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学习背景下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策略研究
2020-03-04宁小春李翠霞
俞 玲,宁小春,李翠霞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广西南宁,53001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下的网络教育趋势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并在其中指出要健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2]“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实施期间,全国各高校、中小学都投入到该工作中,组织教学所用教学资源,实施大规模网络教学。
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助推将我国的网络教育推到了时代的风口,使信息化教育行业开始井喷式发展。在此趋势下,网络在线教育逐渐成为学习型中国的主流教育模式,但相关调查及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网课学习情境下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参与度和完成率低、学习动机下降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个体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学习方向的把握、学习进程的持续以及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出发,学生处于网课学习情境下,其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学习动机模型,分析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及时干预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学习动机理论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的学习动机干预策略,对在网课学习背景下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现行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进行探讨。
二、心理学学习动机理论模型
(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作用,个体学习活动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刺激与反应上。具体来说,学生会为了获得想要的刺激,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肯定、奖励品等,而认真、努力学习。这些刺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持续呈现,会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同样,取消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不再出现,学习动机也就随之消失。在这样的理论下,不可否认的是,刺激确实对学习动机具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的产生与个体本身的关系不大,忽略了个体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过度强化外部刺激反而会削弱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
(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以人为本”,即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具有实现自己需要的潜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从最低层“生理的需求”到最高层“自我实现”需求发展,个体都有满足自己需求的需要,从而刺激个体产生行为。同时,当前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后又会发展到高一级层次的需求。学习动机的产生就是基于满足自我的需求。
(三)认知主义动机观点
在认知主义理论观点中,关于学习动机有著名的“S-O-R”理论模型,即“刺激—个体生理、心理—反应”。该模型包括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每个理论中关于学习动机的观点都有不同的特点。
1.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越高的人越会积极克服其发展过程的障碍与困难,解决问题的趋势也越强。
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存在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从不同维度展开归因会对动机的产生得出不同的结果。
3.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指出,个体对目标的确定,包括设置目标、确定目标定向,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
4.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自我效能的判断对动机的产生有重要决定作用。
三、网课学习背景下学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分析
本文基于对学习动机主要理论模型的认识,结合学生学习体验、学校管理实际环境、教师教学需求和社会发展大环境,探索在网课学习情境下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干预的方法,挖掘可操作、可执行的学习动机干预策略。
(一)做自己的主人——学生自身管理层面
首先,从上述学习动机理论来看,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与个体自身的认知结构有着显著的联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达到干预其学习动机的目的,学校就应该关注学生对网络学习方式的评价。学生对网络授课模式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网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网络学习并不是教育方法中的“下策”,学校应让学生意识到网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时代高效学习的必要手段。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宣传网络学习的便利和各项优点,引导学生接受、认可并适应网课。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班级中擅长使用网络的学生汇总网络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向其他学生推荐各种在线学习方法、分享在线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网课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和更充分的学习动机。
其次,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学生普遍倾向接受利于专业发展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发展背景着手,影响学生对网课的认知和评价。具体来说,学校和教师可以收集有关专业、学院、学校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利好消息,通过各种手段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有进一步的肯定,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克服眼前的学习困难。
行为主义理论除强调强化学习中的作用外,更注重的是环境对人的长期影响。具体来说,除课堂教学环境外,学生还会受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学习环境。如果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积极支持、鼓励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有益的知识,不过于在意学习的形式,那么学生就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在正式实施教学计划前,要通过学习规划活动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为自己塑造一个适合学习的外部环境,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需制订每日、每周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地点和工具。稳定的外部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管理作用,能够较好地维持学习动机。[3]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的教学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不应该过多使用物质奖励型的强化手段,原因是物质奖励型强化手段会弱化个体的内部动机,对长期持续的学习活动无益,甚至有害。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详细地分解了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需要爱、归属和自尊的心理阶段,因此,无论是否使用网络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能放松对学生学习群体、团队意识的塑造。教师组织小组学习与互评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团队精神,通过与学习同伴的相互比较,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与他人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会受到同伴的尊重和爱护,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由此获得渴望得到的情感,从而愿意付出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百变教学为学生——教师层面
教师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资源质量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两方面来进行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
1.基于学习动机激发角度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网课资源的建设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教师都积极投入其中。各高等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收录有较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但是,仍有一大部分网课缺乏课程建设的统筹设计和规划,对网课建设的要素认识不清,内容结构不清晰,内容质量也有待提高。这样的课程资源除专业知识有限外,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也不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会造成负面影响。网课的建设需要考虑课程针对人群的学习特点,并结合学习兴趣产生的机制,对教学内容、组织和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利用多元网络教学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高质量的网课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网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外关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中关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线课程的内容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机制构建值得我国教师学习和参考。如因教学实施急需,教师在短期内无法自己制作高质量网课时,可以通过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等资源平台组织教学,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教育,这可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的角度出发,为体现教育活动中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应把握在线课程教学任务的难度和学生学习动机产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同的教学任务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任务难度组织设计好项目内容,规划好呈现任务的形式及频率,确保整个课程在实施期间保持适合的难度,让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达到理想水平,并保持学生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以保障学生长期学习的质量。
2.精妙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网课学习期间保持积极性,教师可以精妙地运用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很多教师都已经将其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有关资料和论文显示,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然而,组织设计好一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教师需结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专业知识结构、技能学习的进度等。
混合式教学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组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操作的结合。混合式教学非常考验任课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及教学组织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确保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在开展直播课时,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专业课程的学习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接受开始,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和最终的学习效果。远距离的网络知识传递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师只有增加师生网络互动与接触,把握师生间的微妙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对授课教师产生积极情感,改变网课教学被动传输的模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接收教师通过网络传递出的信息,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效率。
在线课程的学习周期较长,学生长期处于网课教学环境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动机下降。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给在线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是保持课堂活力的好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邀请行业专家或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到在线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利用权威人物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互动活动旨在让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从专业技术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对自己学成的期待,增加心理资本,激发学习动机。
(三)统筹规划为发展——学校管理层面
教学是一所院校立足的根本。学生利用网课进行学习,脱离了传统课堂教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成为各院校关心的重点。为此,学校要分析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建立新型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从学习动机干预的角度出发,实施以下措施。
1.灵活考核课程
现阶段,学生对网络教学形式、课程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成效都没有特别清楚的认知,如果课程考核的形式仍然延续传统的考核方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产生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机。对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在开始授课前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网课的具体内容,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判断,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处理,避免负面学习情绪导致学习动机下降。
2.加强家校联系
对教学管理来说,在线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环境的改变。对此,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平衡师生和家校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宜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校和教师要以教学管理者的身份与家长牵上手,共同管理学生的教学环境,如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说明近期网络教学组织的具体情况,并向家长普及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希望家长能积极营造适合孩子在家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实现家校一心,为孩子的学习搭建桥梁。家长的关心、关注,是学生维持长时间学习动机的巨大助力。[4]
3.丰富在线校园活动
除课堂授课外,学校还要组织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如每周定期组织专业讲座、组织学生分享各自专业的特殊新技术、组织相关网络形式的教学比赛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在专业内容和个体成长上的进步。
4.自上到下用心关心学生
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者对各学院、各专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关怀活动,从情感层面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重视和尊重,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5.事无巨细是学工
事无巨细的学工管理是学校了解学生最密切的途径。对新学习方式下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学校要做到观察入微、了如指掌。为更好地把握学生网课学习期间各方面的情况,学校应该组织心理专业教师建立学习动机干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工管理层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课程教师、班长及班级成员。小组的工作任务就是把握班级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变化,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学习动机下降、学习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妥善的处理,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个案建档,实施全面干预并进行追踪。另外,工作小组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自我主动调整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从元认知的角度认识到学习行为的本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在网课学习情境下,学校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合理的干预。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是个体内外因素相互长期作用的结果,个体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自我认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有责任营造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为学生制订远期和近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终达成良好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