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0-03-04徐本娟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266400
徐本娟(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266400)
笔者认为,有效追问教学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教学方法,可以上升为一种教学思想,即尊重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问题让数学知识获得“灵魂”,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认识数学知识的奇妙,进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一、有效追问的教学作用
有效追问的教学作用主要可以表现在三方面:
1.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不会刻意往深处想,更不会联想到知识的实际应用。而有效追问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思路,借助问题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无论从学习效率还是学习质量上来说,都要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好很多。
2.提升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并不强,加上少数教师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很多知识实践的机会。有效追问通过丰富多样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看到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知道了数学知识的真正用处,自然就能促进其知识实践能力的提升。
3.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有些学困生非常讨厌数学学习,在他们看来,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学习的过程也非常痛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错误认知,甚至放弃数学。而有效追问无疑为他们打开了发现数学魅力的大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就更容易促使他们形成质疑、释疑等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1.问题内容不符合实际生活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考试而轻技能”的情况严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在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不注重问题内容的实质性创新,经常以脱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无法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生硬地套用理论知识,却无法追问更实用、更细致的数学问题。
2.重结果,轻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性问题的选择是核心环节。由于教师在选取问题时往往都是依据自己的思维判断进行,一旦选择的问题不合适,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是依靠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仅局限在表面,认为只要算出正确答案即可,完全忽略了学习思考的过程。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引领方式完全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更不利于学生追问,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三、借助有效追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基础和前提
(1)秉承“人本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了现代数学教学中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人本教学”理念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让学生能在清晰的教学思路中更好、更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对每一位教师来说,秉承“人本教学”理念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自己则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出现思路“卡壳”的时候,帮助他们梳理知识,跳出思维困境。更多的时候,教师应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和习惯,并采用有效的追问对其进行积极引导。
(2)构建轻松、快乐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有效追问教学就应该和死板枯燥的传统课堂不同,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借助有效追问,教师必须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同时,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实践入手设置问题,从而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研究发现新问题。
总之,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借助有效追问能够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追问教学的应用方式
(1)递进式问题
递进式问题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逐层递进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第一个问题都非常简单,但是有极强的引导性,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而第二个问题就会涉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比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一课,教师用多媒体导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长方形、五角星、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等,并提出问题:“大家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分别由几条边构成?”因为图形非常简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得上来。然后,教师利用绘图工具把这些图形拼成一个小狗,然后教师就可以深化问题:“那这个形似小狗的图形由几条边构成?如果用红线把它的轮廓勾勒出来,我们应该需要多长的红线呢?”从而引入“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用直尺分别测量不同的线段长度并求得总和。通过递进式问题,学生学到了图形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生活化问题
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算是真正掌握知识。借助生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真正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个过程能显著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实践能力。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关于角与三角形的知识,角与三角形的分类应是引导学生学习实践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三角警示牌(正三角形)、直行箭头(锐角三角形)、回力标(钝角三角形)、三角尺(直角)等生活物品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中都有哪些角?如何测量它们的角度呢?”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图形的内角,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实践,可以总结量角器的用法并认识锐角、钝角和直角。但由于教师尚未给出答案,所以教师继续追问:“如何通过三角形三个角的值来判断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呢?”学生继续探究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由此可见,通过完全的自主探究能够获得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概念混淆或不会测量角度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发言机会,让他们自己追问,如“等腰三角形属不属于锐角三角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其理清探究思路。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而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说常用。利用有效追问不仅能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