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途径探究

2020-03-04韦晓华赵从奎史庭宇

教育观察 2020年30期
关键词:劳动中职职业

韦晓华,赵从奎,史庭宇

(1.柳州市交通学校,广西柳州,545006;2.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广西柳州,545006)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特别提出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因此,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逐步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说过“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意味着教育的一切阶段都与职业息息相关。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认识和了解职业,培养职业兴趣与职业理想,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帮助学生适应未来、提高就业能力至关重要。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在国家层面对劳动与职业教育进行总体部署。方案创造性地提出将中职学校加入中小学校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中,肯定了职业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德育的重要作用。

一、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

劳动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端正劳动态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职业是个体劳动在社会中付诸行动后获得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工作,是个体在社会上将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的技能付诸实践的重要载体,是个人生存的必需能力。可见,劳动是职业的具体形式是实现途径。启蒙则是为了让儿童去除蒙昧,开启智慧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过程。[1]职业启蒙教育旨在激发儿童对职业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儿童提供初步的职业认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完整的人格品质。

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源于国外,目前在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解释,但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是指学校等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派专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2]可见,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都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旨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在校资源及职业院校、社会机构等与职业相关的资源,在开展素质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时增加职业启蒙的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认知及情感,激发起学生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启蒙教育不等同于职业教育,启蒙重在职业理念、价值观、职业情感的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简单的技能,但掌握职业技能不是教育的重点。对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教育目的、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3]一切教育的立足点都是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教会青少年和儿童劳动、做事、创造为目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职业是人类与社会衔接的桥梁,两者相融形成的系统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知职业的魅力,通过职业启蒙培养劳动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职业基本认知和情感,最终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不等同于学会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但是在个人成长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素养、良好的思想品质等素质。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在引导学生开启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将劳动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个体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知合作的重要性,在劳动中充分体验自身价值,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喜好与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劳动精神,明确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有正确的人生规划。

二、中职学校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校有着丰富的与职业相关的教育资源,有现成的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能够在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中职学校的加入,中小学校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内容与形式就更加贴合社会实际,更富有“职业”的意味。但是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多数中职学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且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中小学原本对劳动教育就不够重视。如果中职学校过多加入,也会给中小学校带来不便,影响基础文化课的教学,甚至有部分中小学校认为这样会影响升学,所以很多“普职合作”流于表面。因此,中职学校想要真正与中小学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职业教育”的作用,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阻碍。

(一)政策配套不完善

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不断颁布政策以支持职业启蒙教育,例如: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职业体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将工匠精神陪育融入基础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鼓励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学开放”;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吹响新时代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号角,把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推向发展新高度。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推出了关于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在发展方向上给予政策引导和政策依据,但是政策的内容较为宽泛,没有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性还有待提高。此外,政策出台后,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宣传、解读不到位,没能及时出台与之配套的文件,对中职学校参与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中职学校、中小学校有过一些“普职合作”,如基于职教开放周的职业院校观摩和职业体验等简单的合作,但是对深度融合的“普职融通”,普职双方都没有经验。加之不同学校对“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教育内容的解读不一致,出发点也就出现了分歧,又没有相应的政策、条例作为参照,导致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此外,由于中职师资工作量的核算、薪金的发放、教学质量的考核等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校进行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效果一直不理想。

(二)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合作质量低

目前,中职学校与中小学的合作质量较低,通常呈现表面化的形式,其主要源于双方合作内生动力不足。中职学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对中职学校来说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耗费有限的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会增加中职学校的压力;第二,中小学到中职学校实地参观或学习,可能会影响到中职学校本身的教学安排;第三,额外安排的教师会增加学校开支;第四,部分中职学校想要在初中学校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今后的招生工作,但是与初中学校流于表面的合作,仅通过大规模的参观,学生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招生方面也难以达到预期,中职学校缺乏合作的内生动力。

对中小学校来说,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尚停留于浅层教育,多为体验式活动,难以使中小学生真正对职业产生正确的认知,也无法达到劳育的目标。职业院校的加入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对原本就不被重视的劳育,中小学校同样不愿耗费过多精力与中职学校合作。这些矛盾导致双方无法实现共赢,合作动力不足,“普职合作”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受限,融合不充分,最终流于简单的参观,合作质量不高。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设计

目前的中小学校教育多以升学为目的,注重应试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缺乏职业知识和职业体验,未形成职业理想。虽然国家政策上强调职业启蒙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对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仍然不够重视,不愿、也不会花费过多时间精力投入其中,缺乏完整的教学设计。因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中小学校是开展此项教育的主阵地。虽然政策鼓励中职学校加入,但当前职业启蒙教育的主体仍以中小学校为主、中职学校为辅,教育内容上中职学校配合中小学校的要求参与职业相关的零碎课程,未能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事实上,当前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大多只是喊口号,在实践上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职业知识,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当前的普职合作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中职学校开放日时去参观、体验,或是中职学校偶尔送课到中小学校的阶段,没有整体的培养方案。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过于粗浅,缺乏对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认知等核心元素的系统培养,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与职业启蒙课程。

三、中职学校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对策建议

要让中职学校在中小学校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中充分发挥其职业教育的作用,就需要从政策、学校、师资等方面入手进行普职的多方面融合,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质量。

(一)政策引导,加强普职融通内生动力

从政府支持层面来说,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让社会、学校、家庭充分了解劳动与职业启蒙的重要性,争取社会广大民众对此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自身宣传作用为家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改变只关注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搭建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沟通的桥梁,加强中职学校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多方配合协调,鼓励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进行联合培养教育,充分发挥中职学校的办学优势。

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具体来说,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方面细化设计,并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把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评价作为各中小学校、中职学校的一项考评内容,对双方合作效果明显、付出教育资源的学校给予资金奖励或是其他奖励,例如以中职学校的贡献力度做评价参考,进行设备、资金等投入,完善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综合实力,以提高中职学校参与的积极性。政策引导到位、完善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有助于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合作进行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积极性。

(二)普职学校共同进行教育设计

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要加强联系,共同进行前期调研,在了解学校双方、学生、家长等各方面需求之后,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编写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教材,并由中小学校开设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课程,中职学校提供师资、课程、实训场地等教育资源,实现普职合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双方都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为中小学生制订螺旋上升式体验课程,为中小学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提供基础保障。[4]

具体来说,合作以课程教学为主,参观、职业体验、讲座、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辅。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密切与中小学合作,积极加入中小学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如通过中职学校的实训场所、实训设备等对中小学生开放,让中小学生真实体验劳动的美好,促使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与职业观。对于不能离开学校的中小学生,中职学校尽量走进中小学,主动将相关职业知识带入校园,同时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资源,带中小学生参观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通过实践体验与企业专业人士的讲解,让中小学生更了解未来的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中小学在文化基础课授课过程中,也应强调文化课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拉近学生与社会、职业、劳动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

中职学校针对初级中学毕业班学生可开设为期两个月的职业启蒙班,前期通过对初三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升学意愿。对于有意向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学校可组织他们在参加中考后到中职学校参加职业启蒙班,让学生通过两个月的体验了解职业、专业的魅力,也摸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未来发展的个人需求,以便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三)师资互培,壮大师资团队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师资紧缺,无法安排足够的师资力量到中小学校进行课程教学。因此,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师团队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并向中小学教师传授更专业的职业相关知识,为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教导学生提供最新职业动态。中小学教师在培训中可学到更多职业动态知识,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知识保障。中职教师也一样需要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解当代中小学生的职业需求,也更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职学校和中小学校师资互培有利于壮大师资队伍,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此外,普职双方都要定期对加入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和中职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打破教师因长期面对的学生学段不一致而难以转变教学方式的困境,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并鼓励优秀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为适应合作的要求,普职双方可以采用“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方法,以课程评价为主,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专家教师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根据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激励政策,对教育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教师团队给予表彰、奖励等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教育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5]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在很多人看来不那么重要,但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教育不单单是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中小学早期进行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自己喜欢的职业。职业学校的加入拉近了中小学生认知体系中科学理论知识与职业的距离。现如今我国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系统化,中职学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也不够深入,教育效果不佳,还需要政府、中职学校、中小学校,甚至社会与家庭等多方面充分认识到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加入,共同探索有效路径,以培养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劳动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中职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