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三亚S校为例

2020-03-04顾慧澜丁祁琪

教育观察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学校

顾慧澜,丁祁琪

(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海南三亚,532022)

一、引言

从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到2019年《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等多项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相继出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民政部的相关信息显示,近十几年,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高校从原来不到100所扩展到如今的348所,每年将近有3万名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仅2019年就有53.3万人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1]可见,中国的社会工作呈现出明显的“教育先行”状态,但是这一方式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一般都缺少实践能力,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发展。[2]

研究海南社会工作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和海南自由贸易岛等战略的实施,促使每年几千万人次的游客、“候鸟老人”等流动人口涌入海南。这导致大量当地居民的居住地点、生活方式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改变,也使旅游纠纷、本外地居民矛盾、外来人口的社会服务不到位等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造成社会服务管理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海南迫切需要大量熟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能够帮助政府和民众综合处理、化解社会矛盾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因此,探索符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选择三亚S校进行个案研究,针对专业实习实践和课程教学等问题选取5名专业课教师、9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各2名、大四3名)及作为该专业实训基地的某社会工作服务社1名主任和3名一线社工共18位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二、三亚S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S校社会工作专业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为主,社会工作实务技巧训练方面的教学则相对较少。这种教学方式有可能导致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慢且质量差、学习兴趣降低、实操能力弱。比起传统模式,互动模式的课堂无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教师做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实践,要花心思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什么。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时间把控能力和教学能力。

(二)专业认同有待提升

专业认同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对课程的认同上。社会工作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据调查,S校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是被调剂来的,对社会工作不感兴趣或者从未了解过,没有意愿学习,毕业之后也不太愿意从事相关社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就业岗位缺人。

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现开设的很多课程没有选择性,学生有想学习的科目,学校却不开设。因此,学校可以添加学生自选课,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专业学习方向。此外,针对发展不成熟、普及不广的课程,学校可以网课的形式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习体系有待完善

当地社会工作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机构数量不多,专业化程度不高,且部分社会工作机构处于经营不善的状态。不良的社会工作实践环境影响着社会工作教育教学的发展。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实习时无法很好地从社会工作机构获取足够的专业实践知识;不同的实习单位给实习生安排的任务不同,部分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导致实习的质量参差不齐。

S校在实习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目前实行的教学计划中,专业实习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但这两个时段正是学生为考研、出国等其他毕业事务做准备的重要时间段,学生必须同时兼顾,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会对实习存在懈怠甚至排斥心理,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四)学校支持有待加强

目前,S校对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相当大,无论是在图书藏书、实验室等硬件上,还是在教学培训、课程建设等软件上,校院两级均投入了不少资源。但调查显示,学校在师资、资金、政策支持上仍有提升空间。目前S校社会工作专业在学校管理上还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任实习督导教师,多由任课教师兼任;在实习工作量结算上,专业实习督导工作量核算后很少,与实际督导工作量不符;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高学历、高层次教师。这些都会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三、三亚S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优化的建议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起刻板无趣的传统无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学生要更深入学习社会工作的知识,就需要更强的实践能力,而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设计。张长伟从“参与式教学”的角度尝试优化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他认为:“‘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有了自主思考、开发智慧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自由选择上课的方式、安排学习进度的权利。”[3]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加灵活。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专业知识,例如小组合作表演、上台演讲辩论等。这些灵活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并理解知识。

(二)优化教师能力

教师需要优化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学校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参会、外出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可以为学校引进资源。教师自身也要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在可控范围内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多采用情景模拟、头脑风暴、自由讨论、分组竞赛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鉴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特性,教师可以依托实习单位、任课课程等适度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师生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经验,还可以转化为教师的科研素材及学生的就业资本,提升社会工作教育的质量。

(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调整主干课程,增强灵活性,打造特色课程。学校在课程上可以添加一些辅助、特色课程,例如心理学课程。杨慧收集了21套国内院校的社会工作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梳理,发现“各个院校的方案中都至少有一门‘有名无实’的课程”[4]。社会工作课程涉及的范围广泛,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或需要进行分班教学,让学生能够对其想要深入的领域进行系统学习,也有助于其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社会工作。

第二,适当增加课时量,提高学时安排的灵活程度。学校要对课时安排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理论课程,根据课程的需要调整课程时长。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多维度、多元化地设置课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是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社会对社会专业人才的重视是社会工作职业能力的核心;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不断提升人才职业能力是关键;社会工作者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是根本。[4]

目前,我国的社会专业课程大多以横向课程为主,如学校开设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儿童社会工作等。除了横向平铺开来的课程,学校还要增加纵向的发展,从多维度出发深入学习该课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进行专业学习。如课程以老年社会工作为主要方向,课程设置就不能仅学习一门老年社会工作,应该从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出发,学习多种提供老年群体服务中应该掌握的能力和知识,如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礼仪礼貌等,或者适用于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论。

(四)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在大一、大二时的重点是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基础能力,在大三、大四则是结合专业课进行教学,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注重社会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学生要摆正学习的态度。很多学生都是调剂的,他们对这个专业保持“中庸”态度。学生的兴趣态度方面需要做一个调整。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可以建立四个年级一起交流的平台,如“社工夜话”,由高年级学生组织,每周选择不同的有关社会工作的主题进行宣传,鼓励低年级学生踊跃参加。

在学生培养质量上,一些学者认为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应予以重视。唐晓英等人认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模式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解释和教学,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意志等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5]

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进入一线往往需要从头开始,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和知识重构过程。因此,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尤其是强化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建设的作用。

(五)改善实习实践模式

首先,实习需要调整时间和地点。学期内集中实习很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但是如果在暑假开展实习,又会让一些学生无法参加。不少学生反映过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家乡进行暑期实习。家乡自带亲切感,学生未来是否会留在本省就业尚不知晓,如果回家就业,家乡的社会工作机构就比较占优势。同时,家乡的社会工作机构更贴合家乡的发展情况,回家就业的学生可以提前适应环境。因此,为了避免回家实习只是为了一份证明材料而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学校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图文并茂的实习日记,以此真实讲述实习期间每天做的事情,最后总结成一篇论文。

其次,学校也可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的范围。实习范围不局限在S校所在的省市,可以考虑辐射深圳、上海等社会工作发展更好的地区。S市的社会工作机构并不多,学生实习一定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且发展不算非常好的社会工作机构不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很多的经验。

最后,学校要加强实习的投入。除了安排集中实习外,学校还需要在一些细节上进行改进,如为学生购买保险、以适当的补贴激发学生的实习意愿,以及对教师进行课时、资金的支持。同时,学校在与实习机构对接时,需要明确机构提供的岗位能否达到实习的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当廉价劳动力。学校要确保实习机构能以学习某一领域知识为本,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分配实习任务,确保实习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社会工作课程体系由于没有完全去西方化,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还是会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学校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前沿地,应该根据国家出台的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及时对S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社会工作的形势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教学的侧重也需要随之变化。对学生而言,既要接受与过去旧的课程体系中所学到的不一样的知识,也要适应当地社会工作发展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社会工作教学内容也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教师在社会工作教育上不能停留在某一层面,而是要不断适应变化来改变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