探讨。
二、地方政府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地方政府学是研究地方政府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地方政府的产生、类型、构成、权力、职能、治理及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等。[2]在地方政府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承载课程思政功能。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设计。基于地方政府学的内容框架结构,可以选择地方政府的形成、类型及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等章节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这部分章节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和政治认同要素,能够在弘扬中华文明、维护国家主权、保障民族权益、展现体制优势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分别举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思路的分析。
(一)弘扬中华文明:我国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发展
地方政府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学课程的逻辑起点。现有教材的“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发展”部分分别讲述了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中心)和中国地方政府是如何产生演化的,其中,“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产生演化”部分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介绍先秦的方(封)国体制、秦到南北朝的郡县制、隋唐到宋的州县制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府县制。在这部分内容中,以下内容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秦国时期首创的郡县制,即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郡县官员及“以郡领县”的体制,相对于夏商时期的方(封)国体制具有明显的国家治理优势,不仅使我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由“共主”体制进入了“统一”体制,而且还奠定了我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基础。在古代,郡和县是我国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基本单元,“郡县治,天下安”。因此,郡县制代表了我国的历史智慧,[3]并且影响到了周边国家的治理体系。此外,在郡县制的基本体制之外,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清朝的理藩院等是由中央政府专门设置的管理边疆地区、海疆区域的机构,也是古代对边疆和海疆治理的智慧。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历史演化知识的学习,充分感受我国的历史智慧,从而形成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
(二)维护国家主权:特别行政区型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类型”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分别介绍各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及其特点,包括依据地方制度可将地方政府划分为行政型、自治型和混合型地方政府,依据设置目的可将地方政府划分为一般型地方政府和特殊型地方政府,依据层级体系可将地方政府划分为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低层地方政府等。在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关于我国特殊型地方政府的内容就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我国地方政府体系中,除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和乡镇级等一般型地方政府外,还有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这是在我国国家治理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而进行的创制性制度安排。在这个部分,课程思政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首先是让学生详细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从而认识到近代以来国家主权为何以及如何遭受外国的破坏,应如何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其次要向学生透彻地讲清楚,香港和澳门尽管实行“一国两制”,但“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特区政府尽管相对于内地地方政府而言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各自的基本法明确规定其高度自治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且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当然是中国的地方政府,香港和澳门事务完全属于中国内部事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和澳门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三)保障民族权益:民族区域自治型地方政府
关于我国的特殊型地方政府,除特别行政区政府外,还有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型地方政府,即民族区域自治型政府。这个部分教学不能仅限于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的构成、职能和自治权,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第一,通过国别对比让学生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没有采取诸如“民族自决”或者加盟共和国的方式,而是依据历史因素和现实国情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置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事实证明,这种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有效顶层设计。第二,通过解读法律文本让学生详细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双重性质及其优越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我国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大和人民政府既是我国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也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章规定的27个方面的自治权。这种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设立从法律制度和具体实施机制上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通过上述内容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设置民族区域自治型地方政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展现体制优势:我国地方政府府际关系
“地方政府府际关系”部分主要讲述了地方政府府际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纵向关系主要是指省、市、县、乡政府之间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横向关系主要包括不相隶属政府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可以补充特定的地方府际关系来展现我国的体制优势:我国地方政府在横向关系上,除常规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外,现实中,还存在因纵向上的上下互动而形成的特定横向合作关系,即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安排一部分地方政府来“支援”与其不相隶属甚至不相邻的另一部分地方政府,从而形成跨区域不相隶属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关系,有的时候甚至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支援”关系。[4]这种不相隶属地方政府之间的特定横向关系能够发挥全国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这部分课程思政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地方政府体制的优势。
三、地方政府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地方政府学目前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讲授法,即使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也往往觉得枯燥单调和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学的课程思政功能,除上述举例分析的教学内容设计之外,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翻转课堂:以交流探讨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探讨交流,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5]在地方政府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引入翻转课堂,以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在“我国地方政府的产生与发展”部分,教学的内容从夏商周时期的方(封)国体制到秦国的郡县体制,从郡县体制到之后的州县体制、府县体制等,涵盖历朝历代的地方政府体制及其特点,涉及大量历史知识,如果仅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那么会显得枯燥无味。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推荐与我国地方政府产生和发展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者影视资料,比如:历史剧《大秦帝国》讲述了郡县制的创制和改革完善历程及其作用,历史剧《汉武大帝》展现了汉朝时期郡县制与封国体制的冲突以及封国体制的弊端等。我国地方政府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都有相关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包括我国地方政府的产生与演化在内的相关历史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树立对中华文明的自信。
(二)实地体验:以亲身感受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实地体验式教学更能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比如,在“地方政府的类型”的教学中,如果只是对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难以真正理解其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条件采取实地体验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以认知实习的方式实地参观所在地的市、县、乡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尤其是对于特殊类型的地方政府,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如果所在院校处于民族自治地区,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以实地体验的方式考察这种类型的政府在领导产生方式、职能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制度等方面与一般型地方政府的差异,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另外,对于特别行政区类型的地方政府,也可以采取“线上实地体验”的方式开展教学,比如,可登录特区政府网站,以网页浏览的方式考察其构成、职能和运行机制,从而对特区政府有直观的感受。通过实地体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直接亲身感受我国不同类型地方政府的构成、特点和重要作用,进而强化其对我国地方政府体系及整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政治认同感。
(三)案例教学: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案例教学是运用现实案例,以互动讨论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6]在地方政府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地方政府府际关系”部分,如何让学生理解“对口支援”等因纵向上的上下互动而形成的特定横向合作关系及其体制优势是教学的难点。实际上,现实中存在大量可用的案例资料(以下案例均来自案例库):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山东、广东、浙江等19个省份对口支援四川、甘肃、陕西3个受灾省份,其中,18个省份对口支援四川灾区,这正是中央协调下的省份之间的对口支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央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进行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这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这些教学案例的设计和运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府际关系及其体制优势,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结论
地方政府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教授的内容是连接国家与公民的地方政府及其运行的基本知识,其内容与个人生存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更应该发挥其课程思政的功能。基于地方政府学的内容框架结构,可以选择地方政府的形成、类型及地方政府关系等章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因为这部分章节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和政治认同要素,能够在弘扬中华文明、维护国家主权、保障民族权益、展现体制优势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应采用翻转课堂、实地体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以交流探讨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以亲身感受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