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探究

2020-03-04

教育观察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农民模块

王 倩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与时俱进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负责任、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还要道德品行过硬、思想认识过关。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语文作为语言类课程,具有工具性特点,重在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夯实并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人文类课程,具有人文性特点,重在提升人文修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内心世界更为健康、充实和丰富。

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学语文课程应根据农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以实用、实效为出发点,有效整合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着重开发应用性,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有效作用。因此,为立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地方高校反哺社会的职能,大学语文培训课程要从定位、实施、考评三个方面做出深刻思考。

一、精准培训定位

语文学科面向的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会有所差异,但是其本质不会改变。首先,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用于交际交流的工具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次,文选作为优秀文化的缩影,其用于传承经典、弘扬美德的载体性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农民为对象开设大学语文培训课程,应调整传统大学语文课堂的目标定位,跳出校园课程的教学思维范式,将语文学习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与农民的切实短板对接。

因此,基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应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员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二是通过写作要领和表达技巧的体会和认识,打牢写作基本功,夯实并提高学员的书面语言应用水平;三是通过对文选的理解和鉴赏,开阔视野、充实思想,发挥语文课程的思政作用,提升学员的人文修养。

二、优化培训实施

(一)依据学情,整合教学内容

与土地为伴的农民,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恬淡,淳朴安然。鸟鸣清脆叫醒沉睡的村落,炊烟缕缕唤来晚霞的陪伴。

在思维习惯上,多数农民追求安稳,喜欢维持现状;在生活中,相对于学习知识,农民更喜欢在田间劳作;相对于需要长时间打磨获得的语文知识,农民更渴望短期内获取技术技能。思维定式是开展培训的较大障碍,而教学内容是跨越思想障碍、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突破口。

1.做好学情分析

大学语文在开课前要充分了解学员情况,包括自然情况和学习情况两方面。自然情况分析包括学员人数、性别构成、年龄梯度、家庭情况等。了解整体自然情况,有利于明确学员构成的优势与不足,把握整体层次和特点等。学习情况分析包括学习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分析学习情况,有利于了解学员的学习基础,预判学习程度和效果。高校在培训前进行学情分析,应本着因人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情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及教学的侧重点,为获取较好的培训效果打下基础。

2.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将高校里的大学语文课堂直接搬到农民面前。高校要在详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农民特点和实际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以文选为主,注重赏析和品鉴。但是,面向农民的大学语文要在教学中添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并与文选内容有机融合。教学内容要选取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让学员通过学习弥补短板,夯实文字基础,提升语言能力,满足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要根据学员的不足和空白选择有生活气息的文本。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存在联系生活的切入点。[1]学习文选能够使学员丰富文学底蕴、开阔文学视野、提升人文修养,满足学员精神食粮的需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切忌关起门来教书,要“开门教学”,眼光不仅要看着书本,而且要随时关注社会。[2]

其次,化章节学习为模块学习。针对农民的语文课程要打破大学语文按照章节学习的形式拘囿,把文选欣赏和语言运用进行有机整合,将大学语文学习分为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文学品读三个模块,使知识立体化、系统化。其中,口语交际模块集中安排学员进行听说训练,注重培养学员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模块集中安排学员进行书写训练,注重夯实学员的文字基本功,提升学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文学品读模块集中安排学员进行阅读训练,注重丰富学员的文学底蕴,开阔学员视野,提升学员修养。

(二)基于实效,创新教学实施

1.开发项目任务

培训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体有以下几种:自助式,培训往往是“自助点餐”,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快餐式,培训课程的节奏较快,一般直接进入学习主题,省略打基础的前情;集成式,培训课程的教学涉及面宽,注重全方位打造,实现综合包装和提升。

语文学习不宜速成,与一般培训学习的节奏与步伐不一致。因此,针对农民开展的语文培训要有实在感,不仅要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还要让农民深刻感知身边语文知识的存在。因此,针对农民开展的语文培训可考虑采用依托实际项目的方式。

由于汉语的工具性特点,生活、劳动、学习都会与语文密不可分,因此农民在完成事务的过程中必然会运用语文工具。综上,针对农民开展的语文培训要善于开发并且依托实际项目,在帮助学员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彰显语文重要性的同时,也帮助学员有效消化、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比如,培训课程可以筹办村民农闲时期的文娱活动。组织活动要综合考虑时间、地点、前期宣传、物资准备、活动形式和流程、预期效果和作用等内容。活动涉及的语文知识可以有以下两个方面:口语表达方面,做村民参加活动的口头宣传和动员工作,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等;书面表达方面,需要具备活动方案、宣传文案、主持稿、活动总结等文书写作知识。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者要兼顾活动的影响力和延展性,深入挖掘活动对充实村民思想意识的精神食粮作用。可以说,为村民组织文娱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此外,培训课程可以开发为典型农民撰写传记的项目任务。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以身边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为对象,为其撰写传记。首先,学员要团队协商,发现并确定撰写对象,然后开展访谈活动,在访谈中取得典型人物的人生经历、生平故事、先进思想、成败经验等真实素材,最后汇总材料,发挥团队力量撰写完整的人物传记。“找典型、访典型、写典型”的项目任务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农民之间相对熟悉,以团队为单位开展采访工作,在交际交流中能够增进沟通,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学员在撰写中发挥生命影响生命、智慧点燃智慧的重要作用,以典型人物为榜样,主动学习,以典型事迹为燃点,激发创新,从而带来项目任务的附加效果。

2.转变学习形式

针对农民的语文课程可以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学习。学习本是一项枯燥的活动,对农闲时期的农民而言,辛勤劳作以后想要得到休闲和放松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一个人坚持学习不如几个人捆绑在一起学习动力持久。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培训教师可以依据学员意愿、年龄、性别、学习能力或者家庭等,对培训学员进行分组。学员无论是参加学习还是完成任务,均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员之间相互督促,互相鼓励,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以此激发学习的动力,也便于教师管理。

此外,课程还可以变传统学习方式为挑战式PK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充满情趣的课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在传统课堂中,是否参加活动要依据学员的个人主观意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往往较为被动。沉闷的氛围不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而运用挑战PK式教学,教师可以明确任务点,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或者接受挑战,教师淡出讲台,将主动权交给学员。这样,学员成为课堂主角,在完成挑战和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不启不发,不愤不悱”,挑战式PK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状态,从而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3.挖掘课程思政点

“文以载道”决定了语文课程兼具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虽然不是思政课程,但是与思政课程同宗同源,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平台。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基本职业能力,还要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做合格职业人。作为重要的人文素质课程,大学语文以经典案例和优秀文化作品为依托,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认识和处世之道,与其他培训课程形成育人合力。

语文培训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口语交际模块通过展示职场、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方面的交际交流的真实案例,加强学员的文明礼貌意识,使其在待人接物、举手投足中注意文明礼仪、彰显个人修养;应用文写作模块通过学习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主要内容,培养学员的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其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文学品读模块通过品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认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陶冶学员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的思想,从主观意识上实现农民学员的进步和提升。

(三)立足实需,设计课后任务

布置课后任务,一方面是检测学习质量,便于学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是巩固学习效果,让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针对农民学员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培训的情况,课后任务既要注意“质”,也要把握“量”。

1.结合实际需求布置任务

口语交际模块可以结合人际交往的实际需要布置录制视频的任务,完成人物介绍、倾听交谈、营销购物等知识的练习。应用文写作模块可以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需求布置写作任务,掌握婚丧嫁娶、买卖租赁、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必备的应用文写作知识。文学品读模块可以结合精神层面的实际需求布置阅读任务,完成亲情、友情、爱情、社会认知、人生理想等思想意识的重塑。

2.立足提升素养安排学习

布置任务不是为了简单迎合低层次的需要,不能单一地以“量”为学习标准,而是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有效育人。因此,在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培训教师要先确定所选取的案例、视频、文选、范文能否包含思政元素,并发挥育人作用,坚决摒弃低俗、空洞、浅薄的学习内容。

对此,培训教师可以组织学员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从知识、能力、认知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出发,结合学习实际交流个人成长,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提高综合素养。

三、完善培训评价

(一)考评主体要多元

课程要建立以数据和成果考评为主,以教师评价、学员互评和学员自评为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农民与学生不一样,培训方式和学习动机与学生也有不同,因此,评价主体要全方位、多角度、人性化。教师要在阳光、公开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做好各项记录,包括出勤记录、互动记录、任务完成记录、输出成果记录等,以此为考评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学员之间相互熟悉,更容易看到教师看不到的成长,因此,学员互评与自评也应作为考评的参考。

(二)考核评价重过程

培训是长期过程,不能以最终测试成绩作为考核结果,考核要综合考量阶段性学习结果,评价中要融入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质量等元素。因此,针对农民的语文课程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出勤、课堂互动、学习笔记、实操视频、写作练笔、读书感悟、心得交流等,都要作为学习的过程性材料体现在评价考核中,并按合理的比例体现在最终的结业成绩中。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农民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