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
2020-03-04李泉豫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泉豫(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思想品德塑造的“拔节孕穗期”。“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新时代家庭教育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路径,丰富教育内容,弘扬文化自信。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凸显思想品德教育的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是青少年心灵归宿的第一场所,青少年日常接触最多的是父母、亲人,家长的一言一行、道德修养对青少年的思想认知、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应自觉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榜样和标杆,主动担负起“第一任老师”的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两个误区”:一是避免将思想品德教育看作单纯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应形成良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青少年情感信念不够坚定,阅历少,遇到问题容易受挫,感情波动大,而遇到这些问题时其倾诉对象的第一选择往往是父母,父母的关怀认可、家庭的温暖鼓励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二是只重视物质满足和知识学习,轻视精神需要和道德品质教育。如“有的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子女疏于教育管理或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一教育误区会使青少年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或一味满足物质需求,忽略精神追求,容易使青少年陷入精神贫困的危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道德品质教育是青少年的成才之基,作为家长应时刻注意家庭中表达出的人文情感关怀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不要仅仅注重满足物质需求,而忽略日常的关心关怀和陪伴,要在青少年的智力、情感、价值观积累的重要成长阶段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
二、丰富家庭教育内涵,彰显价值观塑造的引领力
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也是新时代家风教育的核心。父母是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式会折射给青少年,成为他们行为方式的“榜样”;家庭教育会陶冶青少年道德品质,也会成为青少年将来的道德价值标准。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养成积极乐观心态的必要条件,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氛围是促进青少年养成积极乐观心态的着力点,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铺垫。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麻烦,家长的及时劝导和关怀、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在日常生活行为中,青少年会随时遇到不同的生活事件,折射出不同情况下不同教化内容的诉求。因此,应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如以日常生活事件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会使教育形式更加鲜活生动,教育模式更加全面具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家长的谆谆诱导可以使青少年通过具体的现实实例对课本上抽象的理论思想进行有效的理解,更易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教育可以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家长感情真挚的实践教育、具有感染力和渗透性的言语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人生真谛和人生经验参照,使青少年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使教育结果根植于内心。
三、以“小家”之范聚“大家”之风,促进家庭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
按“历史的意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家庭教育是求真求善的基础;按“现代的意见”:“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加强家庭教育是以“小家”之见兴“大家”之风的重要环节,唯有立足一个个家庭的个体单位,发挥其教育价值,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为此,应充分“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从而以“小家”的文化力量营造中华民族“大家”的和谐社会风气,形成家庭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为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发挥家庭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摆脱精神贫困危机的有效方式,是使家庭文明建设外化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要素。
新时代要不断提高家庭自身的文化涵养,丰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滋养爱国情怀,强化民族认同感,从而在“外烁”与“内省”的互动中不断增进我们的文明追求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