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路径
2020-03-04穆盛林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金丰路初级中学
穆盛林(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金丰路初级中学)
为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教师除了要教授物理知识,更要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操作能力。然而,因为实验设备短缺、教师重视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大多是处于被动观看实验的状态,兴趣不高,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物品改进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开发生活资源,解决设备短缺问题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度不足,实验室设备损坏后没有及时更换,教师直接以口头讲授的形式呈现实验过程,再让学生记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引起学生反感。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积极开发生活中的物理资源,比如玻璃管、气球、磁石等,都能变废为宝,而且生活元素的加入还能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在寻找实验资源时要注意科学性、直观性和环保性,确保生活资源的引入可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比如,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由魔术表演演变而来的“天女散花”实验,接着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根2米左右、大管径的旧式洗衣机排水管,并在讲台上放好五颜六色的纸屑,左手快速甩动管子上端,右手将管子下端对着纸屑堆,很快出现了“天女散花”的景象。学生们都很惊喜,跃跃欲试地想要上讲台操作,同时对“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性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优化创新原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都是精挑细选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也比较直观。然而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一些看着简单的实验有时也无法一次性成功,或者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过程太过普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入和学生贴近的生活元素优化创新原有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讲解“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时,教师用学生非常熟悉的脉动饮料瓶替换了原本的实验材料——冷却的易拉罐,当然在开展课堂实验前要经过多次对比选择大小、形状最为合适的。先向学生展示空瓶,接着直接倒入热水,经过摇晃再将热水倒掉,马上盖上并拧紧瓶盖,手拿瓶盖将瓶子置于胸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保持安静,大家看见饮料瓶被压扁了,而且有“劈啪”声,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因为知道脉动瓶很结实,所以对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有了深刻认识。
引导学生操作实验,有效培养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实验模式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实验,和学生共同收集制作材料,丰富实验设备,再引导学生加入到实验之中,自主操作开展探究,或者小组协作共同研究,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还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解“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时,教师不再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开展教学,而是在课前让每位学生提前收集一个比较大的饮料瓶(2L左右)和一个气球。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吹气球,学生尝试后认为非常简单。接着在饮料瓶中放置气球,瓶口与气球口接触并固定,学生再次吹气球,发现很难吹大。最后,在瓶身上用剪刀戳一个小孔,这次又能很容易地吹大气球了。这个实验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压强的存在。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科学开发生活资源,将生活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教学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物理教学有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