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0-03-04陈前军
陈前军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既是形势所需,也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点,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对围绕人才培养的课程、实践等进行配套设置,从而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参考。在该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不仅要搭建一套具有理论基础的体系,还要确保该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学校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岗位设置与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新的理论与技术成果等内容进行大量的调研。学校还需要在搭建人才培养模型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两个方面,即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获得证书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教学与训练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学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教师、教法、考核、课程等内容进行融合。
一、“1+X”证书制度背景及其研究现状
201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此后,相关部门联合推出了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培养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的制度,即“1+X”制度。同年9月,国家颁布有关“1+X”制度试点的第二批专业名单,其中就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式开始有关“1+X”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我国对“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1+X”证书制度为主体,围绕国家颁布的试点专业进行细分化的探索与分析,体现出政策背景下的多元化研究。同时,“1+X”证书制度重点突出了有关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培养的工作,这也是当前国内关于此项研究的核心所在。
在对“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面,张峰认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人才培养的创新引领,同时也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出理论扎实的人才,还需要立足理论的行业应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1]杨顺弟等认为,在探索“1+X”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积极调查行业的需求,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的不足,从教学、教材以及教师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在对“1+X”证书制度下各个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上,国内学者从眼视光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会计专业等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以国内学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例,廖晓波在研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要求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能、新要求,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从具体岗位出发对学生进行细分化的培养,既要保障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能力,也要保障学生对自身岗位的专业能力,以此确保学生的全方位发展。[3]
本文在对国内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整理中发现,国内对该主题的研究不断细分,从整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细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中的各个岗位、各个技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本身具有综合性,也有学者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角度出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当前国内学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总量上仍略有不足,并且在研究的程度上也相对较浅。本文从“1+X”证书制度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入手,结合相关制度要求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应用与分析,为“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1+X”证书制度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人才要求:多元融合的综合性人才
“1+X”证书制度的发展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人才提出了要求,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培养多元融合下的综合性人才,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本身的发展。“1+X”证书制度本身就是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综合体现在传统产业的网络化转型需求,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技术的前提下,对其他行业知识进行了解,具体体现在各个相关学科体系的融合化发展上。同时,对学生进行多元培养需要综合性人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层面上,如果要培养出了解多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对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学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助力。[2]
(二)实践要求:从课堂走向应用
在“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本身的实践性也有所增强,尤其体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有所增强。[4]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编程设计等内容的快速市场化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在理论化创新与完善的基础上,推动教学从课堂知识传授走向应用与探索。本质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用性探索既是整个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当前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从课堂走向应用的探索,能够提升学生与市场的适配性,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应用探索中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适应性人才,为满足当前市场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注入应用与实践的活力。在“1+X”证书制度下,新兴技术与理论的更迭较快,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内容,才能够充分把握市场的脉搏,适应市场人才发展的需求。
三、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体系多侧重理论基础性的内容,关于创新与创新实践的内容较少,缺乏对创新实践的体系化指导。常规教学也未能突出创新实践内容的针对性,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中的实践能力。从本研究的调查来看,这种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5]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个二级学科下虽然逐渐搭建起了具有实践性的平台和实验室,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这种实践性平台难以推广,只能调动个别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实践性平台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创新实践中的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理论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对理论的实践积极性不高,由此形成一种在创新氛围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影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整体实践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学生融合能力不足
“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万物互联、知识融合的发展趋势,使各个学科体系呈现融合化发展。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看,其也在这股知识融合的潮流中与其他学科体系进行了融合,但是这种融合的速度和深度均有不足。我国各个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科普遍在2018年左右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与发展,这种融合发展的速度整体落后于市场人才发展的速度。[6]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科融合的深度与质量来看,多数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仅是选择与管理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其他专业之间的融合,并且融合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如在与经济管理学院融合的过程中,侧重于在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中设置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选修课,在融合的强度上稍有不足。这就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创新融合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旧侧重从自身理论体系出发进行创新的探索,很难突破学科本身的框架,也难以汲取其他学科中有用的理论内容。
(三)人才培养缺乏行业思维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比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证书。但是从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看,多数学校立足于市场人才内容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教学体系进行人才培养的能力稍有不足,并且各个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重点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较强,非重点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较弱。此外,多数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偏重课堂教学,弱化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存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模式化现象,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群体中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行业性教师缺乏的现状,这不仅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同时也影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活力,造成现有模式下学生的培养难以突破理论教学的束缚,影响到学生行业思维的养成。
四、基于“1+X”制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结合专业赛事,探索理论发展
“1+X”证书制度下,各大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科要结合专业前沿的赛事,进行创新理论的探索,通过推动创新实践,为理论的创新注入活力。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理论进行探索。[1]
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积极构建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体系。“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用性不断提升,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用需求也有所扩大,如当前企业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站维护等技能的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在把握市场发展需求、市场人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课堂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应当将新技术、新实践成果引入课堂,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当以各种专业赛事为依托,搭建自身的创新实践平台。各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二级学科应当通过打造自身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各种校内外专业大赛的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参赛,引导教师与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对理论本身进行创新应用,形成“师生联合”的实践探索机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化探索,对创新内容进行积极孵化,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创新理论探索提供支撑。
(二)依托专业赛事与行业活动,培养学生实践与融合能力
在“1+X”证书制度下,各大院校应当积极引导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科发挥专业赛事与行业活动的作用,积极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从各种活动和比赛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融合能力,从而适合市场人才发展的趋势,也为自身的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挥各种专业赛事与行业活动作用的过程中,不应止于浅显的层面,而应深入比赛与互动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创新要求和新知识,为自身的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在“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不在于固守学科思维,而在于敢于打破学科的界线,引导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把握学科融合的趋势,并在赛事参与的实践中吸收创新的营养。
(三)产学合一,推动师资力量提升
在“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迭代性不断提升,学界理论与业界应用之间也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理论与应用本身的交融性也更强。学界理论的创新在反哺业界应用创新的同时,业界应用的创新也在呼唤学界新理论的指导。因此,各大院校要依托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理论核心向研发中心转型,推动产学合一的体系化发展,充分释放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的活力。产学合一体系的建设要发挥出高校与行业的互动性作用。在产学合一的创新体系中,学校负责总结业界新经验,为理论创新提供具体的实践依托,在理论创新初步提出以后,再通过业界的系统性实践进行总结,为最终理论的成型提供实践结果的佐证,以此形成理论创新的互动路径。[7]
在“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通过培养创新型教师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专业的发展。一方面,学校积极为各个教师的学习与提升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学术方面的继续发展,如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从而为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不足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参与和构建“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的跨院系、跨地域的交流机制,引导教师在自主交流与制度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知识框架体系,提升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从而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师基础。
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在课程教学中综合发挥出专业比赛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掌握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性,为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供需失衡、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