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2020-03-04张瑞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450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名师教研师生

张瑞(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 450000)

“教”即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校”即学校,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必须把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基本形式;“研”即研修、研究,是一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源泉。因此,校本教研旨在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系统地研究教育领域的现象与问题,从而发现其中隐含的教育规律。

一、以美好反思促专业成长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而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反思一般从教师个人出发,教师本人采取各种方法,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审视和改进,如撰写教学反思日志、博客,或者把教师的上课过程录下来,让教师利用课堂实录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反思的效果与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水平及深入程度息息相关。由于教师的反思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反思程度深浅不一,其反思效果截然不同。因此,仅依靠教师个人反思是不够的,还应关注教师的集体反思。教师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师个人反思前,通过教师集体的讨论,找出并确定教学反思的总体目标、方法、策略等,使教学反思活动更具体、更规范。在教师个人反思之后,再进行集体反思,对教师个人反思的成果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反思效果。

二、以名优教师促辐射引领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这就需要名师的引领。名师的引领能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示范,从而辐射带动区域内教师的发展。充分动员本校或区域内的名师以身示范,定期开展课例研究、公开课展示、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会积极邀请省、市甚至国家级名师,对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指导。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后,组织本校教师对活动内容进行交流、反思,并做出全面探讨和总结。

三、以有效教研创多彩形态

为了提升教师教研的有效性,加强实践反思和专业理论的融合,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研形式,创建有效教研的多彩形态。首先,学校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常态教研。比如,教研组每天开展一次“无痕教研”,即课前、课后自发互动式的“限时聊天”,一般都是十几分钟,对所讲内容进行分析交流。每周开展一次专题教研,即针对本周教学中的共同疑点进行集体再次教研,寻求解决该疑点的策略,这样的专题教研一般需要至少两节课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教研,即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总结本段教学过程中的单元主题,从大单元主题入手进行教研,查漏补缺,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再针对下一个单元主题的教学进行备课教研,完善教学流程。主题教研难度较高、耗时较长,但效果甚佳。其次,除了常规教研,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新教研形式,定期组织新型教研。

四、以师生对话完善教研模式

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型教研模式,即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教研的有效性。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得到反馈,并从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除了课堂互动,还可以组织开展师生都参与的教研活动。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师生座谈会,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个别学生进行深度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教学中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这样的教研模式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参与到教研中来,拉近了师生距离,而且能够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因此,要完善教研模式,就不能忽略了学生。

五、以专家会诊形成合力共赢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化支持,需要专业人员的引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实战式、互动式教研。定期邀请教育名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传经送宝,分类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研,提高教研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一种途径是打造一支专业的骨干教师团队,选派一些骨干教师走出去,吸收其他城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而用授课和报告的形式,分享展示在外出学习过程中所吸收的理念、方法以及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引领其他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六、以网络教研促教师交流

一是线上主题教研,即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如微信、钉钉等工具,组建教师教研交流群,定期征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整理汇总之后确定教研主题,组织教研活动。参与教师在线上即可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共同研究探讨解决策略。二是线上专家引领。借助网络研修平台,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名师专家参与本校线上教研,使一线教师与专家平等交流,从而直接获得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三是线上案例教研。学校通过在线上收集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优秀示范课、名师的教学案例,以视频、音频、文字的形式将其分享在教师博客等线上交流平台上。教师随时随地参与案例教研,深度交流个人观点,在教研中学习新理念,共享知识与智慧。在组织网络教研的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教师搭建优秀线上资源库,筛选并大范围上传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校教师之间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共同提高。

实践证明,创新教研模式,提升教研能力,加强教研意识,让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学会反思,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促使教师走向美好教育的专业之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系列有效的教研模式和教研机制。以数学教师为例,通过教研交流,目前,学校的20 名数学教师已全部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有数十名教师分别荣获省、市、区名师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另有10 余篇论文发表到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平台上,10 项数学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奖,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幸福指数均得到提升。

在教研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有些问题也需要反思。比如,如何更好地引导教师解决教研主动性差的问题。个别教师忽视教研的重要性,被动教研,应付教研,导致教研流于形式;还有一些教师乐于教研,但由于能力不足,方向模糊,教研效果不佳,无法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针对这些问题,在校本教研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研。

猜你喜欢

名师教研师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