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园诗集》看清代诗人黄图安的崇陶情结

2020-03-04罗娜娜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陶渊明诗人

罗娜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和“中国士大夫精神家园”[1],影响着历朝历代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大夫,清代诗人黄图安便是一例。他的传世作品集《东园诗集》中表现出浓烈的慕陶情结,其中提及陶渊明、化用陶渊明典故、引用陶诗的诗句数不胜数。但是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甚少,仅有宁夏大学胡钟毓《论清代文人黄图安对陶渊明的接受》一文从诗文创作中用陶典与引陶语等方面分析陶渊明对黄图安的影响。本文将详细分析黄图安慕陶崇陶体现,并进行细致分类,力图完整展现陶渊明对黄图安的影响,并希望能抛砖引玉为明清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清代履职宁夏文人的创作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一、黄图安《东园诗集》及其崇陶情结

黄图安(?-1659)字四维,号东园,明末清初官员及诗人,山东堂邑(今属聊城)人。《乾隆宁夏府志》卷九记:“黄图安,山东堂邑人,顺治三年任。”[2]《清史稿·世祖本纪一》载黄图安先后两次任宁夏巡抚[3]。《清史列传》则记载较为详细,近二百字[4],从中可知黄图安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易州道。清军入关后于顺治元年五月率领部下降清,留任原官,因亲自打击农民军势力,擒拿河间巨盗李聊考,安定地方,为朝廷解决一大心患,故二年四月以剿抚功擢甘肃巡抚,三年六月调任宁夏巡抚,八月因再次上疏请辞,朝廷以“西陲多事,借端规避”为由,将其定罪革职。四年三月,朝廷追议其任甘肃巡抚期间服用违制,永不启用。此后五年期间,虽有大学士范文程举荐,亦是无果。在顺治九年四月,因范文程力请,以佥都御史任职。十一年二月,复任宁夏巡抚,十四年,加副都御史,最终于十六年,在济南知府贾一奇贪赃案中因“保举匪人”坐事降五级调用,不久卒。可见黄图安事明清两朝,任职期间虽有所建树,但其一生仕途蹭蹬,宦海沉浮,大起大落。

黄图安诗作丰富,留有《东园诗集》五卷,为清顺治十二年刻本,现存于首都图书馆,孤本。《东园诗集》收诗、赋共600余首(篇),题材广泛,大致可分为拟古诗、边塞诗、咏物诗、田园诗、思乡诗、酬和诗;诗歌形式丰富,有古体诗如乐府诗、五言古诗,近体诗如律诗、绝句。诗人根据诗作内容分类成集,并于每集前作序:诗集正文前有序三篇,前两篇是清代著名诗人唐德亮、宋琬所作,第三篇是黄图安本人作的自序。除此外,诗人与诗集的第一卷录有赋四篇,分别为《梨花赋》《莲花赋》《菊有黄花赋》《雪赋》。

《东园诗集》中随处可见陶渊明的影子。其中最难以让人忽视的便是他直白表达对陶渊明赞美、仰慕的诗句。

1.对陶渊明的赞美

纵览《东园诗集》,集中直指陶渊明的诗句有20余处,多以“彭泽觞”“陶潜”“陶家”“陶园”“靖节”“陶令”“五柳”称之。此类诗句通过提及陶渊明借以赞美并追忆其人及品格,如“水部才名久,陶吟风致嘉”(《赠龙淮霍年兄四首》)称赞陶渊明情操高雅;“澹荡自成陶令家,疏狂欲共刘伶酒”(《农部唐采臣以宋玉叔年翁四柳亭诗见示并索和章因而步韵》)赞美陶渊明疏狂不羁,狷介耿直;“门外萧疏五柳斜,庭多芳蕊是陶家”(《六麻》)以柳树、芳蕊等清雅高洁之物烘托陶渊明居住环境,衬托其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同时用“五柳”这一意象表明其“五柳先生”身份,暗含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及率真的品性;“陶令风流不可见,东篱物色尚盈枝”(《移菊和马澧水韵》)是黄图安对陶潜溢于言表的浓烈追忆之情;这种追忆在《高堰有感步崔国辅石头濑韵》一诗中表达的更是直接:“每忆陶家柳,悔别严子濑。”于《十四盐》中表现更甚:“一笑莫愁阳数厄,千秋逸致想陶潜。”除此外,还有“和陶”诗句侧面反映黄图安对陶渊明的赞美与尊崇,如“兴高落帽还追孟,吟就新诗拟和陶”(《四豪》)。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作诗和陶“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对清高人格的向往,对节操的坚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5],黄图安仰慕、钦佩、追忆赞美陶渊明,不仅是因为二人志趣相投,更因为他以陶渊明为灯塔,去追寻陶之足迹,努力向陶渊明靠近。

2.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追仿

黄图安在他的诗作中频繁抒发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陶渊明一样,这类对田园的向往通常伴随着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以及对仕途生涯的厌倦。如:“沿牒乡思苦,荒园幸早归。”(《庚辰秋月同长兄延基并诸侄聚饮》)体现了羁旅途中因思乡而产生的欲回归田园之念,这种渴望回归的心情在《甲申夏日忆素心社友信手拈苏集得岐亭诗因依韵》更是急切:“回天知无力,归田意颇急。”他笔下的田园风光亦是情景融合,充满了诗情画意,比之陶渊明的自然冲淡多了江南水墨画般的温润恬淡清新秀丽,诗人的生活亦是悠闲自在,从“吠翠深林犬,眠云旷野牛”(《田间二首》)可见一斑。郁郁葱葱的树林深处传来狗吠声,空阔旷大的野外一只牛似是在白云底下小憩。狗吠声打破林中寂静,飘忽的白云在天空中缓缓踱步,与地上卧着的牛形成对比。诗中营造出一绿一白的视觉效果,且每句都有一静景一动景,仿佛能听见林深处的犬吠声,旷野中的牛鸣声,动静结合,于动景中愈显静谧。“雨积村烟淡,云停暑气清。蛙吹碧草合,燕语雕梁轻。”(《承雪崖锺寅台招饮索书赋此为谢》)则是一幅夏日雨霁图。雨后,暑气消散,留下清凉,几处人家烟囱冒出淡淡白烟,积水的田里传来一阵阵的蛙鸣,雨洗过的小草格外葱绿,在微风中起起伏伏,随风飘荡,燕子从远处飞回,在梁间巢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诗风清新灵动,自然活泼。又如《日访刘练溪年兄会于僧舍因闻胡止臣年兄近在河北并道有贤主人孙羽翰是日聚集畅饮终宵因于席间赋此用志嘉会》一诗:“宿雾笼朝气,孤村隐淡烟。声声出野寺,犂韵绕荒田。”寥寥几句描绘出一幅清晨耕种图,画面静谧美好,读来似是带着晨露的清凉。另有《又偶成一律》:“招邀迨暇采芳荪,翠竹苍松负郭村。一迳花光侵碧水,千峰雪色落清罇。缲车遥和娇莺度,麦浪平浮乳雉翻。回首中原戈未息,天高地辟静风喧。”诗中芳荪、翠竹、苍松、碧水、雪峰、酒杯、缲车、黄莺、麦浪、燕子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明丽清新、和谐可爱、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千峰雪色落清罇”格调颇高,以千峰雪色为饮,可见诗人胸襟之广大,情趣之高雅,一副避世的世外高人的形象。“缲车遥和娇莺度,麦浪平浮乳雉翻”两句,以动景绘画的形式,展现了一副充满生机活力的田园生活图,与“中原戈未息”形成强烈对比,“天高地辟静风喧”更显出诗人笔下的田园是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他的拟古诗之《冉冉孤生竹》:“空谷猿声入,新苔鹿迹过。轻云时入袖,细雨更披蓑。绿绮弹明月,兴高清事多。”描写之景清新,幽静,颇有王维风格:山谷中传来猿鸣,林中新生的苔藓彰显着鹿过留下的痕迹,对着明月弹琴放歌,自由快乐。黄图安的此类景物诗全是写景,未有丝毫直抒胸臆,却在景物之中隐含着诗人自得其乐,安逸满足的心情,正是朱光潜说的“写景宜显,写情宜隐”[6]。

黄图安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不仅仅限于田园风光,他也像陶渊明一样,亲自耕种,走进田地参与劳作。《花池种麦》写他向童仆学习种麦:“芟荒试去疾,滋树引沟渠。”他开荒锄地,引水灌溉。从“秋霜和露种,春雨带云锄”一句可见诗人颇懂得庄稼应时而种的道理,根据时节来播种收割。在《忆野居》一诗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图安的小菜园中植物种类颇为丰富,他不仅种植蔬菜,甚至还有茶树:“傍户摘园蔬,分行植梧槚。”虽然黄图安的田园生活物质上远比陶渊明丰富,他笔下的劳作经历远远少于对田园风光的描写。我们可以猜测他或许是一时兴起参与耕作,但这些诗句隐藏的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3.对陶渊明思想的崇尚

黄图安对陶渊明思想的仰慕,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及时行乐观念的认可赞同,一是对其抱朴归真、固穷守节思想的追慕实践。

(1)对及时行乐思想的崇尚。魏晋时期朝代更迭,连续不断的战争使得生灵涂炭,人们意识到生命脆弱短暂,祈求长生不老显得荒诞缥缈,加之人生苦短,岁月倏忽便逝,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与现世享乐,陶渊明便是其一[7]。能代表他这种思想的如《杂诗》其六:“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作品运用汉代疏广的典故借以表达人生在世应当把握当下及时行乐的人生观。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写诗人和邻里持酒作乐的欢乐盛况,从中亦透露出时不我待的感叹。这种时不我待的感受于《《杂诗》其二》中“日月掷人去”一句表现更为强烈,仅仅一个“掷”字却写出时光的无情冷漠,在岁月面前人的无可奈何之情,时光匆匆,年华易逝,唯有把握当下,尽情享乐,“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游斜川》)有酒堪饮直须饮,因此在“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饮酒 其一》)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杂诗》其四)等句中,均反映了他及时享受生活的态度。

黄图安很是赞同陶渊明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在诗集卷二有一首《咏赵邃如地室中插植迎春》这样写道:

隋唐盛迹今何在,汉魏名园只自荒。千秋兴废如泡影,百岁功名一黄粱。不羡金银识夜气,且欢诗酒聚贤良。一杯黄流老日月,数声白雪壮沧浪。君不见五侯七贵多荣要,日暮萧萧悲白杨。碌碌风尘何足问,放浪长歌共慨慷。

他纵览古今,看到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兴衰更替,繁华不再,无论是朝代、名园,还是贵胄,在时光流逝中终将不复存在,字里行间中透着悲凉低沉之气。在诗尾诗人提倡为乐当及时,诗酒趁年华,放声高歌,把握当下。“神仙未可学,行乐须及早。呼友出近郊,高兴相倾倒。”(《涉江采芙蓉》)作者发现神仙之学缥缈不可捉摸,提出及时行乐的享乐观,追求现世享乐。“一曲阳春一度杯,催花吟板不须歇。”(《晚酌》)一曲阳春一杯酒,欢歌笑语,夹杂着花牙板声,寥寥几字却勾勒出欢聚时的热闹景象,气氛热烈欢腾,“不须歇”三字颇有“娱乐至死”精神。又如“人生莫洒牛山泪,选胜追欢醉晚烟”(《一先》),诗人化用典故劝慰世人不要因人生短暂而悲叹泣涕,人终有一死,应及时行乐,寻胜追欢,字里行间透出洒脱豪放之气。这些诗句全是写诗人及时行乐旷达洒脱的态度,不见一丝因人生短暂所引起的哀伤。

(2)对抱朴归真观念的崇尚。“抱朴归真”是道家术语,“真”字在《庄子》一书中出现次数非常多,《庄子》中的“真”是“一种本然的,纯然的存在”,“授于天,不拘于俗,自然的、超然的境界”[8]。陶渊明的“真”是自我本性之“真”,他的“归真”主要通过隐居田园与世俗彻底决绝来实现。当世上所尚与其本性、意愿违背时,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回归自然以“归真”:“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又如《归园田居》所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其一》)他在大自然中回归自我,寻找本我,与自然沟通。他的隐士生活亦是贫士生活,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孔子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品节:“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饮酒 二》)欲固穷守节以保持自己的名声、节操。又如《饮酒》其三: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以那些只顾自身、追名逐利、一生都为虚名所累之人来反衬自己固穷守节、跟随本心的志向。又如“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饮酒》其十),写自己不愿为生计放弃自己的意愿。“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饮酒》其十五)直写作者不为固穷守节而后悔,坚守本心。此类诗句皆直接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坚持初心、坚持本性的精神,即使生活穷困到三旬九食,也不后悔不放弃的态度。

黄图安的诗作中频繁出现“抱朴”“抱璞”“归真”“天真”等词语,用以表明自己对“真”的追求,并明确表示自己通过修行与修炼来“养真”,使心性与生命达到纯朴纯真的状态,如:“不朽推太上,潜修得其真。”直接写自己抱朴归真的品性的如:“折肱且励志,抱璞莫生悲。”(《赠社长许奏一》)用折肱、抱璞的典故以反映自己坚定修真的态度;“夸毗世所尚,反似厌吾真。”(《去者日以疏》)是说自己本真的品性与社会阿谀谄媚的风气相违,不为世所容;“坦率任天真,寅恭共德邻。”(《自述》其三)以《论语》的“德邻”典故说明自己坦率天真又恭敬,周围都是有德之人;“意真治朴略,情至藐轻肥。”(《庚辰秋月同长兄延基并诸侄聚饮》)则是写诗人天真质朴,厌恶轻裘肥马,淡泊名利;“月夜一琴无长物,桑田匹马见天真。”(《捕以功朝见特膺厚赏》)以生活清幽高雅侧面反映诗人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萧条自足明真性,疏散何妨颓令仪。”(《赠别霞餐再次前韵》)表明诗人颇似魏晋名士旷达不羁。黄图安的“真”是通过修行达到的纯真原始的状态,以求本性、本心从而回归真我。在这类诗句中,不难看出黄图安对陶渊明的仰慕,这种仰慕使得陶渊明的思想品格深深影响着他,让他自觉或不自觉的追随陶渊明,接受其思想,领悟其观念,并继承之。

(3)对陶渊明诗文创作的模仿。黄图安对陶渊明诗歌创作的模仿,大致可分为运用典故,援引其诗,及化用意象三部分。

其一,运用典故。

细读黄图安的诗集五卷,可发现其引用最多的典故便是“三径”,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在黄诗中引用达6次之多,如:“人淡一飘空世态,蓿清三径结同游。”(《送许庠师之任濮州》)“三径归何日,荒篱老竹孙。”(《秋日得秋岳曹年兄书并赐佳律步韵》其四)“归来三径余松筠,同隐更宜荆钗妇。”(《周文瑞首咏暮春佳什次韵十首》)“种菊主人三径晚,广文客舍一毡寒。”(《送魏眉毓广文罢官归隐》)。“三径”一词本就含有“归隐”之意,而诗人多次提及此意象并反复诉说这种欲要归隐之心,可见其心之强烈迫切。又如:“武陵人避地,桑野树交花。”(《落花绝句百首》)“坐久不知何日月,渔家沉醉武陵风。”(《饮池上》)“脱帻时窥柳岸外,鸣榔误入桃源里。”(《续天籁集歌》)使用了世人耳熟能详的“桃花源”典故,不难发现诗人对陶渊明笔下理想世界的憧憬。而“七雄共角齐秦帝,五柳自安怀葛民”(《和贾副将韵》)及“五柳垂门外,一竿钓日西”(《落花绝句百首》),则用“五柳”典故,以“五柳先生”指称陶潜,追忆其人,亦是对其安闲怡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黄图安对陶渊明典故的引用不仅有语典,还有事典。广为人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黄图安诗中亦有提及:“暂借一斋消世味,拟抛五斗效柴桑。”(《九日》)诗人欲追随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解印罢官,回归田园。陶渊明“性嗜酒,家贫,无以自得”(《五柳先生传》)一日在宅边菊丛中久坐,采菊盈把,忽见一白衣至,乃王弘送酒来也。这一故事流传下来,被后人广泛引用,黄图安亦不例外,他的《十蒸》云:“菊辰慷慨欲披膺,谁是当年送酒弘。”重九菊开,绚烂繁盛,诗人见此,欲对酒畅饮,便想起为陶渊明送酒的王弘;看似忆王弘,实则忆渊明,渊明高蹈出尘,为黄图安所仰慕,在重九佳日,面对秋菊,不免由菊忆人,怀念陶渊明。

其二,引用陶诗。

黄图安诗集中直接提及陶潜的诗句多达十二处,多以“彭泽觞”“陶潜”“陶家”“陶园”“靖节”“陶令”指之,前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述。然而黄图安的诗句中不仅有直接提及陶潜其人的诗句,还有直接借用其诗文字词的例子,如“停云忆后尘,归禁籞”(《赠别左监副刘前修五言徘律一首》)中“停云”,是陶渊明《停云》一诗的诗题,陶在序里解释“停云,思亲友也”[9],黄图安的诗句中亦沿用了思念亲友之意。而“高人无世事,灈足弄潺湲”(《落花绝句百首》)化用陶渊明“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归园田居》其五)一句,其中“高人”亦是指陶渊明,并表达了思慕之情。“百岁强销半,晨昏愿不违”(《庚辰秋月同长兄延基并诸侄聚饮》)借用陶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以剖白自己坚守本心不会改变。从“亲朋惊远来,稚子欢迎睹。草木尽含情,举策数稼圃”(《淮上赠别路继峰》中隐约可见《归去来兮辞》影子,其化用陶“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悦亲戚之情话”之句,体现了黄图安归园后的喜悦与家庭生活的温馨。

其三,多用陶诗意象。

陶渊明诗作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酒、菊,经过他的书写以及后人的咏唱之后被人格化,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值得一提的是黄图安的诗作中也有大量含有酒与菊意象的诗句。

“酒”:陶渊明诗作对酒的描写非常多,几乎篇篇有酒,并对酒进行系列专篇创作,如《饮酒》组诗二十首,还有写诗记录自己戒酒不成的《止酒》,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性嗜酒”等。据逯钦立先生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提到饮酒的有56篇,占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有年代可考的有40篇。”[10]酒于陶渊明而言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有着多种功用,可解忧忘忧:“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之九)“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影答形》)亦可相聚助乐:“我有旨酒,与汝乐之。”(《答庞参军》其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还可怡情自乐:“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答庞参军》)“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酒”这一词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随着陶公作品的广泛流传,加之世人的吟咏,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脱离了物的形态,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象征,被赋予了更丰富广阔的内涵。

黄图安在日常生活中亦是与酒相伴,且自有一套饮酒之道。他在《东园诗集》自序中说道:“是园园之趣不在乎林泉花鸟,而在乎琴酒唱和之闲也。得趣忘绮,谓五柳先生深于琴欤?曰非也,先生不琴而琴者也。洗杯更酌,谓东坡公深于酒欤?曰非也,公不酒而酒者也。”这种与酒为伴的生活在他的诗作中也可见一斑,如:“何如蚤归来,杯酒酌桑梓。”(《客从远方来》)“客来时命酒,笑语出花间。”(《落花绝句百首》)、“携酒呼邻看麦浪,吟诗寻友问花津。”(《上谷贾孝廉自滑县寄问酬谢四章》)描写了诗人以酒会友的畅饮。“时饮数杯酒,间敲几局棋。”(《雪中述怀》)“静对堪酬酒,清音在鼓琴。”(《雪假山》)“扫去银花堪酿酒,烹来玉屑更宜茶。”(《因赵冠县谈及前人戏咏有声色臭味四章未见其诗意为和之》)描绘了他独处时清净悠闲,颇有雅致的闲饮。而在“以此暂忘客,感君意致偏”(《谢赠泉酒》)和“病起寻春维纵饮,兴来度日浑忘艰”(《和苏念伊春日独坐》)等诗句中,酒则是他忧愁、疾病之时聊以度日的安慰。可见酒对黄图安来说举足轻重。在他的生活中也不乏友人赠酒,如“谊高盟白水,酒冽出清泉”(《 谢赠泉酒》)即和白衣送酒的陶潜很相似。而“解却金貂问酒沽”(《读苏念老移植迎春诗有春到一阳四字正植至日又逢社期因步韵成章以应主人》)一句,又有李白的洒脱不拘小节。从“靖节纵杯非为酒,右军爱齅岂怜香”(《曲阳公署和璧间韵二首》)可知诗人深知陶公的饮酒之道与饮酒之意趣,故而黄图安的崇陶不能简单看作对其品格的崇拜,更是理解后的仰慕。正如朱光潜所说:“真正的欣赏都必寓有创造,不仅是被动的接受。”[11]黄图安对陶渊明的欣赏崇拜,加入了他自己的理解,从而在有限的字句中体会到无限的寓意,表达于诗作中。

“菊”:提到“菊”,往往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诗人便是陶渊明,在爱菊的陶渊明的影响下,菊花也成了“花中之隐逸者”。陶渊明写菊的诗句很多,如“秋菊盈园”(《九日闲居》),“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其二),“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饮酒》其七)。但广为传颂的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一句,巧夺天工,天然浑成,自然中含着深意。在采菊后抬头望见南山的一瞬间,“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是天下后世人能不断的心领神会。”[12]这抬头的一刹那变成了永恒,印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此菊就成了陶潜的代表,具有了隐居的象征之意。

黄图安以菊为题的诗有五首,分别为《寒蜂采菊蘂》《重九前一日对菊 》《盆菊未花再步前韵》《为菊酹酒一绝》《移菊和马澧水韵》,而带有“菊”字的诗句极其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整部诗集中出现60余次。较能体现诗人品格的如《重九前一日对菊 》中“寒烟疏雨怜幽性,凉月清飈赏暗香”一句,描绘出菊花生长的清寒冰冷的外部环境,而环境越是凄冷,越能显现菊花清幽高洁的品性。又如“枝枝含露争清晓,叶叶凌霜傲化工”(《盆菊未花再步前韵》),颂扬了菊花不惧严霜傲然开放的傲骨。黄图安称陶潜为“种菊主人”(《送魏眉毓广文罢官归隐》),并以 “霜天摇落气凄凄,菊有黄花为杖藜”(《八齐》)之句描写陶潜,不难看出其借咏菊以怀念陶潜之意,而“菊”这一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隐逸”文化内涵后,诗人便能以花自喻,借以表露归隐之心,象征了诗人高洁傲然的人格品质。

二、黄图安崇陶原因

黄图安的崇陶情结,既有客观的社会因素促成,亦包含主观的个人原因。

1.历代文人崇陶之影响

众所周知,陶渊明在他所处社会并不广为人知,他的身份也只是一位隐居田园脱离世俗的隐士而已。其平淡自然的诗风与当时崇尚华美典丽的诗风大相径庭,因此就连他私交甚笃的好友颜延之(当时著名诗人)评价他的诗作也只是说“文取指达”(《陶征士诔》)而已。直到萧统发现了陶渊明,为其编撰文集、作序写传,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萧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陶渊明的诗文创作,评价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13]但关注点依然侧重于他的隐士身份与固穷守节高蹈出尘的品格。唐代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14]:一是不认同甚至讥笑其乞食的贫士生活,一是赞赏其隐士精神。其中杜甫对陶渊明甚是赞赏,其诗作尤以田园诗为代表可见他对陶渊明的接受,他也意识到陶诗平淡中含警策,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风格,并评价道“陶谢不枝梧”[15]。至宋朝,陶渊明的影响更为广大,以苏轼朱熹为首的士大夫对陶渊明的极力推崇,基本上确立了陶公在文学史的地位,苏轼和陶诗有109首[16],朱熹称为陶渊明的知己,将陶渊明与张良相提并论,认为其气概高于晋宋人物[17]。明朝遗民更是将陶渊明的行为当做处世典范[18],许多士大夫在“崇陶”情结支配下出现了大量的“和陶诗”。他们或直接用陶渊明诗题作诗,或模仿陶渊明以甲子纪年,或直接提及陶渊明,或引用陶之典故。历代以来,人们对陶渊明的推崇赞美,逐渐在社会上形成崇陶风气,陶渊明诗集得以广为流传,出现了和陶现象。许多文人都有着崇陶情结,通过咏陶或借以安慰,寻觅知音,或借以标榜自己,甚至连朝鲜的士大夫也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处于明末清初的黄图安对陶渊明的接受亦是有迹可循的。

2.个人遭际之接近

陶渊明一生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以及刘裕的掌权称帝,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等。无论是东晋还是刘宋,政局都十分混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掌权者们彼此倾轧、争夺,甚至相互残害,加之朝廷的土断制度使北来侨民租调日益加重,长久持续战争中的强加兵役,使得人民生活水生火热,生灵涂炭,陶渊明的诗中亦有反映,如:“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拟古》其五)、“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饮酒》十七)等,当时社会饥荒之严重,民生之凋敝可见一斑。在此背景下,陶渊明选择避世不出,归隐于田园,用甲子纪年,即是通过此举以避免在异姓当权政治背景下入仕从而保全诗人“不仕异姓”的气节,表达对晋朝的故国之思,亦有他本性中自然而发的对田园的热爱,正如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自白:“性本爱丘山。”后世士大夫对陶公的推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既有他不仕异姓忠于旧国的傲骨气节这一原因,亦是因为他笔下闲适美好的隐居生活成为大多数仕途不顺或心情苦闷的文人的精神家园。

黄图安一生历经明清两朝,于顺治十五年去世,亦经历过一段战争频发、时局动荡的日子:明朝天启三年,努尔哈赤以向明朝发兵,攻占抚顺、清河,进军辽东,夺取广宁,于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政权更替之时,清军留下大量恶行,如圈占耕地房屋、强制汉人剃发易服,以及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及四川等地的屠杀等,死者不计其数,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抗清高潮。除此外,还有自明朝时存在的以张献忠、李自成为首的两支农民起义军纵横于中原,于清朝依旧活跃,成为抗清主力军。频繁的战争必会带来饥荒,甚至残害百姓生命。黄图安的笔下亦有反映战乱饥荒使得人民生活艰难,民生凋敝,如“井闾半调虚,田园多失主”(《淮上赠别路继峰》),“民命菅麻血可川,攻城屠野骨如巅”(《送徐鹤州之任保定》)等。面对残酷的现实,黄图安不免向往起陶公笔下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忆余南渡秦淮水,挟家浮宅避军垒。脱帻时窥柳岸外,鸣榔误入桃源里。”(《续天籁集歌》)他身为明朝官员,却在明朝亡国后带领部下投降于清朝,从传统儒家角度来看是“大行有亏”的“失节”之人,深受儒家教育的黄图安内心是否为此惴惴不安备受煎熬,他在作品中虽未曾明说,但从他在顺治二年-三年因功被提拔为甘肃、宁夏巡抚之际两次上疏请辞之举,以及诗中多次明确表露出的急切渴望归隐之意,如“回天知无力,归田意颇急”(《甲申夏日忆素心社友信手拈苏集得岐亭诗因依韵》)等,均反映出诗人不热衷于仕途。他逃避做官,迫切的想要归隐,未尝不是对自己“贰臣”身份的逃避。袁行霈先生说:“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陶渊明,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19]黄图安对陶渊明的赞美、尊崇以及模仿,亦是一种回归,这种回归既是对田园的回归,更是对自我的回归,对抱穷守节思想的追慕,于乱世中回归原始的最初的本我,以寻求精神慰藉获得精神安慰。

陶渊明作为中国士大夫的一个精神归宿,许许多多的诗人身上皆可见陶渊明的影子,黄图安亦不例外。陶渊明隐居田园,亲身躬耕的生活方式、抱朴归真的思想观念,及其固穷守节的品格气节让他备受推崇,对陶渊明进行了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使得他在生活中追随陶渊明,诗作中时时提及其人、化用其诗。且二人经历接近、许多观念重合,加之历代崇陶影响以及黄图安明朝降臣的身份、起起落落的仕途生涯等推动他走进陶渊明,于仕途官场中走向田园并通过修行达到最原始纯真的状态,以回归本我,获得心灵安慰寻求精神寄托。

猜你喜欢

陶渊明诗人
你好,陶渊明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陶渊明 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