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04

教育观察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产教就业指导院校

罗 旭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正在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的缺口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需要将教学和生产融合起来,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特点,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为社会的生产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和发展对策。现阶段高职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提高其就业能力,学校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现阶段的就业指导课在本质上与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目标及目的的实现,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高职院校只有围绕产教融合来改革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才能确保实现就业指导的目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重视

调查显示,现阶段高职院校中都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都缺乏重视度和参与度,这就给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与其他专业课程或者公开选修课相比较,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也非常低,不仅设置的课程数量、课时数量非常少,授课采用大班大课,所配置的师资力量也相对比较薄弱,经常是由行政兼职、兼课教师或者辅导员兼职。这些教师不仅需要负责自身的本职工作,还需要兼职就业指导课程,导致其工作负担过重。加之这些教师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培训,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质量和课堂效率。同时,由于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不相关,在课程学习中参与度非常低,积极性较差,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教师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中,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课程内容结构不够全面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内容结构上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课程内容过于僵硬,按照统编教材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虽然统编教材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介绍和解答,比如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但是并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个性问题,比如职业观念、创新创业能力、个性开发等。[2]同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也没有开展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就业指导,只是简单地将不同专业学生统一起来进行就业指导。[2]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理论知识过多,实践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在进行就业指导时,教师一般只进行相关知识方法的讲解,并没有与相关招聘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需求和生产特点结合起来,只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三)就业指导缺乏整体规划

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在各个不同学年,学生对毕业、就业方面的认知和关注点都是有差异的。在步入高职的第一年,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相关经验,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知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想法,但是在此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然而在该时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学校基本都是针对学生自身专业进行相关指导,并没有涉及毕业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在高职的第二年,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知识已经有充分的认识,但是仍以学习为主,对自身的就业工作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通过学校所开展的日常就业指导活动或者招聘会等有所了解。在高职第三年,学生面临着就业工作的压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问题,在此时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尽快解决自身就业和工作问题。因此,一般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都会将重点放在高职第三年的学生身上,在后半学期会开展大量就业讲座、招聘会、动员会等相关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对就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但是,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准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应尽早确立职业目标,把握学业与职业方向,不断提高自身就业实践能力。然而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不仅就业指导工作开启时间较晚,而且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也没有全面结合相关专业对应企业的性质、工作特点、员工要求等内容进行精准指导,只是宽泛地开展相关知识理论的宣讲,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相对较低。即便学生的专业能力相对较强,在综合工作能力方面仍相对较弱,就业难的问题仍较为明显。

(四)指导师资严重缺乏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极为关键,能力水平高的教师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但是在现阶段高职教学中,专职、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相对较少,尤其“双师型”就业指导教师更为缺乏。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一)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方面积极推进各项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对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应该从上到下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的投入,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数量,并配置足够的师资力量,积极进行教学体系、教学规划和教学方案的研究和制订。[3]其次,教师应该有效把握就业指导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最后,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对于自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和配合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及时向教师反馈自身的问题,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二)强化课程内容,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

在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提高高职就业率,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紧密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积极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就业指导课程。第一,学校要结合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及现阶段市场需求来优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并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及时搜集与各个专业就业相关的信息,不断扩充和拓展就业指导内容,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第二,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差异来进行各专业学生的分类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结合不同专业的就业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第三,不同学生的优势及劣势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在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时,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就业指导,在发挥学生优势的同时,不断弥补学生在就业中的劣势,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4]第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观念来开展就业指导。学生在就业时会选择不同的就业方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企业,另一部分学生则会选择考入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入伍当兵。因此,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就业方向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其提供相关指导,为学生规划今后的工作生活提供帮助。

(三)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就业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应该从实践和体验方面入手,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体验机会,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不定期地开展实地调研和参观学习,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其次,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及今后的就业形势和岗位需求,从而为学生自身职业规划的制订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开展面试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面试场景,通过专业面试官的考核点评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面试能力。

(四)做好“双导师”教学团队的构建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为了有效应对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要根据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师资力量。首先,学校需要积极进行“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即从校内校外选择相应的就业指导教师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联合的全面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学校要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做好与相关合作企业及单位的沟通交流,结合各个不同专业以及实际工作发展需求,建立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就业指导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在具体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的中,学校教师一般由辅导员或者相关专业教师来担任,其在工作中主要负责通用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也就是标准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企业教师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商讨选择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师、行政管理人员等来担任,主要负责教育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及传授其相关就业技巧,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就业市场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应对策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和工作认知。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同步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全面认识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岗位工作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其次,学校需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学生在就业中随时都会遇到问题,学校只有在校内长期配置综合能力强的就业指导教师,才能及时为学生解答就业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在具体工作中,学校一方面需要选聘能力强、专业对口的人才作为学校常聘就业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则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对学校原有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培训,使其及时学习和掌握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就业要求和市场变化情况,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

(五)优化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案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贯穿在整个高职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安排,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对一年级的学生,学校要围绕职业认知、角色融入来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高职学生的身份,了解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思想,明确其在今后的工作发展方向。对二年级的学生,学校需要从择业就业观念、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培训等方面入手来开展就业指导,通过相关实例实践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三年级的学生,学校则需要从求职技巧、求职定位等方面入手,积极学习人际沟通、劳动法法律法规、就业创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方法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提高学生在面试就业中的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各种就业指导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中,学校都应该充分围绕产教融合的要求,积极与相关联合企业进行合作,尽可能创建真实的实践和学习场景,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就业指导教学实效性、职业性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就业服务。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主要理念和主要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也应该充分围绕“产教融合”理念,做好对现阶段就业指导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从多方面入手积极进行就业指导教学的改革优化,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就业指导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