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
——以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运行和控制专业群建设为例

2020-03-04

教育观察 2020年30期
关键词:职业专业学校

陈 就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城建部,广西南宁,530200)

一、专业现状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梯运行与维护方向)在完成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广西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后,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深厚人才培养基础,并进一步成为广西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专业,开设有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

只需两个专业在课程和知识点上有一定的联系,类似的实训技能有相同或相似的要求,超过一定数量就可以归入同一专业群中。[1]也就是说,以上所提到专业因为部分基础课程有共同的要求,实践设施可以共用,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直接联系,所以能够整合为一个专业群。

二、专业群的构建

(一)建设思路

以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城建专业部开设有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以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规划专业群时对以上专业的知识点、技能、实践设施和职业要求进行了参考。

1.相近的专业课程

城建专业部经过梳理发现,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都有着相同的课程,即电工课,电子技术、安全用电、单片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焊。也就是说,这三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共同点。这些课程作为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共同基础,是将这几个专业整合为一个专业群的依据。

2.相近的实践要求

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和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有部分相同的专业课程,且这些相同的专业课程又具有相似的实践环节,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基本相似。这三个专业在实践教学要求上的相似点主要体现在实训室上,三者共同使用的实训室包括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电焊实训室。而且,这些实训室在这三个专业中所占比例不小。虽然不同的专业对实践的要求不可能完全相同,但这几个专业只存在细微的差别,本质上基本相同,需要用到的设备基本一样,实训过程也没有太大不同。因此,这三个专业符合构建专业群的要求。

3.相近的职业能力要求

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以及机电技术应用这三个专业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图和电路图识图能力、电工维修能力、电子元器件检测维修能力、简单的单片机和PLC控制技术、电焊操作技术等职业能力。

虽然这三个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但是它们有部分相近的专业课程。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刚开始引入新能源内容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特性,所学课程及实践要求与电子类专业有相同之处,也可以考虑一并加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群的构建中。

综合以上各点,为实现优化专业结构、发挥品牌效应、促进资源整合、形成育人特色,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经过调研,决定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为龙头,以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支撑,整合机电类的各专业构建电气运行专业群,并通过建设专业群发展研究平台,提升广西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群发展研究水平,培养一批本专业群的研究队伍,形成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发展研究实践成果,进而共享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群建设方案、课程教学资源等研究成果,带动广西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群的建设发展。

(二)电气运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时,围绕广西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确保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及其专业群发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思路,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通过分析机电类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深入剖析各个专业的职业能力,确定采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对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及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新构筑,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分层:底层课程通用共享,中层课程融会贯通,高层课程分化精进,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具体来说,学校通过校内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综合能力;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建设合作化、课程教学项目化、课程模式仿真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在课程考核标准中加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行业技术标准,通过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和评价。

学校通过对机电相关的企业单位和本校的毕业生进行回访调研发现,机电类行业越来越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来说,现在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综合能力越强,对职业发展和工资待遇就越有利。因此,学校在确立好课程体系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从三个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提炼出共有的知识点和课程,并将其作为三个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学校在让学生先接受专业群共同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同时,将这些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拓展和提升学生的行业知识,再让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专业课程进行专业知识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2]

三、专业群建设意义

对职业教育而言,专业群建设指的是学校围绕某个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基于本身的办学优势与服务导向的独特性,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具有相同或相似原则的行业基础和技术基础、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充分融合为核心而构建专业群,代表着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3]

(一)优化专业结构

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以产业为基础进行专业办学,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职学校必须紧盯某一行业或当地市场对熟练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专业群建设的中职学校可以围绕周边区域的经济和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专业群设置,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院校专业形成互补,凸显自己的特色。

当前,不同的中职学校对专业群建设存在不同的理解,主要分成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专业群的建设是由实训要求、基础课程、知识点近似的专业组成的集合共同发展,另一种则认为专业群的建设是由核心专业带动、促进、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水平。其实,无论哪种观点,本质上都是由物质上的组合向内涵上的组合进行转变。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145号)文件精神,积极适应广西机电行业需求,着眼于优化专业结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为主干,联合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以及机电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构建专业群,调整课程设置,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二)发挥品牌效应

学校在进行专业群建设后,得益于专业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和实训资源的整合,各专业师生在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为招生和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甚至吸引到有相关、相同专业的其他学校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专业水平的总体提升,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群的建立促进了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学校以项目研究为基础构建专业群建设的科研平台,为促进职业院校专业群发展提供咨询与指导。同时,学校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起草等工作,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与服务。

(三)促进资源整合

首先,专业部为满足专业群的实训需求,必须加强实训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对现有的资源与设施进行统筹,对未来要建立的场所重新规划。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工作对象基本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4]根据底层课程共享通用,中层课程融会贯通,高层课程分化精进的思路,学校以基础课程、通用技能为基础建立了基础技能实训体系,整合现有实训设备与资源,组建共享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资源并高效共享,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产业岗位需求建立专门性、个性化的实训基地,满足高层课程的实践需求。

其次,进行专业群建设不止是对物质上的资源进行整合,还是对教师队伍的一次整合。以往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由特定的几名教师负责,各专业相近甚至相同的基础课程同时由多名教师进行教授,对教师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通过专业群的建设和共同基础课程能够实现不同专业的师资队伍共享。

最后,专业群的建设要求不同专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共享资源,整合所涉及专业的组织、教师、资源和设施。进行专业群建设能够改变以往不同专业发展各自为战导致各种资源重复、浪费的情况。

(四)形成育人特色

学校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与市场需求或政府扶持产业对接的专业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基本制度,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与单个专业相比,学校通过将相近专业整合为一个专业群,从更高的着眼点、更广的视野对学校周边区域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学校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群建设思路及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模式的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更能适应周边企业用人需求,使学校得以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专业群建设困境

(一)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

首先,在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没能做到对专业的对口岗位进行深入调研,在没有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的情况下强行把部分专业的资源进行捆绑和整合,造成专业群内各专业缺乏合理的联系,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发生脱节。

其次,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素养,又要熟悉企业岗位生产标准和职业素质要求。但是,企业师傅往往缺乏一定的教育技能,无法开展必要的教学和育人工作,难以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同时,职业教育多年来倡导实行的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活动也流于形式。当前的企业大多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意让学校教师进行实践活动,部分教师也难以真正承担生产任务,造成企业实践沦为一项走马观花的活动,并不能让教师真正进行职业体验,导致教师无法真正掌握岗位生产标准与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

(二)改革力度不大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为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学校中,作为核心的专业引领力度不强,甚至空有核心之名,没有核心之实,使得专业群中各专业的课程组合缺少配合。更有甚者依然是专业之间各自为政,无法真正做到整合,或者只在重点专业原本的建设基础上稍加修改,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做一些机械组合,导致专业群建设有名无实。

另外,继续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也是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改革力度不大的体现。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但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受经费与预算的限制,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导致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少。还有学校对课程体系平台的开发、各专业的资源共享及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多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多数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造成专业群建设难以得到有效、长远的发展。

(三)企业参与度低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跟随市场的脚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教育模式需要依托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专业群长远稳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参与。

目前,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对参与专业群建设仍存在诸多顾虑。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比较长的系统工程,而企业往往会根据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或产业现状调整自己的用人需求,而职校培养的学生在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考虑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企业对专业群建设的长期性、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都存在顾虑,并影响着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

(四)实践研究缺乏

专业群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近年来随着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推广,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群建设研究的文献。这些文献虽然从不同角度对专业群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多数文献局限在理论方面,很少有实践和实证的研究。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群建设需要在借鉴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将成功案例整理为实践研究,指导专业群建设工作。

五、专业群建设路径

(一)加大整合力度

学校要围绕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结合自身的专业与办学特色,加大力度整合归到同一专业群的专业,确立真正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主干专业,重新审视专业群中相通的课程和设施,避免造成资源重复和浪费。学校要通过专业群建设形成实践课程优势,把分散的资源整合为更系统的实训基地,降低建设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并利用长期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对专业群中的专业进行拓展。

(二)搭建师资队伍成长发展平台

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桥梁,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并通过搭建小规模、多平台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平台推动本专业群的现代学徒制建设。学校可以为有教学意愿的企业师傅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能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企业要真正接纳学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让企业实践成为有效的职业体验,让学校教师能切实掌握岗位标准与职业要求。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如名师成长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学校、企业教育教学人才,使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多元性、时效性、前瞻性。

(三)校企高度融合

学校与企业要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性,构建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深度融合的机制,解决困扰中等职业教育的难题,确保中等职业教育能够真正地与行业对接。课程与实践的设置要满足岗位的需求,同时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为此,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企业班、冠名班,组建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专家进校园等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师生人才队伍。

(四)“以链带群”

学校与企业要实现专业链、产业链和岗位链这三条链的对接,“以链带群”。学校要完成相关行业的调研,对产业各环节进行分析,掌握产业链与岗位链的结构和特色,并据此构建相应的专业链,在三大链条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专业群,动态调整专业群。

综上所述,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多方联动,实现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只有以产业发展为教学载体,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才能提高中职学校专业群的建设水平。为此,各校需要聚焦课程体系改革,让教师队伍在专业群中实现高度共享,协同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

职业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